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流传一篇题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文章大意是华为终端公司去年成为东莞最大的纳税人,华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可能会从深圳转移到东莞,深圳应该高度重视。虽然华为回应说没有将总部搬离深圳的打算,但这篇文章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能引起人们对一个城市如何留住企业的思考。
一个公司愿意在一个城市扎根,通常是因为有成熟的投资环境,税收优惠,人才政策,让创业者觉得投资划算。华为创始人任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他为什么选择深圳——深圳1987年颁布的“18号文件”以及后来的“22条规定”等良好的政策和服务,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的成长空间。
反之,企业为什么要“逃离”某个城市?常见的原因无非如下:一是未来企业办公成本上升,员工生活负担显著增加;二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医院、学校、商场等配套设施不足,政府原本承诺的政策没有落实;第三,当地政府制定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或者以不适当的方式影响了业务运营。
近年来,一些企业从某市迁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甚至停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种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很容易重新走上“土地财政”的老路,轻视实体经济。房地产太多,缺乏大型工业用地,企业发展空期小。如果缺乏长远的决策智慧,即使是实业家空的生存也会越来越受到房地产的制约,最终影响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审查公共服务的概念也很重要。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地方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比起大企业的“锦上添花”,更关键的可能是服务好中小企业。九层平台从基地土壤做起,所有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原来的大纳税人不会轻易离开,更多前景广阔的新企业也会成长起来。
早在2002年,一篇长达一万字的题为《深圳,你是谁被抛弃》的文章,就关注了一些大企业迁出深圳的现象;现在,“别让华为跑了”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深圳的讨论,提出了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正视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充分认识企业的需求,稳步快速推进改革,就有可能化危机为机遇,创造当年的新辉煌。
一篇《别让华为跑了》是一个警钟,但这个警钟不仅仅是给深圳的。对房地产行业形成“路径依赖”,公共服务缺失,高房价对企业人才的挤压,是很多地方发展转型的通病。各地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如何不断提炼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企业和人才。
1.《别让华为跑了 “别让华为跑了”,警钟不只为深圳而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别让华为跑了 “别让华为跑了”,警钟不只为深圳而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6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