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为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咨询,现将“生化总项”中43个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整理如下:
超类
生化项目是医院实验室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字面上应该包罗万象,其实不然,主要指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一、总蛋白质
升高:各种原因失水导致的血液浓度升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一些慢性感染导致一些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慢性疾病。
减少:体内水分过多;血清蛋白质从各种渠道流失,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蛋白质流失性肠病、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肺结核、甲亢和肿瘤;蛋白质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受损等。
第二,白蛋白
升高:偶尔见于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
减少:原因和总蛋白大致相同。大出血和严重烧伤患者出现急性减少。慢性减少可见于肾病引起的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肿瘤和结核引起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白蛋白低于20g/L,临床上可能出现水肿。
第三,球蛋白
上升:
1.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增强: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黄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高免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
3.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一些恶性肿瘤等。
4.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肺炎,丝虫病。
5.生理学:血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
降低:
1.合成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2.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如γ-球蛋白缺乏。
3、放疗后或氮芥中毒。
4.正常婴儿出生到3岁。
四.总胆红素
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
V.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在肝内葡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糖醛酸结合而产生的。直接胆红素溶于水,直接与偶氮试剂反应,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血液中间接胆红素三个过程。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治疗后胆道胆红素排泄受阻。胆红素的直接测定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结石、胆管癌等。
第六,间接胆红素
主要由红细胞破坏引起,称为间接胆红素,在肝脏中未被葡萄糖醛酸化。间接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后可转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通过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间接胆红素高往往预示肝脏病变。
上升:
1.肝病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间接胆红素释放。当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滞留在血液中,从而造成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这种情况也叫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皮肤、巩膜、尿液都是黄色的。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会导致溶血,溶血会破坏体内大量的红细胞,从而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高。
4.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患病时,要么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要么肝细胞肿胀,使肝内胆管受压,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增多。
5.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出现黄疸(不是按脸、顶、躯干、四肢顺序),精神不好,2周内不消退,主要是母婴血型或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间接胆红素高。
七、丙氨酸转氨酶(ALT)
临床意义:人体很多器官都含有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脏中ALT的活性远远超过其他器官,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部分,因此测定ALT以反映肝损伤具有特殊意义。
血清ALT活性升高的原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胰腺等组织坏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急性肝炎;严重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时肝郁;胆道疾病、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使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奎宁、呋喃西林、利福平、部分避孕药、苯妥英、安眠药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孕等。
八、天冬氨酰转移酶(AST)
临床意义:临床AST测定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肝细胞和骨骼肌疾病。AMI发病后6 ~ 8小时开始加重,24小时达到高峰,3 ~ 5天左右恢复正常。肺栓塞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早期正常)、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骨骼肌疾病、皮肌炎(正常神经肌炎)、挤压肌损伤、坏疽、急性胰腺炎等。在肝炎早期,由于肝脏中AST含量高,血清AST/ALT常> 1:1,但由于ALT清除慢,ALT > 1:AST。恢复期ALT恢复一般较慢。ALT和AST不断升高,往往是慢性肝炎的指标。
九.AST:ALT
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不同:
在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中,尽管有肝细胞损伤,但肝细胞的线粒体保持完整,因此释放到血液中的主要是肝细胞血浆中存在的谷丙转氨酶。所以肝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是ALT升高,AST/ALT比值小于1;
在重型肝炎、中重型慢性肝炎中,肝细胞线粒体也受到严重损伤,AST从线粒体和细胞质中释放出来,从而呈现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更严重,线粒体也受损严重,因此AST明显升高,AST/ALT>1为> 1甚至> 2。
X.γ-谷氨酰转移酶(GGT)
临床意义:主要存在于肾、脑、前列腺、胰腺和肝脏,肾脏含量最高,但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肝脏中的GGT主要位于胆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乙醇和一些药物(如新双香豆素、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可以诱导微粒体合成酶,并将GGT增加到正常上限的4倍,这是酒精中毒的敏感指标。嗜酒者增多,但一般饮酒没有增多。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增加,GGT可能来自胰腺。心肌梗死后4 ~ 8天可能增加,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继发的肝损害。GGT活动可用于识别孕期碱性磷酸酶升高、骨病和正常GGT的人;在青春期,由于骨生长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升高,如GGT升高,表明肝胆系统可能有病。胆汁淤积可诱导GGT合成,胆汁可从膜结合位点溶解释放GGT:高浓度胆汁回流至血液,细胞破坏和通透性改变导致血清GGT活性升高,这是各种肝胆疾病如肝癌、梗阻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胰头癌血清GGT升高的原因。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均有轻度或中度增加。
十一、乳酸脱氢酶(LDH)
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疾病都会将LDH释放到血液中,使其活性增加,因此是非特异性的。减少没有临床意义。
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部分恶性肿瘤、骨骼肌疾病、骨髓有核红细胞破坏(造血无效)、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贫血。
急性心肌梗死时,LDH水平从发病后12 ~ 24小时开始升高,48 ~ 72小时达到高峰,最高可升高10天。恶性肿瘤只有发展到相当阶段才会上升,因此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在某些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活性常增高。
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血栓形成伴出血时,脑脊液中总LDH活性增加。脑部或脑膜肿瘤不会上升,但从其他部位转移到大脑的肿瘤会上升。
十二.羟基丁酸脱氢酶
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不是一种独立的特异性酶,但实际上反映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和LDH2的活性,对心肌疾病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升:1。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畸胎瘤(LDH/α-HBDH比值升高)。2.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LDH/α-HBDH比值不增加)。
减少:免疫抑制剂、抗癌剂、遗传性变异型LDH-H亚型缺乏(LDH/α-HBDH比值降低)。
十三.钾
升高:常见的有摄入过多,如输入大量储存的血液,补钾过快过多,含钾药物过度使用等。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长期低钠饮食可出现钾排泄障碍。细胞内钾离子迁移增多,如大面积烧伤、外伤、组织挤压伤、醛固酮增多症、严重溶血等。
减少: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十四.钠
升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钠盐溶液输入过多、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少:见于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消化液流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利尿剂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多尿等。
十五.氯
升高:常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和尿道梗塞。
下降: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和胆汁大量流失、肾功能下降和爱迪生氏病。
十六.钙
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多发性骨髓瘤(由于骨溶解和球蛋白结合钙增加)、肿瘤骨转移、结节病(肠道钙吸收过多)、爱迪生氏病。
减少:血清钙的减少会导致神经肌肉紧张性增强,导致手足搐搦,可见于以下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缺乏甲状旁腺激素,但缺乏对甲状旁腺激素有反应的腺苷酸环化酶)、佝偻病、乳糜泻(饮食中钙和脂肪酸产生的钙皂排出,导致吸收不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
十七.磷
升高:磷酸盐排泄功能障碍,如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和晚期慢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过多、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等肠道对磷的吸收和肾小管筛吸增加血清磷。白血病、淋巴瘤、骨肿瘤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血磷可升高。
减少:肾近曲小管变性(范科尼综合征)中的磷重吸收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软骨病和佝偻病,磷排泄过多,吸收过少。当碳水化合物被吸收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被磷酸化,而磷可以被减少。长期服用的抑酸药,由于含有Mg(OH)2或Al(OH)3,可与无机磷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盐,不能被肠道吸收,导致血清无机磷减少。过量的胃肠外营养导致磷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所以血清磷低。
十八.镁
升高:见于少尿、脱水、爱迪生氏病、糖尿病性酸中毒、慢性肾衰竭等。可能出现恶心、嗜睡、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症状。高镁血症可导致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减少:主要与消化道镁流失、泌尿道镁流失、摄入不足有关。常见于慢性腹泻、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肝硬化、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血液透析患者、慢性酒精中毒、妊娠毒血症、胰岛素注射(镁移入细胞)、慢性肾炎和多尿等。低镁与低钙类似,可引起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僵直、反射亢进、定向障碍等症状。
脑脊液镁减少见于病毒性脑炎和缺血性脑病。
十九.二氧化碳结合力
反映体内的碱储备,主要用于了解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含量,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及其程度,确定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升高: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通气功能障碍,如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妊娠剧吐等。
减少: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见于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酮症;或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泄,如急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酸中毒等。呼吸性碱中毒,由于呼吸深而快,导致CO2排出过多,CO2CP减少。
二十、负离子间隙
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清中常规测定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血清中钠离子数减去碳酸氢根和氯离子数。其本质是反映待定阴离子(UA)和待定阳离子(UC)的区别。是帮助判断代谢性酸中毒和各种混合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升高:见于肾功能不全、乳酸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严重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降低:见于低蛋白血症、低磷血症、高钾、高钙、高镁、锂中毒和多发性骨髓瘤。
二十一、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量,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和半径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的数量远大于胶体的数量,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组成。
增加:表示体内水分含量减少或溶解质量增加。多见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中暑高热、高渗性脱水等。
减少:表示体内水分增加或溶质减少。多见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肾功能衰竭、少尿、低渗性脱水。
二十二、尿素
上升:
1.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略有增加(>:7.0mol/L),肌酐不增加或略有增加;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中度升高(17.9~21.4 mmol/L),肌酐也中度升高(442.0 mol/L)。尿毒症中的尿素> 21.4 mmol/L,肌酐可达1.8 mmol/L,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2.除肾功能外,血尿素浓度还受蛋白质分解实际情况的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口服类固醇激素等。
3.血容量不足不仅会影响尿素从肾小球的过滤,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生尿中尿素的重吸收,显著增加血尿素。
4.因此,血清肌酐的测定比血尿素更能准确反映肾小球功能,但反应较慢。但血清尿素升高明显高于血清肌酐升高,提示为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降低:在严重的肝病中,当尿尿素的产生减少时,血浆尿素浓度降低。
二十三、肌酐
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清肌酐浓度与肌肉质量成正比,所以肢端肥大症为巨人时,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相反,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可以降低。透析治疗前后血清肌酐的测定可用于选择透析指标和判断透析治疗效果。
二十四、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类大部分来自鸟嘌呤,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功能下降,血尿酸升高。尿酸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出,但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只排出滤过量的8%。
升高: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可从肾小管排出部分尿酸,但慢性尿毒症时血尿酸升高程度不明显。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酸生成异常增加,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可显著增加血清尿酸。
减少: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二十五、总胆固醇
胆固醇升高(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但作为诊断指标,既不够特异性,也不够敏感,因此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最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率估计和治疗观察的参考指标。
升高: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此外,吸烟、饮酒、压力、血液浓度等。也会增加血液胆固醇。在妊娠晚期,可能会显著增加,分娩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减少:见于各种脂蛋白缺乏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贫血等。此外,女性的经期也可以缩短。
二十六、甘油三酯
升高:现在认为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当甘油三酯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其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黄疸、甲减、胰腺炎等。
减少:见于低脂血症、营养不良、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饥饿、运动等。
二十七、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和排泄过量的胆固醇,从而维持血浆中正常的胆固醇水平。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的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低。
减少: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死、手术、损伤)、糖尿病、甲亢或减少、慢性贫血等。
二十八、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apoB缺乏、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纤维瘤和使用某些药物。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库欣综合征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危害: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风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首要指标。
减少:见于家族性非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亢、消化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apoB合成减少等。
二十九、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在肝细胞中,甘油三酯与APOB100和胆固醇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到血液中。VLDL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其颗粒相对较大,因此VLDL很难穿透动脉内膜。
所以正常的VLDL一般对动脉粥样硬化没有影响。但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 ~ 70%,胆固醇占8% ~ 12%,一旦VLDL水平明显升高,除了甘油三酯外,血浆胆固醇水平也会升高。
三十、载脂蛋白A1
正常情况下,血清APOAⅰⅰ可代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者的APOA1水平较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HDL-C值通常较低,但APOA1不一定较低,这并不增加冠心病的风险;然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APOA1和HDL-C略有下降,冠心病的风险较高。在APOA1缺乏、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和鱼眼疾病患者中,血清apoa ⅰ和HDL-C极低。此外,糖尿病失控、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能引起APOAⅰⅰ的减少。
三十一、载脂蛋白B
ApoB主要代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apoB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于1.25 g/L时易患冠心病,降低apoB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APOB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APOB是所有血脂指标中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更好的标志。APOB对某些遗传性血脂异常如非β-脂蛋白血症和低β-脂蛋白血症有诊断意义。此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衰竭、阻塞性黄疸和APOB病都可能增加;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亢都可能减少。
三十二、碱性磷酸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在胆道梗阻、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再生或癌变的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升高。增加的原因是ALP漏入血液,或阻碍胆汁排泄的因素诱导肝细胞合成ALP,或积累的胆汁酸溶解细胞膜释放ALP。氯丙嗪、胂、甲基睾丸素和某些抗生素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导致血清ALP升高。如果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逐渐升高,ALP反而降低,是病情恶化的标志;相反,肝细胞是再生的。骨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因成骨细胞增殖而升高。变形性骨炎(佩吉特病)明显增多,相当于正常上限的10倍到几十倍。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涉及骨骼、胱氨酸贮积症和骨愈合增加;维生素D治疗后软骨病和佝偻病的增加减少;成骨性骨癌血清ALP极高。正常怀孕,新生儿骨形成,发育中孩子的上升,都是正常的生理上升。此外,阿托品、硫唑嘌呤和高钙摄入可降低血清ALP。
三十三、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是胎盘和大脑。肌酸激酶(CK)是心肌中一种重要的能量调节酶。CK有三种同工酶:CK-肌红蛋白、CK-肌红蛋白和CK-肌红蛋白,CK-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中。CK和CK-MB可在急性心肌损伤后4 ~ 6小时内升高,并在24小时内达到峰值。它们的活性测定最初用于诊断骨骼肌疾病。当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发生时,血清CK活性增加,而由神经原因如脊髓灰质炎症引起的肌萎缩具有正常活性,而皮肌炎可能有轻度或中度增加。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中,血清CK极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50倍。
心肌梗死时CK活动增加较早,心肌梗死后2 ~ 4小时开始增加,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2倍。其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高于AST和LDH。但这种酶升高的持续时间较短,2 ~ 4天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再次上升,往往预示着再次梗塞。病毒性心肌炎也明显增多,对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减也可以增加。此外,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也可能增加。
二十四.肌酸激酶同工酶
临床意义:正常血清中CK-MM活性最高;它含有少量的CK甲基溴,不超过总活性的5%。
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胸痛后,血清CK-MB的升高先于总活性的升高,并在24小时达到峰值。其波动在36小时内与总活性平行,48小时消失。峰值出现在8 ~ 12小时的患者预后好于24小时。如果先降后升,说明心肌梗死复发。
三十五、空腹型血糖
升高:分为生理性升高和病理性升高。
1.生理性血糖升高:多见于饱腹感或高糖饮食,以及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后。
2.病理性增加:A型糖尿病;b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肝硬化患者。
减少: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1、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
2、病理性低血糖:一种针对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使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b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储存糖原和糖异生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调节血糖。
三十六,胆碱酯酶
临床意义:有机磷是胆碱酯酶的强抑制剂,胆碱酯酶的测定是有机磷中毒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许多病理状况,特别是肝病和恶病质,可以作为肝实质细胞损伤和癌症病程发展的有力指标。饥饿、营养不良和烧伤也减少了。
三十七、腺苷脱氨酶
腺苷脱氨酶(ADA)是一种与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其功能是催化腺苷水解为肌苷和氨。
1.用于判断急性肝损伤和残病。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腺苷脱氨酶仅低且适度增加。但在重型肝炎中,虽然ALT不高,但ADA往往上升明显。急性肝炎晚期,ADA升高的速率高于ALT,其恢复时间晚于ALT,与组织学恢复一致。那些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且腺苷脱氨酶持续升高的人往往容易复发或延迟慢性肝炎。
2.ADA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优于ALT。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升高,可以判断慢性肝病的程度。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活动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
3.肝纤维化程度和腺苷脱氨酶活性增加。
4.有助于黄疸的鉴别。梗阻性黄疸血清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肝硬化伴黄疸。
三十八、胆汁酸
在急性肝炎中,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达到10-100倍,甚至高于正常人。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几乎在谷草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的同时从最初的高值恢复。如果它继续下降或增加,它可能会发展成慢性病。慢性肝炎患者,如果TBA水平超过20umol/L,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的总胆汁酸显著高于慢活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普遍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当肝病的活动性降到最低时,胆红素、转氨酶、ALP正常,而TBA保持在较高水平。酒精性肝病发生严重肝损伤时,血清TBA明显升高,但轻中度损伤升高不明显。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断中毒性肝病方面优于常规肝功能试验。它对胆汁淤积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外胆管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包括急性肝炎、早期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胆汁淤积等。,会导致TBA增加。胆管梗阻早期,胆汁分泌减少,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梗阻不同阶段几乎不变,而血清胆红素水平随不同阶段而变化。引流解除肝外梗阻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迅速下降,其他指标缓慢恢复正常。
三十九、肌红蛋白
1.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胸痛发作后12小时采血,血清肌红蛋白升高,此时CK和谷草转氨酶正常。发病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
2.心脏手术患者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肌损伤和愈合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
3.在临床肌病研究中,发现假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增加。高达1150微克/升..
4.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和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增加了。
四十,岩藻糖苷酶
血清AFU可作为血清甲胎蛋白的良好补充,成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疗效观察和术后随访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健康人,也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等良性肝脏占位病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4-81%,特异性约为90%。阳性率的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数量、诊断标准的控制和诊断临界值的确定有关。
血清AFU活性与性别、年龄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5’-羟色胺、GGT、结核、血小板、GGP和白蛋白)无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与肿瘤转移和分化程度无关。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或化疗后血清AFU活性动态随访,AFU活性呈下降趋势,AFU活性再次升高,提示肿瘤复发。同时,血清AFU升高对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或阴性的HCC有明显的定性诊断意义,特别是对HCC的早期诊断。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血清AFU活性的动态观察也表明,测定该指标有助于观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监测术后复发。
四十一、脂蛋白(一)
血清Lp(a)浓度主要受基因控制,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LP (a)的增加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Lp(a)浓度的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Lp(a)升高可见于终末期肾病、肾病综合征、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
四十二,前白蛋白
减少: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血清PA是无感染儿童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随着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PCM)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大多数患者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但血清TP和Alb无明显升高。
肝病的诊断:肝病患者血清PA变化早于Alb,30%的肝病患者血清Alb正常,PA下降。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各种肝炎类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患者的血清P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肝硬化和重型肝炎。血清PA的动态随访测定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肺动脉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往往预后良好,而肺动脉压持续降低的患者预后不良。
急性期反应的诊断:急性期前白蛋白降低。
四十三、肾小球滤过率
GFR可用于早期了解肾功能衰退,估计慢性肾脏疾病过程中功能性肾单位丢失的程度和发展,指导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上升:
1.在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早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2.在一些轻微的病理性肾病综合征中,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病变较轻,导致滤过率升高。
3.GFR在孕期可升高,产后可恢复正常。
降低:
1.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
2.随着年龄的增长,GFR会逐渐下降,40岁以后GFR每年下降1.15ml/min左右。
由韦伯贡献
校对:邦妮
1.《生化全套 生化全套43项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收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化全套 生化全套43项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收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8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