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开国皇帝卢野·大石是辽朝开国皇帝卢野·阿保吉的第八个孙子。1124年,卢野·大石称王,来到克墩城(今蒙古勃艮第清托格盖的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耶米城登基为帝,谥号“居尔可汗”,群臣尊称韩为“神佑帝”,建立元延庆。耶律大石至今仍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
那金为什么要灭辽,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再灭西辽?
所谓“割草不连根拔起,春风又一高”。要知道“大博士”创立的西辽,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如果西辽攻打徐金国,徐金国可能功亏一篑。
那么,徐金国不怕西辽的反攻吗?他们为什么不对西辽采取进一步行动?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看结果。西辽崛起,建立强大帝国后,他们是否如我们所料的那样反攻徐金国?
答案是肯定的:1134年3月,大石带着六院之王萧瓦利为兵马大元帅,敌刺部前知枢密院事的萧察刺A为副元帅,茶刺部燕山为都城布署,把守铁阁为都城督军,率领7万骑兵东进晋国。远征军开了个宣誓大会,用绿牛白马祭天。然而东征部队“行万里路,一无所获,死伤无数牛马,退军”。虽然失败了,但徐金国边境确实多次派出骑兵暴动。
那么金去打辽了吗?是的:洪雁·韩综和徐金国第三代皇帝金熙宗都对西辽骑兵的不断骚扰(金太宗病逝时)非常恼火。两人一拍即合,然后,在晋武帝Xi的旨意下,洪雁·韩综率领2万多名劣等品牌的军队深入草原,寻找西辽主力决战之地。(有一些契丹人和汉人)
然而北伐的结果和上次一模一样。洪雁韩综在沙漠里转了几圈,连辽军的影子都没找到。并没有发现,因为女真对契丹士兵的压迫,一个带着几千人的契丹伪军系统地逃跑了。
几千人叛变,都是骑兵。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继续战斗了。万延宗时,韩不得不撤军。
那你为什么不再次进攻?原因有几个:
一:攻打西辽要过沙漠,路途遥远,得不偿失
根据金代的史书记载,“克墩城从猫儿庄的银瓮口,从云中向北,面积约3000里,沙漠中无人。没错,三条路的老公,死的不计其数,车牛也没什么损失。”西辽的科顿城在今内蒙古,晋朝的云中县在今山西的大同市,也就是说西辽以西到晋朝以东最短的距离是3000多里,也就是今天的1500公里。古代正常行军速度是一天30-5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从西辽边上的科顿城到金朝边上的云中县,正常行军需要一个多月,当时还在茫茫大漠中行军。谷物、马匹、水、材料等不计其数。这些都需要被消耗掉,而且沙漠中经常会有沙尘暴,如果不小心,沙尘暴可能会被完全消灭。
二:供给困难
东征时,西辽提到“牛马多死”。牛马为什么会死?主要是因为路上缺少食物和药品供应,加上恶劣的天气条件,牛和马的生存极其困难。这里只说牛马,不谈士兵。但是,既然牛马的生存极其艰难,士兵的生存就不用说很明确了。
西辽西征这么难,徐金国西征的难度肯定是一样的。
有人可能又会问,蒙古西进辽、花拉子模为什么没有遇到补给困难的问题?
《蒙古黄金史》记载,蒙古人西征时,提前一年派出小分队,在通往西域的路上烧火烧荒,烧出一里宽左右的通道。这段话是为了什么?是要走的路吗?不是。蒙古人的目的是让草长在这些通道上。第二年军队到达时,沿途将会有草地。牛马有草吃,军队就有补给。
只能说西辽当时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换句话说,他们准备的不够充分。
徐金国怕沿途补给问题,自然没有西征。
三:内忧外患
金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积极进行本土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向中原王朝靠拢,并以正统中原王朝自居。一方面,采取了许多镇压措施来压迫汉族人民,导致民族矛盾激烈,威胁到统治的基础。
统治者灭北宋后,占领了整个中原,在国力强盛、朝廷富裕的时候,统治阶级开始发生变化。就像当初崇尚武力的八旗子弟,在清朝入国后开始变得奢侈腐败一样,晋人也开始丧失斗志。当更加凶猛的蒙古人逐渐长大后,统治者不得不竭尽全力去征服蒙古的各个部落,已经没有精力去对付西辽了。
可以说,晋初最大的敌人是辽朝,中期最大的敌人是北宋和南宋,后期最大的敌人是蒙古。至于西辽,统治者曾经征服过,但由于上述原因,最终无奈。
1.《西辽 金灭了辽,为何却放任西辽存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辽 金灭了辽,为何却放任西辽存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1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