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钹
汪永贵
钹是钹和钹的统称,所以钹要分开讨论。
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铙钹产生于商朝,也被称为“筝”。它们由青铜制成,短而宽,有一个中空短手柄,插入木柄后可以握住,用木槌敲击发出声音,三五个一组,大小不一。《李周地关鼓人》曰:“鼓以金钹。”郑玄指出:“铙钹像铃铛一样,没有舌头,有把手,握着就响。”后来演变成类似钹的形状,只是中间凸起小,直径约为总直径的五分之一,两块为一对,互相发音。
京剧中的钹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种:
1.大钹。
铜制,直径约一尺半,比水钹还细。中间凸起极小。两块一对,互相撞击发出声音。声音洪亮有力。
2.小镜子。
北方叫“窝子”,铜制,类似水钹,但较小。也以两块为一对,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钹在古代被称为“铜钹”和“铜板”。用铜制成,圆形,中间凸起像个半球,直径约为总直径的一半。中间有个洞,用丝条或布条扎着。也可以两块一对,互击发声。最早出自印度,后来传到中国。唐代十首乐曲中,有七首使用了钹。
京剧中有很多种钹,包括:
1.水钹。
又叫“蒲钹”“贡钹”“齐钹”“水钹”“荷叶”。由铜制成,中间凸起的直径与其外环的直径大致相同。两块是一对,互相碰撞发音。
2.吹钹。
又称“哑钹”,用铜制成,与大钹相似但比大钹小,直径约半尺,两块为一对,互相撞击时发出声音。
在演奏实践中,也有钹和钹连在一起的现象,统称为钹。“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种是钹和钹的统称;二是大钹叫钹,俗称“钹”;再次,京剧的“戏”里,水钹在南方叫“钹”,在北方叫“水钹”。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钹一般被人们称为“钹”。
如前所述,钹和钹是京剧“武场”中不可缺少的乐器。虽然它们不是主要乐器和主要乐器,但至少是重要的乐器,因为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与龚等打击乐的配合上。
1.根据节拍。
比如打钹,就是京剧中唢呐曲牌常用来打拍子。水钹(water cymbas)也是京剧中用来打拍子的。
2.营造氛围。比如京剧里,经常用来渲染气氛,制造声势。比如《白蛇传》中的“水桶”,就像一个巨浪;战时如泗州城、雁荡山,水风之声大如钹。
3.编程。比如老同学和繁花似锦的人物慢慢上台,为了支撑自己雄壮的气势,常用“一锤锣”的锣鼓经,演奏,由大锣、钹、小锣组成。
戏剧文学2003-11
1.《铙钹 简说铙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铙钹 简说铙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3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