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好消息在电气工程学院师生朋友圈广为流传,大家纷纷称赞获得2019年高校科研杰出成就奖的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李五华教授。
今年,电气工程学院在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许教授和李武华教授入选2019年度“全国优秀青年”,辛焕海教授和教授入选2019年度“全国优秀青年”。
在选拔难、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一年内诞生了两位优秀青年和两位优秀青年,学院近几年有了很大的突破。有的教授被选上后第一时间表示感谢:“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长期以来,学院党委坚持以德育人,推进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繁荣学科生态、人才生态、服务生态、政治生态,解决师生矛盾,破解学院发展瓶颈,营造和谐共存、创业的良好氛围。
党建“下沉”,动能“上升”
组织力量大是整个电气学院的共识。一直以来,学院党建工作基础好,氛围好。2018年,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党建工作国家标杆部门”培育创建单位。如何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以培育和创建“标杆部门”为目标,以“双一流”建设效果为直观指标,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是学院党委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学校党委书记任考察了学院的发展情况
学科建设,党委该怎么办?“务实政策”的方向。学院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工程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瓶颈。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学科发展要想“突出重围”,就要与国家战略和世界前沿接轨,以核心技术为重点,解决瓶颈问题,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驱动力。
在学院党委和党政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和参与下,全院开展了大规模的电气工程调研和讨论。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各学科的研究方向,跨越创新的重点方向。
方向是针对如何让全院师生形成思想共识,学院党委在凝聚人心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党委书记唐海洋结合党的组织生活会和系里的“红午餐会”,率先向各支部、系部、行政部传达了学校的重要问题和决议,传达了学院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思路。有老师说:“学院书记在会上讲话,在小会议上讲话,公开讲话,私下和我们交流,落实了统一思想的工作。”
学院党委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在强有力的保障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成立了学科建设、人才工作、国际化工作、校友发展联络等6个工作推进小组;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在余杭区和绍兴市联合成立了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等几个研究中心。
学院团队走访调查合作企业
近年来,学院落地生根,重大原创性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
何香凝教授领导的项目,提出了高增益功率转换的调节机制和拓扑结构理论,获得了首届国家电力电子技术自然科学奖。
何香凝教授正在支部活动
方佑通教授团队参与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方友桐教授与学生交流
许教授团队“海豚声攻击——智能语音系统的安全分析与防护”获得全球信息安全领域四大学术会议之一的ACM CCS2017最佳论文奖,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开创先河。
许教授团队
吴教授于今年5月收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探月工程办公室的贺电,感谢其团队为嫦娥四号的部分科研任务做出的重要贡献。
团队既是战略资源,又是办学主体;既是办学条件,也是办学目标。引进人才,党委如何发挥作用?
做好“守门人”和“勤务兵”。2018年底,院长应邀参加兄弟院校人才评审会议。回国后,他下飞机就给唐海洋打了第一个电话,讲了兄弟院校后备人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交流了对高校后备人才建设的思考。通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样的电话沟通是常态。
随后,党政领导班子达成共识,迅速行动。今年年初,“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学术新星计划”启动,首批选拔出8名40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他们加大了在科研启动资金、硕士生数量等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采取了“扶青年人才上马”、“送青年人才一程”等具体措施。
电气工程学院首届青年学术新星评审会议
“学术新星计划”第一名获得者、2019年全国“优秀青年”获得者辛焕海教授说:“组织的关怀贯穿于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申请“右青”人才计划时,学院党委非常重视,不仅组织专家检查我们的创新和特色,还鼓励我们结合学院的长远战略,形成未来的研究方向。这让我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
近年来,学院引进了包括“百人计划”在内的一名双聘院士和八名优秀青年人才。今年有两位老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位老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越平凡的你,越能看到自己最初的心
“我们得在玉泉校区有自己的实验室!”这段时间,电气学院的专业实验老师卢惠芬和她的学生都很开心。甚至8月份通过“茶道机器人”项目获得“三菱电气杯”全国大学生电气及其自动化竞赛唯一特别奖的同学也给卢惠芬留言,“我想继续在玉泉校区‘刮刮班’”。
2013年,学院开始建设机电专业创新实验室,以满足综合创新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课程目标是已经搬到玉泉校区的大四本科生,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最终建在紫金港校区。
每次去上课,卢慧芬都会带七八大包实验准备设备和材料到紫金港校区。这对她来说没什么。让她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学生来上课可以坐校车,但是一旦实验投入使用,一般都是凌晨一两点做。他们如何才能安全返回玉泉校区?“我们什么时候做实验不用在两个校区之间来回奔波?”这已经成为创新实践课程师生最强烈的呼声。
有问题找党委是电气学院师生的共识。卢惠芬敲开学院书记办公室的门,说出了自己和同学的诉求。学院党委与行政方面协调,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讨论解决方案。在总务处、退休处、老年大学的帮助协调下,电气工程学院将原一楼替换为学院会议室、老年大学会场,并为实验室争取了空个房间。压在卢惠芬心上的石头终于搬走了。
创新实践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做实验
服务师生不是小事。学院党委在“不忘主动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从师生最关心的小事做起,注重真实,改变实效,促进师生幸福。
在专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明确了主要职责,并就与学院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事项举行专题研讨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招聘非企业准备的教师服务专家,取代传统的由企业准备的管理人员。
9月份以来,各党政领导小组都声称进行了一次主题研究,贴近与师生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流校友工作机制建设等。
党政班子成员和党委成员也与青年教师一一配对,经常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随着一件又一件带着温度的小事,学院党委进入了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中。长期以来,玉泉校区教师一直缺少公共交流研讨室空,学院党委通过住房协调,在学院三楼建起了温馨的教师交流室空。
教师交流空
缺乏针对学业困难本科生的长效援助机制。学院党委依托党支部,一个支部建立“学生学霸问答室”。定期任用优秀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课。
2019工程实验班宿舍大一的朋友和学院系统系对应专业的老师不匹配。在学院党委调查期间,师生提出意见,学院立即与学院合作,做好两者的准确匹配工作。
高校发展的引擎,人心的聚合剂,力量的催化剂,矛盾的缓冲剂,成了高校党委在师生心目中最亲切的代名词。
保持一条运河,种一片负责任的田地
一个学院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一个喜人的数据指标,更是全院师生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索和创业的激情。
一个普通的晚上,在玉泉校区电气工程大楼的党员家里,选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电力系统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选举的新支部成员。更早的时候,分行即将换届的消息刚刚发出,前来报名参选的工科博士生络绎不绝。
是什么吸引了大家?
是一致的红色基因文化氛围,是一群优秀的人。
“支部的前辈们做了非常好的传承工作,这不仅体现在支部文化上,也体现在很多细致规范的基础工作上。之前工作交接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党员,每一笔党费,从十几年前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刻很感动。”新退休的支部书记唐坤杰说:“今年,结合‘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的主题教育,支部成员一致同意用‘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作为支部的歌曲,还制定了包括‘红色客厅’、‘红色先锋’、‘红色实践线’、‘红色接班人’和‘红色监督窗口’五个模块的红色成长计划。”
一个分支是否优秀,取决于优秀的人有多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唐坤杰,浙江大学微观党课竞赛二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演讲组讲师崔,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回泓勋、。党员是一面旗帜,旗帜筑起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今年,该学生党支部被授予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模范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电力系统博士生党支部现场搜索活动
电力系统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是学院33个学生党支部的缩影,学生党建也成为学院育人的重要助推器。两年来,有2名学生获得浙江大学最高荣誉——朱克真奖学金,4名学生党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在全校名列前茅。
近年来,全国重点地区和单位,如基层单位和西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逐年增加,选调生的毕业生人数也增加到两位数。这样的教育成果,离不开学校院子里的这些“向导”。
家国情怀从来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学院的老师会把自己的重大科研项目带进课堂,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紧密结合起来。参加“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关键设备——变推力发动机电机驱动系统精细模型”科研课题的吴教授,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技术研发的关键难点和突破,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们说:“以前我以为这些高材生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吴教授向学生们讲解了仪器设备
在与有兴趣加入团队的优秀同学交流时,李五华教授会建议同学们谈谈“专注技术,发掘潜力,积极探索,共同成长”这十六个字。李五华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希望同学们想想以后怎么办。”今年上半年,在与爱迪生实验班团支部的交流活动中,李五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贡献来学习和成长。正如中国工程院第一院士、中国电力电子事业部创始人王嵎生先生所言:“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们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李五华教授和爱迪生班上的学生交流
学院党委也充分发挥退休教师、校友等资源的教育功能。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林瑞光教授等退休老党员等退休教师对师生进行专题汇报;组织师生走进电力电子系“摊铺机”钱照明教授等老教授的家中,学习身边优秀的车型;而且通过讲述老一辈院友的爱国斗争故事,比如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景福,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臧克茂等。,热爱国情,报效国家的志向植入了青年学生的心中。
文字记者:叶欣
图片来自电气工程学院
今日编辑:玲玲
负责编辑:李玲
1.《徐文渊 零的突破!浙大首位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来自这个学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文渊 零的突破!浙大首位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来自这个学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0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