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纪律处分规则》,将于2021年3月1日实施。面对“熊海子”,处分权将还给老师
“统治者”倒台有“规则”
漫画/余宁山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实习生唐
俗话说“教学不严,老师懒”。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甚至在口头批评上都变得有风险,每一个字都要细细琢磨,甚至对“熊海子”束手无策。最后,教育部对社会关注的教育惩罚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应。12月29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纪律处分规则》,将教育纪律处分纳入法治轨道。这也意味着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有“规矩”。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新浪微博上“教育要不要自律”、“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纪律规定”等话题争相热搜,阅读量分别达到8372.1万和7567万。30日,记者在长沙采访了教育专家、教师和家长,他们都表示同意。专家建议,教师要善用“方上剑”,既要有规模,又要有温度。
惩戒权现象缺位,“熊海子”惩戒成为问题
学生违纪扰乱教学怎么办?以前很多老师都很害怕,不愿意,管不了。究其原因,与教师缺乏惩戒力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在“熊海子”面前非常软弱,甚至被欺负。
记者以“学生欺负老师”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两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很多相关案件。例如,12月20日,媒体报道,黑龙江省鹤岗中学一名初中生因不愿补课,在校外刺伤老师,导致受害者获救后死亡。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闫某受到班主任黄的批评教育。在教室里,他趁黄不注意,用砖头打了黄九下头。整个过程持续了10秒左右,造成黄颅内受伤,闫也被依法刑事拘留。
除了“熊海子”,老师们在对普通孩子进行批判教育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父母常说‘老师,他犯了错你就打’,但你要是真打了父母,你就急了。”一位要求匿名的老师说。同时,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导致学生犯错时老师无从下手。媒体公开报道,某处某学生最后因为老师“点名批评”而跳楼,让人落泪。
“现在很多老师都觉得,最好安全的下课,安全的下班。”这种工作心态让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课堂纪律,最终侵害了其他学生的权益。
倡议将教育惩罚纳入法治
针对教育中的这一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征求意见一年多后发布了《规则》,计划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教育处罚,系统规定了教育处罚的属性、适用范围、实施细则、程序、措施和要求,旨在将教育处罚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道德教育建设的根本任务。
记者看到,《规则》首次界定了教育惩罚的概念,规定教育惩罚是“学校和教师出于教育目的,对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学生进行管理、惩戒或纠正,促使学生采取防范措施,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很明显,教育惩罚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惩罚的教育性,即学校和教师行使受教育权、管理权和评价权。《规则》强调教育处罚的实施应遵循教育性、合法性和适当性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客观公正;选择合适的措施来适应学生的过错程度。".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时,学校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不端、危险、侵犯权益等行为实施教育处罚。同时,《规则》根据程度将教育处罚分为一般教育处罚、较重教育处罚和较重教育处罚三类。通识教育纪律适用于有轻微违纪违纪行为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口头或书面检讨、增加额外的教学或班级公益任务、上课时间站在教室里、课后教学;较重教育处分适用于学生严重违纪或经当场教育处分后拒不改正的,包括德育负责人、在校园内承担公共服务、接受学校规章制度特殊教育、被暂停或限制参加游览等集体活动;严重教育处分适用于严重违纪或有不良影响的学生,必须在小学、初中、高中高年级,包括停课、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的训诫、专门人员的疏导和纠正。
近80%的受访网民表示支持
《条例》的颁布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项关于网民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网民是支持的。在线投票中,77.2%持正确意见,20.6%持错误意见,2.2%持其他意见。长沙的校长、老师、家长对此有什么看法?
昌雅中学校长徐青峰说,“规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积极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纠正不足。学校处分纳入法治社会管理体系,是时代的进步,可以培养国家的“精神纪律”。虽然纪律规则是从外部强加的,但它们的实施肯定会约束学生的精神内部。“把《规则》用好,可以在学校里提前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和道德精神,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少走弯路。"
“看到这个规定出台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几年‘熊海子’的消息层出不穷,‘熊的父母’频频出现,这就需要老师和学校在学校教育上多下功夫,而这个“规定”的制定恰恰给了老师们一些信心。以前老师对学生稍微管严一点就被学生家长投诉。慢慢地,他不敢严格管教他们。现在,老师不能太害怕父母的抱怨。只要是正确温和的惩戒行为,家长都不能过多干涉。”长沙父母朱先生说。
《规则》一公布,华女士就仔细阅读。在她看来,这是好事。“现在独生子女很多,有些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度,溺爱过度,让他们有点‘无法无天’。如果老师能在学校通过适当的纪律措施来约束学生,那就太好了。孩子犯了错,希望老师能正确引导,不要手软,老师做好学校教育,我们家长积极做好家庭教育。这是最好的合作。”
建议惩罚要有教育价值
徐青峰建议,学校在使用《规则》的时候,要让《规则》符合人心,让《规则》真正做到“对孩子好”:第一,要出于真正的师爱。真正的师爱应该是严格民主宽容的。第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使《规则》成为学生的集体意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挫折承受力和荣辱观。教育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培养他们作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感和挫败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家长易先生建议教师在做出纪律处分决定前应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区分真假,避免武断行为,不要冤枉学生,不要用纪律处分行为随意约束学生。
学生陈阿里德尔建议,教师要适当惩罚学生,尤其是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无节制地惩罚,否则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因此,我们应该优先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树立自信心。至于惩罚,他建议不要惩罚学生劳动。“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如果和惩罚联系在一起,就会改变它的味道。”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教育惩罚应该具有教育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消极否定,而是应该以学生的人格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善恶是非的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议教师应通过适当和严格的程序,以防止滥用纪律权力,避免武断和偏袒,并避免主观武断。第一,给出惩戒理由,允许学生申辩。其次,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惩罚不是“差生”的“专利”。第三,完善教育惩罚中的权利救济。惩罚有四个度:温度,极限,尺度,尺度。如果坚持四度平衡,就能发挥惩罚最大的教育效果。
相关链接
中小学教育学科规则摘要
第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以实施教育处罚:
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扰乱课堂秩序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吸烟、饮酒或不当行为违反了学生守则;
实施危害自身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
打骂同学、老师,欺负同学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
其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学生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和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实施教育处罚,加强纪律;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纪律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通过击打、刺伤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疼痛的体罚。;
处罚超出正常限度,重复抄袭,强迫不舒服的动作或姿势,故意隔离等间接伤害身心的变相体罚;
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辱骂或者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
因个别或少数违规行为惩罚所有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教育和处罚;
因个人情绪、好恶而实施或选择性实施教育惩罚;
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处罚;
其他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
1.《成方圆女儿 “戒尺”成方圆 落下有“规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方圆女儿 “戒尺”成方圆 落下有“规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7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