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4月3日电:让娘娘山“银用马”——“全国十大农民”陶的“村庄振兴梦”
新华社记者、潘德新、马
在贵州,在乌蒙山脉的南端,有一座海拔2319米的山,叫做“娘娘山”。盘州市普谷乡社棚村位于山脚,是包括汉族、彝族和苗族在内的八个民族的家园。“头上的娘娘山,脚下的柳城河,谁知道怎么破,银子是马驮的”是当地的一句谚语。
对于“土食靠天”的一代代娘娘山人来说,“银载马”的日子只是一个传说,但因为一场改革和一个人,传说开始闪耀成现实。
“煤老板”回国探索“股份制”
陶·郑雪,55岁,出生并成长为一名家庭厨师,也是第一个致富的人。16岁的时候,他出去旅游了。他当过大货车司机,开过铅锌矿,开过洗煤厂,投资过煤矿。在经历了煤炭的“黄金十年”后,郑涛学会了成为亿万富翁。
但在2012年,有心回报桑子的陶郑雪决定从热煤转到冷门农业。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疯了,但陶郑雪认为从“黑”到“绿”、从“卖煤”到“卖农产品卖风景”是“大势所趋”。
“那时候煤炭已经走下坡路了,整个行业开始兼并重组和去产能。中小型煤矿无法改造。”根据郑涛的理论,支撑贵州发展的文件刚刚出台,“贵州农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娘娘山独特的高原湿地气候大有关系”。
以陶对家乡的了解和多年的经商经验,敏锐地意识到,“疏”字意味着分散的资源、分散的资金和分散的思想,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链接来连接村里有限的“山、水、地、人、钱”。
这个环节就是“股份制”。陶郑雪在娘娘山开始探索“三变”,即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份、变农民为股东。
2012年5月,陶发起成立普谷银湖种养合作社,注册资金2000万元,其中73%的股份由村民认领,股份20万元,一半由农民筹集,一半由陶筹集。如果自筹有困难,可以向郑涛学院借款本金,然后用劳动报酬偿还垫付资金。
后来合作社成立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鼓励村民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投资于公司。
通过“三变”,村里的生产要素由“分散”变为“统一”,村民也可以通过“入股”获得三种收入:劳动所得、地租和入股返利。
村民成了“打工仔”和“股东”
黎明时分,娘娘山雾气氤氲。住在山脚下的陈小海已经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一件写着“银湖环卫”字样的橙色背心,走到村里的大食堂吃了一顿工作早餐。7点整,她和同事们分散到各自的工作区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工作不累,食堂还包括三餐。”58岁的陈小海,一生种地。他万万没想到,老了以后,他的工具从锄头变成了扫帚,成了一家旅游公司的环卫工人,月薪1200元。
“家里收入多。”陈小海告诉记者,儿子在村里开游览车,每月2000元,媳妇在公园打零工,每天80-100元。他老婆在家养了4头母猪,生了30多头小猪。
此外,家里原来种玉米的4亩地也投资到村里的合作社种刺梨和石榴,每年分红3000多元。
“这几年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帮了很多忙。跟着他是对的。”陈小海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第一,他身边有儿孙。第二,他晚年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没有给儿孙带来任何负担。
由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经营的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覆盖了包括社棚在内的8个村庄。在过去的五年里,5000多名农民成为股东,近1000名像陈小海这样的农民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近9000人通过分红和就业增加收入。
农业是一个“不能关闭的行业”
近年来,园区坚持“生态工业化、工业生态化”的原则。8个村2万多亩荒山荒地整合后,种植了刺梨、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闲置的山溪、池塘也建成了特色景点。
“三改”使娘娘山的沉睡资源活了下来,村民参与建设开发的积极性更强了。”普谷乡党委书记徐天河表示,2012年以来,陶郑雪带动近4000人脱贫,8个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一倍多。
陶郑雪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外界的认可。自2012年以来,被授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2016年获第三届全国十佳农民。
“以前开矿的时候,生意不好可以倒闭。现在我在做关不了门的生意。”大部分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坦言,压力比公司开始业务转型时更大。“事关8个村,近万村民,容不得半点差错。”。
“大家伙们的口袋鼓鼓的,但离‘银带马’还远着呢。村里工业布局不错,但离农村振兴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将传奇变为现实的道路上,郑涛研究将结合“三个转变”改革,大胆尝试创新乡村治理。
1.《煤老板返乡 要让娘娘山“银子用马驮”——“全国十佳农民”陶正学的“乡村振兴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煤老板返乡 要让娘娘山“银子用马驮”——“全国十佳农民”陶正学的“乡村振兴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4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