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作为神农故土和新兴工业城市,历史文化不仅悠久厚重,而且丰富多彩。其中,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包含了中华文明演变的大量信息,而且在株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陶瓷应该是株洲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是株洲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
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着惊艳的目光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古代留下的陶瓷文化和其他古代文物一样,总是以原始文化的形式承载着遥远的历史信息,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人类昨天的故事。当代人通过解读总能看到人类几千年历史的背影。在株洲,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早已形成了厚厚的积淀,足以吸引众多惊艳的目光。
1.炎帝冶陶,开启了陶瓷文化的原创篇章。
株洲是神农之乡,颜地陵所在地。株洲所在的罗晓山脉是中华民族始祖神农的重要活动区。大约5000年前,炎帝和黄帝的活动拉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后人在总结和赞美炎帝的丰功伟绩时,总会提到他用火炼陶的故事。据史书记载,“神耕陶”,“神农耕金斧”,“神农制陶器”。大量史料表明,农业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革命性创造。古代祖先在刀耕火种中发现,粘土燃烧后变硬,不再变形,也没有漏水。所以我想到了用粘土做器皿。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验,已经形成了各种形状的陶器。
《道史》说炎帝“以为自己是器皿”,意思是把湿土放入模型中制作陶器。当然,考古发现表明,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但到了炎帝时代,随着农耕和定居的出现,陶器的使用范围和需求大大扩大,制陶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成为一种基本成熟的物质文明形式。归咎于炎帝功德也不过分。陶器作为农耕文明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极大地改善了先民的原始生活条件,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极大地影响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效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使人类从愚昧走向野蛮,进而走向文明。在株洲,炎帝神农氏开创的农耕文化和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大量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见证了一段沉重的历史。
经过文化工作者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株洲陆续发现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化遗址,如古民居遗址、古城遗址、古窑遗址、古墓葬等,使株洲成为一座文物名城。在各种古迹和文物中,陶瓷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出土了大量的古代陶器制品,直观地说明了这块土地上陶瓷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其中,株洲县流沙井磨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造型,茶陵县界首镇凌渡坳遗址出土的陶器显示出精美的陶瓷,茶陵古城汉墓出土的陶屋和陶老虎,游仙县陶吉坡唐墓出土的陶制青瓷壶,石峰区出土的东晋青瓷虎和鸡头壶都显示出当时较高的陶瓷生产水平。
特别是醴陵唐家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马冲窑是大型砖龙窑,长38.5米,宽2-3米,见证了当时陶瓷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窑址出土的大量陶瓷器物展示了株洲陶瓷制造业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仿商代云雷纹的精美瓷杯,仿汉博山炉的古朴典雅的瓷注水,仿唐铜官窑的古朴端庄的瓷壶,如玉般明亮的瓷碗,典雅别致的印花瓷盘,厚重大气的元代深褐色海瓷碗,仿龙泉窑的各种青瓷器皿,都有着惊人的科技成就。
3.唐代长沙潼关窑的历史渊源。
唐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长沙潼关窑是世界釉下彩陶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当时瓷器制作领域以河北兴窑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为主。另一方面,潼关窑以彩瓷独辟蹊径,创造了釉下彩崛起的神话,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陶瓷商品制造中心和陶瓷出口基地。其产品当时出口韩国、日本、南洋、西亚、北非。可以说长沙潼关窑用炽烈的窑火为唐朝铸造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尊严。从历史上看,株洲和长沙同属一个大行政区,彼此非常接近。汉代的长沙包括湘潭、醴陵、攸县、茶陵。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株洲的陶瓷生产直接受到长沙潼关窑的影响,甚至与之有着同样的关系。现在研究株洲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自然要与长沙潼关窑紧密联系起来。
4.醴陵古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陶瓷。
由于醴陵盛产瓷土矿,株洲的陶瓷制造业一直集中在醴陵,并在历史上形成了较大规模。经过考古发掘,在醴陵发现的20多个古代遗址中,有17个属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和西周文化遗址,并发现了灰陶、黑陶、白陶等陶器碎片。1800多年前的东汉陶窑群遗址出土了盆、壶、碗、壶等高温陶器。粗瓷的生产始于清代雍正七年,在巍山、东宝、醴陵等地形成了较大规模。当时醴陵有480家粗瓷厂,年产釉下青花粗瓷8000多万件,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
5.现代釉下五彩瓷的诞生揭开了陶瓷文化的新篇章。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醴陵陶瓷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和突破性的提升,标志着釉下五彩瓷的诞生。光绪年间,清政府提出“振兴工业”的口号,挽救衰落的国民经济和瓷器工业。在各陶瓷产区建立了一批新的瓷厂和瓷器公司,并积极改进生产工艺。醴陵和景德镇都在当时建立了有影响力的瓷器公司。醴陵湖南制瓷公司由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创建。在日本考察后,他回来提出了办学、办公司、选地、分享利益的主张,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最终改变了醴陵粗瓷生产的落后局面,醴陵瓷业转入细瓷生产阶段。并很快促成了釉下五彩瓷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新篇章。
1.《陶虎子 株洲陶瓷:厚重的历史积淀引来惊艳的目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陶虎子 株洲陶瓷:厚重的历史积淀引来惊艳的目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8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