假货从来不受欢迎,制造假货的人更是如同过街老鼠般招人唾弃,但郑友全却因为造假而积累了名声和财富。原因很简单,郑有全的公司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假货——假发。坐落在中国河南省的瑞贝卡公司,占据着该行业全球15%以上的市场,每年将约2000吨从世界各地收购的真人头发制造成假发,顾客中不仅包括追求时尚的人士,还有著名的政治家和娱乐明星。
瑞贝卡公司的董事长郑友有全自己曾经是走街串巷的假发收购者之一,但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目光,将瑞贝卡公司打造成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假发制造企业,瑞贝卡公司有8000名员工,2007年的营业收入14亿元,出口量比位居第二的企业高出两倍。
郑有全收购头发源于父亲,其父青年时一如许昌众多农民,从事头发收购和简单的加工,但父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儿子能够把这个行当做成能够风行世界的大行业。
许昌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个叫白锡和的商人偶然邂逅了做人发买卖的德国人。随后,白锡和开始了头发换针的工作。在更晚的时候,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在那个德国商人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个收购头发、理顺混合扎把,然后打包外运的手工作坊(俗称档发)。许昌,这个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从而承担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中国最大的人发集散地。1980年代初,郑有全开着一辆破旧卡车,在风云变幻的主要档发市场青岛———许昌———深圳间穿梭。身为许昌县灵井乡小宫工艺毛发厂的厂长的郑有全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1980年代末,经过多年打拼的郑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外商谈判经验。此时,郑有全发现了外国人在低价收购头发和高价销售发套之间形成的丰厚利润的奥秘。郑有全由惊讶到憋气,因为外国人垄断了假发制造,横亘在中外之间的技术鸿沟导致中国人扮演原料供应商。郑有全不再自感满足了。也许,许昌近百年来的档发产业链到了该被打破的时候了。
1990年,时年36岁的郑有全带着手工作坊中的30多名乡亲来到县城,创办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郑有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试制假发的过程自然步履艰难。在国外厂商严密封锁关键工艺技术的情况下,郑有全只能走“捷径”,从韩国发制品企业高薪“挖”来有丰富经验的韩国师傅进行产品开发。在韩国师傅的指导下,经过在简陋车间里没日没夜地反复试验,许昌县发制品总厂终于掌握了从档发到工艺发的一系列工艺和程序,并且自制了生产设备。尽管一切因陋就简,但郑有全的发制品却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闯过生产工艺难关之后,郑有全开始着手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在公司创办的初期,产品全部内销,经由批发商和外经贸部门转口海外。1993年,郑有全巧妙地“借船出海”,与美国新亚国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从此,瑞贝卡产品得以直接销往全球最大的假发市场———北美,并逐步在该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据美国海关统计,2001至2003连续3年中,瑞贝卡发制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分别为11.3%、12%和15.4%.即使在2004年北美发制品市场跌入“谷底”时,瑞贝卡在该市场的销售额也达到了5.2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6亿元。
企业的逐渐壮大,瑞贝卡面临着很多家族企业相同的病痛,要突破就要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并走向上市之路。但上市就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意味着放权和放钱,跟着郑有全打江山的兄弟们意见不一。郑自己也很矛盾,但他最终接受了放权的方案:“就个人赚钱来讲,不上市比上市强,但是为了追求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情感管理到制度管理的提升,这一步必须迈出去,再痛苦也要接受。”
2003年2月,经董事会批准,郑有全辞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郑有志辞去了公司副董事长的职务,聘任了新的总经理。
普通农民出身的郑有全靠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从走街串巷的商贩,到乡办小厂、县办工厂,再进一步做大做强,把瑞贝卡打造成为了一个全国同行第一的品牌上市,完成了自己一生从蛹到飞蛾的美丽蜕变。
1.《前景光明的假货制造者——郑有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前景光明的假货制造者——郑有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