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主要是考察客观题,教师招聘考试可能考察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这一部分主要把握代表人物、理论名称、理论观点的匹配,其中检查频率较高的三种理论分别是生物起源理论、心理起源理论和劳动起源理论。其次要注意对其地位的把握,心理起源论和生物起源论共同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一)神话说的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1.代表:所有宗教
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神或天)创造的,反映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神或顺从天。
3.评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分化:强调当教育的起源无法解决时,应归于上帝的意志。大多数宗教提倡的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起源的第一个形式理论(口头记忆:本能产生兴趣)
1.代表人:裴希能、利特尔诺
2.观点:教育来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利托诺:动物,尤其是稍高等的动物,和人类一模一样。有一种先天遗传的潜育。佩希能:教育是与种族需求相对应的种族生活的先天而非后天的表现,是根植于本能的必然行为。
3.评价:其根本错误在于未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和社会性,从而未能区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饲养行为的质的区别,仅从外部行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起源而没有内在目的,从而使教育的起源生物化。
4.立场:教育起源的第一个形式理论标志着教育起源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区别:这个理论强调两个部分,一个是动物界,一个是本能,违背了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三个特点,即社会性、目的性和育人性。
(3)心理学的起源(口头记忆:心理学模仿门罗)
1.代表:路萌
2.观点:教育源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论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没有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人的教育不存在于动物王国。
3.评价:这种观点表面上和生物起源理论不同,实际上离生物起源理论并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遗传的,首先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和社会的。但是,进步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的本能,而不是动物的本能。
区别:心理起源论强调孩子无意识模仿成人。首先,无意识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性;其次,儿童在一个方向上模仿成人,因此违反了教育的社会性。
(4)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中苏认为正确的起源论(Mikai爱劳动)
1.代表人:米丁斯基、凯洛夫
2.观点:教育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评价: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理论和心理起源理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苏联和中国的大多数教育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在《教育学》一书中说,为了防止年轻一代在与大自然可怕的力量的斗争中牺牲,为了防止人变成野兽,有必要进行教育。
歧视:劳动起源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是有目的的,符合育人和社会性的需要。中国和苏联也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理论。
1.《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1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