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了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它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景观,而且在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护可恢复的生态系统和继承高价值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五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
当绿色和黄色相遇时,梯田是彩色的。
晨报记者宋亚倩
2018年4月,在第五届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崇义客家梯田系统被正式授予“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在多山丘陵的江西省并不罕见。崇义梯田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原因是崇义客家梯田系统规模较大,有4万多亩,100米和100级的落差,几百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成功申请遗产花了四年时间
崇义县委员会原常委刘春祥参与了崇义客家梯田遗产的申请,并代表崇义县政府在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奖项。据她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粮农组织在全球环境基金和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支持下,于2002年发起的一个大型项目。它旨在建立一个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该体系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并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在概念上相当于“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农业,是更注重人地和谐的活的复合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是由粮农组织主办的国际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颁奖活动在此论坛进行。
记者了解到,典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以水稻为主的农业体系;以玉米和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体系;游牧和半游牧系统;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统;复杂的多层园林系统;狩猎采集系统等。目前,世界上有50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17个在中国。
刘春祥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崇义县正式开始申请客家梯田遗产的工作,花了近四年时间,不遗余力地打造客家梯田的“原生态”文字。2017年9月17日至19日,粮农组织“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组在崇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和评估。同年11月23日,“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作为“华南水稻梯田系统”子项目,被正式认定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垂直落差近1000米的梯田
它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负责赣州博物馆宣传工作的钟说,崇义的客家人一般是从唐宋时期迁入的,以避免战争。崇义地区山山多,平地耕地有限,人们不得不在山区开拓新的土地,以解决当时人民的生活需求。
崇义县委宣传部记者李旗峰告诉记者,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总面积超过4万亩,横跨上堡、丰州和司舜。崇义客家梯田除了面积广阔外,垂直落差也很大。这里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只有280米,垂直落差近1000米。
此外,崇义客家梯田也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刘介绍,该系统共有高等植物2843种,隶属于270科,1031属。美丽木兰、黄山木兰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古老的孑遗植物,如穗花杉和伯乐树。此外,崇义客家梯田系统除了家养的动物和鸟类外,还有啮齿动物、昆虫和各种鸟类。
依山傍水
解决高山梯田的灌溉问题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多高,田多高。”除了面积广阔、垂直落差近千米之外,农耕系统所蕴含的智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崇义县上堡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刘说,崇义客家先民在开垦梯田时,就考虑到了灌溉问题。司舜镇居民夏秋说,崇义客家人依靠当地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不同的等高线上建造了不同大小的稻田。由于地势较高,他们在山顶种植树木、竹林和保留林,拦截和储存自然降水,形成了泉水密集的高山湿地。
湿地储存自然降水,然后沿着自然或人工挖掘的溪流和山泉流入村庄和梯田。大块水田和河流蒸发产生的水汽不易在山与山之间消散,形成朦胧的云雾,再以雨水的形式补给山川峡谷,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水利灌溉循环系统。
梯田与山地农林“齐头并进”
一起在山里创作田园史诗
客家先民充分利用南方气候和山地地形,将梯田建成立体分布的大型生态公园,形成了一套“有机”的循环生产模式。“人们种植鱼、鸭、稻共生,各种蔬菜、瓜果也在稻田间轮作,在蓄水林、森林中种植蘑菇等农副产品。”夏秋说,“多样化的养殖不仅带来经济收入,而且通过互利的原则有效地预防病虫害。”
刘说,这种独特的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将梯田与山地管理和治水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抵御自然灾害。同时,通过与周围森林生态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学教授唐明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梯田系统耕作模式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了重要启示,被评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可持续模式。
保护和发展措施齐头并进
崇义客家梯田进入新阶段
长期以来,当地政府积极鼓励梯田复耕,并以“谁种粮食谁补贴”的措施加以鼓励,成功复耕梯田2000多亩。此外,积极推进原生态种植,专门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帮助山区人民在保持生态种植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此外,在政府的指导和鼓励下,保护区逐渐恢复了传统的居住风格。
传统民居点缀在崇义上堡的梯田之间。
据了解,当地成立了客家梯田文化保护传承团队,恢复了“舞动春牛”等民间表演,并与旅游和互动体验项目相结合,创建保护区,使古老的民间礼仪和农耕文明得以现场传播。李旗峰表示,目前,崇义台景区已有2000多名当地居民进入旅游产业链。
新闻链接
除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外,我省还有许多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们是:
万年稻作文化体系:1995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我省万年县发现一万多年前的人工栽培稻作,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作之一,推动了世界5000年栽培稻作的历史。2010年,“十年稻作文化体系”被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南丰蜜桔栽培体系:南丰蜜桔栽培体系位于徐江中上游,福州市南丰县栽培面积70万亩。境内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柑橘生长。柑橘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甚至更早。2017年,南丰蜜橘栽培体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农业遗产名录。
广昌传统荷花文化体系:广昌传统荷花文化体系遗址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广昌县,自唐凤仪年间开始种植白莲,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美誉。2017年,广昌左联文化体系被列入中国第四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到
时期
背
所以
执行编辑:康静
负责编辑:屠小俊
1.《崇义论坛 崇义客家梯田逶迤起伏构建完整生态体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崇义论坛 崇义客家梯田逶迤起伏构建完整生态体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7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