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以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很少,比如龙平高新、登海种业。现在,又有一家上市公司——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名字命名。
蒋新松,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机器人学的先驱,在各种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建立了国家机器人研发工程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开放实验室,建立了机器人研究和机器人工程的产业基地。他被称为“中国机器人之父”。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提出了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的应用
1977年,蒋新松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了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想法。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一批科学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被列入中国科学院1978-1985年自然科学发展计划。
1979年,蒋新松提出“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的应用”为国家重点课题,并以“海仁-1”水下机器人为初始目标。1985年12月,由蒋新松担任总设计师的中国首个水下机器人样机成功进行了首航,并于1986年成功进行了深潜。随后,我国首个“CR-01”6000米水下自主机器人于1995年夏季在太平洋成功研制并成功测试,初步完成了我国实验区探索太平洋海底的任务,为我国海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走出适合国情的自动化发展之路
作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首席科学家,蒋新松有效地指导了CIMS的技术研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CIMS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并获得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大学领军人物奖”和“行业领军人物奖”。
蒋新松对“863计划”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许多技术路线的建议和决策上,还体现在对具体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建议。他非常重视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并不照搬。他与众多从事“863计划”研发的专家一起,开发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化发展道路。
公司已发展成为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依托蒋新松开创的事业,取得了“震龙”载人潜水器、“乾隆一号”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水器、旋翼无人机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技术研究取得了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研究所领导的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成为国际标准;以蒋新松院士命名的宋新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蒋新松说:“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让有限的生命放出更多的光和热,让生命更有意义,是我的夙愿。我只讲生活质量,不讲生命数量,生老病死!”在他看来,他一生最大的意义就是献身祖国和科学。这是他的追求。他说:“祖国和科学是我心中的眷恋和追求。”
本报记者王
1.《机器人之父 “中国机器人之父”走适合国情的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机器人之父 “中国机器人之父”走适合国情的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0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