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球错图中国画巨匠建伟
鞠建伟很年轻,但他的角色很老。
不是老人,是旧天地。是傻傻的心,但心是少年。三国大天才曹植的一首诗《我看不见老的人,我看不见新的少年》,用来描述艺术家笔下的人,以及创造这些人的艺术家。
想到曹植,就想到他的洛神赋,就想到描写这首歌的大画家顾恺之。山水背景下,洛河女神送别诗人,她乘坐的仙舟越走越远,而诗人沉浸在洛神的回忆中。一个自由而精彩的故事。曹植和顾恺之都是天才,他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少年时代。
事实上,中国画精神的源头就在这里,从一开始就源于自然和人文精神。在鞠建伟的作品里,我也看到了魏晋时期这样的风。可以说,鞠建伟的画不仅仅是人物和山水,更是中国哲学。他的画朴实无华,缺乏江湖精神,基因上直指魏晋。这可能和他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有关。2011年开始在故宫科技部文案工作室工作,前三年一直在练习勾搭。临摹古画需要很高的精度和准确度。艺术院校的标准创作是可以的,但是临摹古画远远不够。三年后,他正式接手修复中的古画,2015年,他正式开始临摹古画。这个过程,想必是彻底了解了古人所用的笔,也理清了历代在临摹上所继承的技巧。
也许鞠建伟的价值在于他的青春精神。拿着这钱其实是年轻人的心思。笔法很老,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幼稚。不仅是人,还有他的花鸟,追求一种众生平等。诗经里有一句话——野蔓草,就是这个少年的写照。向日葵很大,一丛康乃馨显示出它们的微妙之处,躺在水里的莲花甚至对佛陀有同情心。艺术家以小写意的笔法写作,不拘泥于小趣味,而是直接表现植被的自然气场。
我相信复制创造的过程也是发现自我精神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画和人合二为一,笔墨形式只是外在的问题。我相信他内心相信大美,来自古代笔法和自然的强烈直觉促使他形成了现在的风格。艺术家的经验是用直觉表达的。看他的画,能看到笔墨和造型能力,但实际上他更难控制气息。中国历代的画家都是这样画的,甚至是同样的东西。怎么才能画出你的气场?这是一个“在场”的问题。你要在场,接受古人和自然的信号,调整到与古人生活节奏相同的通道,这其实是一种“精神共鸣”。有了生命,更容易用生命控制技术或形态。
所以笔法、水墨风格、味道的构成都会被忽略,这是理所当然的。珍贵是做好自己。这是艺术上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不想再看到老的老人,只想再看到新的少年。
1.《新少年 再睹新少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少年 再睹新少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6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