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和日本九州国家博物馆展出。日本人为此疯狂,排了六个小时的队,就是为了亲眼看看传说中的玉白菜和肉形石。这次展览是三家博物馆之间的精华交流,催生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南校区的“日本美术精华:东京九州国立博物馆展”。在台湾展出的文物有绘画、佛教雕塑、陶瓷、漆器和珍贵古籍,其中许多是专家鉴定的“国宝”、“重要文化财富”和“重要美术”,最著名的是佛教绘画《孔雀明王像》(图1),这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从未检出的国宝。

图一:日本平安时期东京国家博物馆藏孔雀明王像

人们对孔雀王的印象应该来自日本。日本学会出版的漫画杂志于1985年连载了相关漫画《孔雀王》、《孔雀王静修》、《孔雀王记》,并于1992年连载了《鬼童》。两部经典漫画都出现了。孔雀王铭的身影;另外,去日本旅游,去京都、奈良神社、寺庙、博物馆朝圣的时候,随着收藏寺庙御玺的流行,很多人都让孔雀明王的印章或多或少的在外国游客的心目中留下形象。王铭的形象一直是一张狂野失落的脸,而孔雀王铭骑在孔雀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慈祥面容和孔雀尾羽背光,外表华丽高贵。

mahāmāyrc的信仰来源于印度对孔雀的自然崇拜。印度有许多毒蛇。自古以来,无数人因蛇毒而死。但孔雀能吃毒蛇,是蛇的天敌。他们被认为具有解蛇毒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在印度原始信仰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进入了一个混杂期,古代印度民间信仰逐渐与佛教融合。这时候,这个古代印度民间信仰神化的孔雀神与释迦牟尼结下了不解之缘。

孔雀明王与释迦牟尼

新疆库车出土的最早梵文版《孔雀王铭经》(Powell写于4-6世纪,图2)记述了释迦牟尼和孔雀的故事。释迦牟尼过去曾是菩萨投胎的金瑶孔雀王,住在印度北部的雪山之南。因为他华丽的翅膀,国王对他垂涎三尺。国王给了丰厚的奖励,并要求猎人们去抓孔雀王。为了自己的安全,孔雀王迟早要念《孔雀》。有一次因为忘了背这个达拉尼,在山里和很多孔雀七彩少女玩,贪恋爱情。所以,我走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被捆绑的时候,我记起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念到这个咒语也就释然了,家人安然无恙。

图二:梵文版《孔雀王铭经》,第六部第三页,由鲍威尔所写,于4-6世纪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雷安图书馆收藏

还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成佛了,弟子很多。一天,刚刚出家的萨迪·比丘在为大家准备洗澡用的木柴时,被从枯木中钻出的毒蛇咬伤并毒死了。萨迪的眼睛变白了,口吐白沫,几乎无聊到了地上。阿难向释迦牟尼求助,佛祖叫阿难念《孔雀大王达拉尼》,说它力量大,能杀生各种毒,畏灾避难,能受各种情绪,获得幸福。阿难持孔雀开屏法,清除沙地碧初的蛇毒。然后,佛陀用这个因果报应说孔雀王铭被诅咒了,并敦促阿难告诉所有的众生要举行和流通。

一个神的背后总有事迹,构筑他的形象、能力、核心价值,让人对它产生强烈的信心。这两个故事说明了孔雀明王与释迦牟尼的关系,让人相信孔雀明王是释迦牟尼的前世,孔雀明王达拉尼有消除一切疾病烦恼灾难的神力。

它是被诅咒引入中土世界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长期以来是一种神仙信仰的宗教。在中国传教的僧人都以梦幻般的形象向人们展示,孔雀明王也用魔咒作为传播的方式。大约在4世纪,它的信仰从印度转移到了中国。就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一样,世界各地的僧人纷纷来到中国。他们精通咒文和梵文佛教,热衷于翻译秘密经文。气氛极其神奇。

据记载,西晋末年,从北方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僧人来到梨米多罗(?-343?),介绍了当时龟兹流行的杂秘咒,以及白凡的《大孔雀王神咒》和《孔雀王杂神咒》传入中国。永嘉乱时,渡河南下建康。于建初寺主持翻译。建楚寺是南方最早建立的佛教寺庙,也是佛教首次传入江东的象征。《孔雀经》最早的中文译本《孔雀王杂神咒经》和《孔雀王神咒经》前后两次在这里翻译,使得大孔雀王的法号和许多法术第一次以汉字的形式出现在典籍中,也使得孔雀王明的信仰在江南开始兴盛。后来,西域高僧朱谭悟兰在东晋武帝孝时(381-395)在建康翻译了《孔雀王咒经》。孔雀王铭信仰继续流行,直到南朝梁武帝。田健十七年(518),僧伽罗文(460-524),一个来自富南国(今天的柬埔寨)的和尚来到中国与商人交流,被梁武帝的萧炎召唤,于建康翻译了孔雀国王达拉尼经。梁武帝信仰佛教。除了自己修行佛法之外,他还从各方面支持佛教的发展。他的儿子小刚和萧艺也信仰佛教。梁在《金匮要略》序言中说:“千年之年,法兰道人教咒,得了‘净观音咒’、‘药王咒’、‘孔雀王咒’。”说明皇室在6世纪普及了密宗法术。

唐初,在众多西征达摩的中国僧人中,唐高宗咸亨二年,易经(635-713)走的是从广州到印度的海路,游历了印度和南亚20多年。695年,武则天见证了神圣的元朝,易经带着4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自迎接。易经在洛阳翻译《孔雀大咒王经》时,特别是在经典的开头,解释说孔雀王信仰在南海和北方新疆广为流传,在中原地区却没有广为流传。于是《易经》搜罗了各种梵文版本,详细翻译成上、中、下册,并附上法式风格的画像坛,以求永传后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墨界陀人苏巴卡拉·辛哈、南天竺摩拉维亚人金钢之、狮国(今斯里兰卡)人到长安、洛阳宣扬密教,史称“开元三杰”,先后翻译了《太阳大经》、《金刚丁敬》等数百部经典,密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派。正是在这一时期,“孔雀明王”的称号开始出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大孔雀明王佛母经》未空整理翻译,经典内容更为详尽完整。卷末附“佛说大孔雀和明王画像在坛上”。仪式除了详细指出如何布置祭坛、如何进行仪式外,还明确描述了孔雀王的形象,为后来的孔雀王造像提供了经典依据。唐天宝五年(746年),京都长安干燥数月,玄宗命其不要在内宫练孔雀术祈雨,不到三天就下雨了。玄宗很高兴,给了no 空“知藏”。

画孔雀王明像

除了法术法和经典流传,唐朝开始记录孔雀雕像的绘制。据《宣和画谱》记载,唐代北京、四川出现了以孔雀、明王为题材的绘画。《画谱》中记载了唐代为孔雀王铭造像的画家,有颜李奔、吴道子、翟岩、卢楞伽、姚思远、张南本等。,他们的身份从贵族到普通画家都有。其中,活跃于唐太宗时期的颜(601-673)所画的《孔雀明王像》,是现存最早的孔雀明王像。

佛寺壁画是唐代寺庙的特色。擅长画鬼神的吴道子(680-759)及其弟子翟衍、余长安、卢楞伽、洛阳等。,从事寺庙壁画的创作,都画过孔雀和明王,其中翟岩也以孔雀和明王而闻名。此外,还有佛经乔装画的记载,如姚思远《孔雀佛店图》,张南本《大悲菩萨、八明王、孔雀王乔装画》在成都大生祠中和时期(881-885)。可惜这些孔雀王的形象都没有保存下来,无法知道当时的画师是如何渲染孔雀王的。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繁荣于唐代,日本派遣使节学习文化、礼仪、法规、文物制度等知识。贞观二十年(645年),孝德天皇对唐朝进行了全面改革。之后,大批日本留学生、僧侣和建筑技术人员随团来华,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经典。空海(774-835)在贞元二十年(804)派唐僧去唐朝读书,在长安城内拜回国师。两年后,他把密教的精髓、经典和相关文物带回日本,以平安东寺(今京都)为中心传播密教,并在Koyasan修建金刚峰寺作为传教的根本道场(图3)

图三:和歌山金刚峰寺内藏有孔雀王快卿塑像,木质华美,高78.8厘米。转自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善良与佛”,2000年

据日本学术界研究,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孔雀明王雕像沿用了从唐朝带回日本的空海的传统构图。空海《曝魂集》记载,弘仁元年(810年)十一月,他在京都高雄山寺研读《仁学与大王达拉尼》、《守护国境线书》和《大孔雀与明王画像佛礼》,为国祈福。弘仁十二年(821年)四月至八月,也有制作孔雀王密宗画像的记载。除空海外,贞观四年至七年(862-865)访唐僧人宗彝带回的经典文物中,孔雀明王的经典和画像也被列入《新著目录·请邀法门》等。: "...大孔雀明王经典仪态集...一卷孔雀经典和棕褐色样品...通过日本出家僧带回的,或者根据记忆和礼仪制作的,或者带回的原始人的孔雀王形象(图4),可以窥见当时中国孔雀王形象的面貌。

图4:日本平安时期(12世纪)的孔雀王雕像,83.5×54.8厘米的纸水墨画,收藏于京都代戈吉寺。转自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善良与佛”,2000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孔雀明王雕像(图五)面容悲悯肃穆,男性,柳眉细长,眼睛长,嘴巴小而饱满,嘴唇上有胡须。穿着高的,穿着浅色的衣服,戴着花环、耳环和臂章。王铭正坐在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莲花上。四臂手里拿着的物品和仪式上记录的一致。右边第一只手握着盛开的莲花,第二只手握着黄色的果实;左边第一掌托吉祥果(此图绘红色石榴状),第二掌托五根孔雀尾羽。骑在马上的孔雀面朝前方,展开翅膀。骄傲如孔雀的尾羽在雕像后面形成独特的背光,就像成千上万只眼睛在凝视。孔雀是整体的中心,左右对称。

图五:日本平安时期东京国家博物馆藏孔雀明王像局部

这件作品也表现了日本工笔画浓重的色彩。钢笔非常精细,王铭的身体用朱红色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圆润丰满的轮廓,并用白色添加了一点红色的污迹。颜色光洁,又浓又淡,形成渐变效果。配色上以浓郁的绿松石为主色调,头身轻则夹杂绿松石、朱砂、金边。展开翅膀的金孔雀王不是金的,是绿松石的。王铭礼服的丝绸腰带上涂有粉红色的桃红色、橙色和朱红色,这也使得王铭的雕像更加明亮。

整个细节用金泥精细刻画,让丝绸面料的图案、衣服的滚边图案、孔雀羽毛的线条、莲花花瓣的脉络一个个展现出来。其中冠、耳环、璎珞、臂章等饰品的质地采用了“切金”的手法,金箔被精细地切割成丝饰品,仿佛镶嵌着金箔。在阴郁而有节奏的黑暗画面中,

“孔雀明王”的塑像和经典附录《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祭坛仪态》中记载的几乎一样。孔雀展翅,莲花座和孔雀王明独有的孔雀羽毛背光,让雕像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图片四角的宝瓶虽然没有记载礼仪,但与明王结合形成曼陀罗图案。日本安乐寿元。

图6:日本镰仓(13世纪)孔雀明王雕像,彩色丝绸,140×102.5厘米,收藏于京都赤沙角。转自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善良与佛”,2000年

信仰在日本开花结果

孔雀明王作为日本密教之神,其咒法早在明日香时期(538-710)就传入日本,被阴阳师所用。石(634-701)是日本道教的创始人,曾在元兴寺实行孔雀咒。据说他能驱鬼神上天入地,大有功效。平安时期,空海从大唐带回来,翻译了三卷本《孔雀开屏明王经》和《仪态图》(图七、图八),并强调对《孔雀开屏明王经》的国家保护,这使得东密对这部经典格外重视,把孔雀开屏明王的修行作为东密四法之一。到11世纪,日本通过使用《孔雀经》扩大了世俗利益的一些功能,具有祈求消除自然灾害、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和确保生育的功能,这使得这一信仰在日本社会从贵族到民间广泛传播。到目前为止,密教在日本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仍然是最受尊敬的宗教流派之一。

孔雀王铭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悄然从印度而来,跟随僧人的脚步从北疆和江浙进入中国。经过几个世纪的经典演绎,信仰传播开来,一度让中国眼花缭乱,最终在日本开花结果。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孔雀明王雕像,投射了这个过去和那个时代的优雅。

图7:布译空,日本平安时期(9世纪)佛母大孔雀经,京都宁南寺藏。转自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善良与佛”,2000年

图8:《孔雀明王图的仪式》,日本平安时期(1055年)当地,志贺县石山寺。转自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善良与佛”,2000年

图|陈伟

参考书目和扩展阅读

(宋)佚名,宣和画谱,台北:台商,1965-1966

(宋)史赞宁,范,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唐)卜空,佛教孔雀母经,大正新修藏经,卷十九,第982号

(唐)宗30,《新著目录·请来法门》等。,大正新修大藏经55卷2174A。

(唐)易经,《佛说大孔雀是王经》,《大正新修藏经》,第19卷,第985号

(唐)易,《吴周宝子》,第5卷,清代,第59-60页

(唐)石空海,《照片集与精魂》,室町,日本

(梁)僧繇:《尸梨蜜传》,三藏故事十三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梁),《金銮子概论》,第6卷,《知虚斋丛书》,第22a页

小次郎直树,剑叶神道,藤原纪硕,日本时期的延续,东京:平凡社,1986-1992

景杰,萧俊道,笔记,《日本的故事》,东京:新潮社,1984年

NHK大阪广播局,NHKきんきメディアプラン,“空 Hai と Koyasan:纪念1200年进入唐朝的普法大师”,大阪

大村西崖,秘传发展史(上、下),台北:武陵,1993

王慧敏:《论《孔雀东南飞》及其在敦煌大足的传播》,《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第37-47页

任、杨,“孔雀经的形成与保密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1卷,第5期,2012年9月

鲁·:《中国密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杜斗成,任,“孔雀王咒”,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林广铭,《孔雀开屏》,台北:嘉峰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集

奈良国家博物馆,“王展特展:愤怒、仁慈与佛”,奈良:奈良国家博物馆,2000年

刘黎明:《密宗咒语与民间密宗信仰》,《中国古代民间密宗信仰研究》,成都:巴蜀出版社,2010年,第72-76页

桥本爱子,图像科学研究,金泽大学,日本,2013

严耀中:《汉代密教》,上海:林雪出版社,1999年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古代艺术集》,中文版,1月号

1.《孔雀明王 典藏鉴藏 | 孔雀飞往东瀛: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孔雀明王图谈佛教东传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孔雀明王 典藏鉴藏 | 孔雀飞往东瀛: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孔雀明王图谈佛教东传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2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