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做托福阅读的时候,偶然看到这篇关于我们婴儿期记忆研究的文章。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爸爸告诉我,我小时候特别笨,有一次我在家里买猕猴桃,就在我爸爸要剥我皮的时候,我拿了一个塞进嘴里,然后我的嘴“惨不忍睹”,又红又肿,哭了很久。
听完之后,我很惊讶。我想不到我做了这么愚蠢的事,无论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后来我问我爸是我两岁的东西。难怪,我怎么会记得这么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大家三岁之前是怎么记住自己的。你能记住多少事情?事实上,很少有人能记得他们在婴儿期发生了什么。大多数成年人对三岁以后的岁月记忆犹新。大多数人只能记住极少数特殊的事情,比如住院或者弟妹的出生。
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我先总结一下托福阅读题中“无间道健忘症”的三种令人信服的解释:
1.儿童额叶在婴儿期不断成熟,对记忆特殊事件和此类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婴儿长期记忆的形成也与他们早期看到或经历的重复事件有关。也就是说,婴幼儿大脑的发育足以帮助他们记住这些特殊事件。
2.在婴儿期,听故事、讲故事帮助孩子储存信息,这种储存会持续到童年和成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选择和三岁左右的孩子讨论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儿童形成永久记忆,即形成语言记忆是不够的。
3.婴儿期储存信息的方式与成年人回忆的方式不匹配,所以我们无法回忆起婴儿期发生的事情。人回忆一件事成功的关键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匹配程度,程度越高,对人成功回忆越有帮助。然而,有太多的因素会导致婴儿存储信息的方式与成人相遇的方式不匹配。我们想象一下,一个是头离地两三尺的孩子,一个大一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肯定不一样。年龄较大的孩子经常试图回忆起他们以前见过的东西的名字,但他们在婴儿期无法存储这些语言信息。人们对生日聚会或去看医生等事件的分类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记忆,但婴儿期的孩子似乎缺乏这些知识结构(如常识)来帮助他们存储信息。
总之,生理上的成熟,听故事,讲故事,提高关键信息的编码,都有助于克服婴儿健忘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现象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婴儿健忘症”的概念,并将早期记忆的丧失归因于压抑,这是对早期经历的积极遗忘(因为这些经历包含了大量的性心理)。当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缺乏语言,因为单词在编码相关记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认为,早期记忆需要自我意识提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左希年告诉《中国科学杂志》:“与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相比,海马是人类大脑发育中最早成熟的结构。成熟期正好2岁。在此之前,其内部神经发生非常强烈,会危及2~3岁期间的记忆保持。”
201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Paul Frankder和Hina Josey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生命开始时大脑记忆中心细胞的快速生长意味着早期大脑记忆细胞之间的关键联系将被取代,因此人们的童年记忆不太可能恢复。婴儿的记忆深刻但短暂,婴儿的记忆丧失不仅与大脑发育有关,还与婴儿的生理特征有关。
前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曾在《苏联心理科学》一书中提到:“记忆的发展是以意识记忆效应的增长为特征的。”然而,无意识记忆在婴儿期占主导地位。
1999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弗格斯·克拉克(Fergus craik)通过相关实验判断,婴儿期遗忘的原因是童年目标与成人目标差距较大,而童年记忆编码的目标与成人记忆操作提取的目标(即上述不匹配)几乎没有联系,因此与童年目标相关的知识库无法激活,无法成功提取。所以有人把孩子的记忆特点归结为孩子的意识记忆弱,而无意识记忆占优势。相比之下,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材料容易造成无意识的记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王力在接受《中国科学杂志》采访时也表示,人们试图抹去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记忆。这样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然而,有些人会故意隐藏痛苦的记忆,认为自己已经忘记了。其实这些记忆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医生会唤起他的记忆,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重组和练习。”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童年早期的经历会对我们的成年产生影响。有些人长大后特别怕黑,所以很有可能小时候被关在小黑屋里;有些人长大后特别怕狗,所以很可能小时候被猎狗追过;有些人长大后特别害怕毛绒玩具,所以很有可能小时候每次碰到毛绒玩具都会大吃一惊。这样,我们心理学家通过催眠等方法唤醒来访者的童年早期经历,从而找到根本原因,然后通过系统脱敏等方法逐步解除痛苦或恐惧。
其实我觉得大家不要太在意那些不能回忆的事件。也许你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回忆,但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会告诉你,等你长大了,你还是可以把他们告诉你的变成自己的回忆;又或许你只是忘记了不好的事情,所以不记得不好的事情,就记不住。我们只需要抓住现在,记住未来。
1.《infantile Infantile Amnesia---婴幼儿健忘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infantile Infantile Amnesia---婴幼儿健忘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0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