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爆发了一轮新冠肺炎肺炎。许多北京市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大兴区新冠肺炎防治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您,经过全市大数据比对,您最近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根据北京防疫工作的要求,你要立即停止外出,并立即配合填写相关资料。会有人联系你安排核酸检测。请积极配合。
新发地批发市场附近的市民也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与此同时,一些不住在那个地区的人,甚至附近高速路过的人,也收到了类似的短信。大家对此都有一个疑问:我的个人位置信息如何才能被别人掌握?
事后北京有关部门报道解释:这是一次以疫情防控为目的的大规模“大数据筛选”,不涉及市民个人隐私,只知道你的行踪。
那么,你是怎么通过大数据筛选拿到赛道的呢?我们会给每个人打开科普的大门。
现在大数据筛选的来源是手机。
有没有可能通过手机跟踪定位用户?
如果有必要,运营商确实有这项技术。但是法律不允许运营商这么做,这是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那为什么我从新地方路过你们都知道?
大数据有两种,一种叫广义大数据,一种叫狭义大数据。
广义上的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海量数据,来源于你手机的使用数据。比如你在哪里用手机上网?这是广义的。而你给谁打电话,上了什么网,看了什么,网上买了什么,喜欢看什么新闻等等,都属于狭义的大数据。狭义的大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
北京这次用的是广义的大数据筛选。
中科曙光大数据首席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宋怀鸣博士表示,有两条技术途径可以让北京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新访客。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手机移动数据确定位置信息,也叫基源定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你什么意思?
我们的手机需要一个信号才能打互联网,而手机信号从何而来?从发射基站。
发射基站覆盖有限的区域。比如A基站距离200米,就会有另一个B基站距离A基站180米,另一个C基站距离B基站180米。这样就可以把基站一个个串起来,保证你的手机到处都有信号。
你的手机从基站A经过,到基站B,再到基站C,运营商后台有数据记录。把这些记录串起来,你的行踪自然就出来了。
第二种方式是什么?通过对社会传播信息的分析。这里说的社交信息和社交软件是不一样的。是指我们刚才说的,你在哪里打电话,上网,发短信,其实是一种定位方法。
如果通过新发地附近的基站打电话或者上网,也会收到类似的短信通知。
网上也有一种说法,新发地附近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的移动投递也会被锁定。
微信和支付宝都反驳了这一说法,北京有关方面也否认了这一说法。
在这方面,宋怀鸣认为,交易用户的位置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记录来确定。但是支付宝和微信都无法追踪交易用户的行动路径。用户的移动交易记录保存在支付宝和微信的后端服务器上,有严格的安全措施。这些交易记录受法律保护,不能用于大数据筛选。
事实上,大数据筛选和分析不仅在北京,而且在新肺炎爆发期间,特别是年初在武汉,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轮大数据筛选,大家的隐私怎么办?会不会泄露?对此,专家的建议是:在国家层面出台公共数据管理立法,用法律手段约束,而不是因为噎废食。
1.《行踪轨迹 行踪轨迹等同于隐私泄露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行踪轨迹 行踪轨迹等同于隐私泄露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6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