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资源不足。大学生志愿者短期野外教学不稳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的长期需求。从2017年开始,由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组织的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实施“互联网少年宫+农村学校”联合项目,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小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近三年来,福建师范大学面对甘肃省定西市、武威市一批中小学,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的专业优势,专注于现有的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载体,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能力转化为远程课程;让支教不仅仅在寒暑假进行,还要做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岗位。

如今,“互联网少年宫+农村学校”共建项目已成为共青团扶贫实践的20个典型案例之一。这个项目怎么开展?效果如何?《福建青年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线课程

让知识和温暖“没有距离”

武威市古浪县是甘肃省23个贫困县之一。从2019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每周给图们二小学的学生上两门网络课程。其中每周三有英语课,每周四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次40分钟。

大二学生朱佳怡是志愿者团队的一员。虽然她的专业不是英语,但她已经过了六级,所以她选择在2019年9月报名参加英语网络课程的教学服务。同年10月,她开始教授网络课程。

在网上课堂上,朱佳怡教几千公里外的学生学习单词和句子,观看视频,练习听力,使用口头表达和玩互动游戏。起初,学生们觉得新奇,但他们配合朱佳怡的教学,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学生们特别喜欢看视频和互动游戏。

福建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甘肃角场的小学生上英语课

朱佳怡总是提前做好准备。她写教案来阐明预期目标、关键困难、过程等。,制作PPT,查找音视频素材。这个准备至少花了她半天时间。她想让班级变得更好。学生可以每周上一次英语网络课。她不想浪费他们的时间。

对朱佳怡和其他志愿者来说,信号和设备问题是必须克服的困难。每当电脑出现故障或者网络信号不畅通时,图们二小学的志愿者和老师们就试图一起解决这些问题。有的软件,图们二小学老师不会用,志愿者积极帮忙。“每次他们都很守时,也很有耐心,特别有爱心。为了有一门好课,他们经常和我们老师交流。”图们二小学的老师胡强年说。

除了解决硬件问题,朱佳怡还不得不面对学生严重的方言口音给口语教学带来的困难。因此,她反复教学生准确的英语发音,并以英语发音较好的学生为例,让其他学生跟着学。

通过志愿者的努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加活跃,逐渐加强了与志愿者的沟通,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有一次,朱佳怡用在手指上画家庭的方式配合英文歌《手指家庭》的教学。学生们非常喜欢它,并继续学习绘画。“他们不会说他们不理你。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我非常感动。”朱佳怡说。

福建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小学生上科普课

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发线上趣味班,建立网络课程库,不断推进课程优化。大学的教学团队将课程分为自然科学普及、人文社会、体育艺术、生活常识、身心健康五大类,并根据各个时期招募志愿者的专业背景提供更为具体的学科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小学生上武术课

该校团委老师谢景阳介绍说,通过对资助学校的初步调查,发现这些学校的主要老师都挺不错的,但是兴趣课或者结合热点的课很少,所以福建师范大学在这方面主要是弥补了。

在众多课程中,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在提供网络课程的同时会配合线下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对育儿教育有着迫切的心理需求,这种教育被纳入心理健康和线下咨询的在线课程。福建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教育小组组长金推出了一档心理健康情景喜剧,深受学生欢迎。

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线下科学课堂场景

所有在线课程都会以录播的形式存储在云盘中,实现课程共享,建立系统全面的项目课程库,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系统。课程数据库建立后,教学团队成员可以根据数据库内容进行自我调整,既保证了公共资源的统一系统,又兼顾了成员的个性化管理,更加开放高效。

“互联网+农村少年宫”项目为资助学校带来了更好的教学资源。2018年,有31所资助学校,课程不仅涵盖了数学、英语、物理等传统学科,还涵盖了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缺乏的科普、美术、心理学等素质拓展课程。自项目运作以来,课程数量已累计至241期,约有6,000人受益。

粘在线下方的另一侧

精确的“一对一”服务

除了开设网络课程,福建师范大学很早就在甘肃省开展了野外教学工作。自2002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总队连续18年向甘肃省定西市张喜安县、武威市古浪县派出157名研究生志愿者参与教学。

分校线下服务主要以与资助小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形式进行,使大学生志愿者对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需求有更准确的把握,便于调整线上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为各资助小学组建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一名讲师和几名关键学生组成。它通过志愿者一对一的帮助和社会实践,与农村学校少年宫试点小学相连,定期前往资助小学举办“爱心奖”活动,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团古浪支队

队员是学生“送温暖”

该团还创建了“一对一资助优秀贫困生”、“暖冬”、“萧岿家园”等品牌活动。教育总队利用每个成员的专业优势,开设各种特色课程——“萧岿课堂”,以“萧岿进校园”为重点,开展网上直播教学。2019年上学期,教育联盟张喜安分会推出首个“萧岿课堂”和户外篮球教学班。优化教学模式,增加篮球理论和运球技术。还注重让孩子明白“篮球不仅仅是赢”的道理,帮助他们塑造坚定的性格。

为了更好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教育总队各单位制定了适合本地情况的“一对一”帮扶补助登记表,并力求所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资金管理方面,教育团支部支部实行了人性化的征集和准入制度,按照发起人的意愿保存捐款。各会员及时定期给予财务反馈,每周检查资金往来;古浪支队指定一名成员负责经济资助,并在每周例会上接收该成员收到的所有经济资助,并做好登记。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育集团分公司走访19所中小学,筹集爱心助学金19.505万元,资助优秀贫困生540名,新增生源86名;古浪支队走访了19所中小学,筹集了10.7万元慈善补助金,扶持了297名优秀贫困学生,新增76名帮扶学生。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集团了解“一对一”帮助学生的情况

有了这样的帮助,受助学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因病缺课一年的嘉惠回到学校,每个周末都向志愿者请教学科问题,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一向腼腆的赵娜和张丹丹登上了蓟县一中“秦丝杯”校园艺术节文艺演出的舞台,用歌声征服了观众;李潘娟凭借歌曲《记住我》获得第四届校园英文歌大赛优秀奖。没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乡下女孩...同时,访问团所教的课和科目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团支部英语老师吴志耀指导5名学生参加奥林匹克英语作文比赛,分别获得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古浪支队政治老师薛老师执教的班级在年级第一次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志愿服务点亮教学事业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的专业背景极其重要。福建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心主任邓伟说:“在每年的招聘中,我们都注重发现各专业学生的特长,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在一次新的采访中,物理与能源学院2017级物理专业的女生引起了邓伟的注意。"她拿着卷发棒,在头发上做了一个静电实验,非常生动。"不久,名叫陈静的女孩成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并在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在一堂“魔法磁铁”科学物理教学课上,陈静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磁悬浮”教具,引导他们思考磁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同学全班都很认真,举了很多例子主动和我互动。我表扬了他。之后他热情地举手,每节课都认真听讲。”这件事激励了陈静。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给甘肃省图们江二小学生上科普课

聘用的志愿者将接受长达8个月的岗前培训,包括教学实践、技能培训、团队建设、专业能力和急救知识。福建师范大学项目办定期举办“知行合一”志愿服务培训班等培训,邀请学校领导、志愿者代表和校外成功人士对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交流经验,加强团队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培养,提出教学和扶贫建议,引导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才能。

朱佳怡对培训过程印象深刻,并在培训过程中讲授和强调了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朱佳怡非常重视与伴侣的沟通和协调,这让她感到非常有收获。“毕竟我曾经参加过夏令营等活动,包括写教案,我自己探索过。现在随着学校的培养,我会更有底气。”她说。

福建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小学生上科普课

培训班结束后,教育总队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加团委各部门组织的岗前实习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下乡”、“夕阳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理论学习、交流讨论、调查考察等方式落实教育总队的岗前培训工作。,磨砺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技能。福建师范大学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建立新老教学团“一带一带”教学模式,深化服务宗旨和意识,增强新成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开展知行志愿服务培训班

“互联网加农村少年宫”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共投入志愿者251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988小时,培养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套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具备长期开展志愿服务的能力。福建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教育小组组长金说,支持每一位志愿者的教育工作,是一种梦想,是一种愿望,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

游学激发梦想

让教学效果“更强大”

“原来我们上方的天空空并不是最高的地方。外面有天,外面的世界那么开放。”2019年12月,甘肃省张喜安县城关中学初一学生马家好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千里之外的福州。五天的荣成之旅,在他心里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

“18岁想看海,23岁想给你看海。”这是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第17届研究生教育组发布的视频《读水入江,听海之声》中的一句话。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第21、22届研究生教育团实现了三年前教学团队成员的承诺——23岁的“我们”可以带“你”去福建听听大海的声音。2019年12月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甘肃省团委、张喜安县团委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团从张喜安县选拔了14名优秀师生组成游学团,参加了第一次为期五天的“福建小葵梦想”游学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团

首届“小葵梦福建行”师生合影

游学团走进福建师范大学的著名建筑和场馆,感受大学校园文化,激发大学梦想;参观福建省博物馆,了解福建的沧桑,品味红色文化;游览三坊七巷,在古建筑浓厚的历史氛围中体验荣成文化;我还去了平潭风景区,体验独特的海洋景观,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虽然没有亲自带队,但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福建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教育小组组长金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回到甘肃后,他们眼中闪过不同的光芒,学习动力更强。一个学生错过了一周的游学,影响了她的月考成绩。她没有气馁,而是振作起来。学校还邀请这些同学在班会上分享他们的游学感受,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金说,虽然半年的教学时间不长,但她深深地感到,被禁锢的思维远比恶劣的生活条件更可怕,思维和观念的改变是学生努力的内因。

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教育扶贫

在谢景阳看来,弥补贫困地区教育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认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走出大山,回馈家乡,他们可以改善家乡人民的生活。未来,学校教育应该是防止贫困地区重返贫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农村教育对于扶贫是有价值的。

朱佳怡认为她参与的农村教育扶贫项目具有双向意义。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孩子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乐趣;另一方面,这对志愿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福建师范大学的志愿者给小学生上武术课

胡强年说,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农村教育扶贫项目的发展,“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向城市的教师学习,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也同意对西部地区的儿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和甘肃的资助学校都希望未来的“互联网加农村少年宫”工程继续推进,越来越好。谢景阳表示,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希望与资助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完善课程库,增加品牌课程的产出,更精细地为贫困生服务;加强志愿者支持教育的培训,让不同学科的志愿者得到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福建师范大学开展知行志愿服务培训班

在胡强年看来,设备问题有所改善,但明显缺乏专业教师,比如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师,学校教师对互联网的使用提高了空。今后,图门二号将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改善设备配置,优化师资队伍。近年来,图们二小学的教师参加了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网络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他们也在努力加强“造血机制”。

1.《朱佳奕 “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让乡村教育扶贫不是“一阵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佳奕 “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让乡村教育扶贫不是“一阵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5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