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闫冰。笔名有朱轩、方笔、郎婵等。浙江桐乡。1913年,他被北京大学录取。1916年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讲师、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他去了日本。1930年春,他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后赴武汉任中华,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学战线》。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担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他于1940年5月到达延安。1940年底到达重庆。后来去了桂林和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辑部。1946年底,他应邀访问苏联。1949年起,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去世。3月31日,根据茅盾的要求,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中共党员身份。
茅盾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型书法家,这也是无可非议的。茅盾从小接受严格的书法训练,基础扎实。从他少年时代的作文到晚年的回忆录,大部分都是用毛笔写的,除了一些是用钢笔。茅盾的作品有一千多万字,远远超过普通职业书法家。茅盾的文字一般用行书,也有用行草的。他的书法源于刘公权、刘体,兼收并蓄。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书贵薄硬,书家硬。”但在文人中,茅盾是最好的。茅盾的祖父是个学者。虽然他多次未能参加课后联考,但他还是学会了好词。他又检查了刘公权的“玄米塔碑”,让小茅盾填墨。他还不时亲自指挥钢笔。茅盾楷书有了基础后,希望孙的爷爷“两全”,一边教他写《朝考》,一边让茅盾继续写。渴望学习的小茅盾不怕辛苦。他坚持每天练习,来之前先抄,不写100字从不休息。这样,茅盾小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字写得很好。
《小说月报》是我经常购买和阅读的杂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办的老式杂志。茅盾参与编辑,文革后的补发中要求茅盾题写书名。但茅盾作为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给各种报纸、书籍起了很多标题,我们可以随意阅读,所以他对茅盾的字体大体熟悉,线条坚定,文笔干净,形成了他的基本文风。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茅盾和鲁迅一样,无疑是茅盾进步左派作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茅盾的书法以线条为特征。他的汉字收得很紧,所以线条舒展而优雅。虽然又轻又细,但是细而不淡,线条很美,很有弹性。看了很多文章。当谈到茅盾的书法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来自宋徽宗的“瘦骨嶙峋的身体”,这一点我几乎相信。但胡适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有疑必有疑”,于是作者开始关注茅盾的书法从何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随机阅读一本书《尘埃记忆——茅盾的朋友和朋友的信》时,我意外地在茅盾和施蛰存的通信中找到了答案。施蛰存和茅盾都是半个世纪前的老朋友。1979年,石老在《大灾之后》一书中偶然看到毛公的题词,认为“有大疏金之风”,非常喜欢,于是写了一封信《先生欲乞是书小旗》。83岁的茅盾先生自然不会拒绝老朋友的要求。但他在回复中似乎否定了所谓的“骨感风格”:“我的字没什么。瘦金看过,没学过。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来到董的纪念碑前,然后就草草写了下来。最近写了书,写了书名的人很多,都逃不过。他们文笔大胆,也不出名……”
董墓志是隋代一部精美的楷书。其书布局细致严谨,笔法精微,典雅婉约。茅盾的书从其中吸收了它优美而强烈的文笔,真的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很有意思的是,这些朋友在和毛公的鱼鹅打招呼、谋利、商量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向毛公要阿莫宝的要求。其中不乏巴金、施蛰存、姚、周、葛宝全、等名家,可见茅盾的书法的确有其魅力。
茅盾书法作品
茅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就像碑学家陆先生在他最出名的时候多次遗憾地说:“没想到最后成了一个书画家。”
1.《茅盾字什么 茅盾曾说:“我的字不成什么体,瘦金看过,未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茅盾字什么 茅盾曾说:“我的字不成什么体,瘦金看过,未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3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