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所开展了一项海外留学生民间调查。来自20个国家的年轻人投票支持中国新的“四大发明”,即高铁、网购、支付宝和自行车共享。留学生表示希望把中国新的“四大发明”带回自己的国家。
称之为“发明”有点夸张,因为国外有网购和高铁技术,有的比我们先进,先进。但如果把“发明”的含义适度拓宽,这四个确实是技术手段、经济形式、生活方式上的创新。即使国外也有类似的新事物,但它们在中国显示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变了亿万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让外国人佩服,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这样的便利。
新“四大发明”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都植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条件,是针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痛点,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创新。正是因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强,目的性强,才迅速打开了市场空,一经推出就赢得了认可。
高铁技术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先进的。但是为什么高铁只在中国成功?因为高铁的发展特别符合中国国情。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技术先进,但不一定适合发展高铁。他们使用的交通方式不一定适合中国。比如,美国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与中国相比,美国人口少,航空空工业和高速公路发达。所以人口流动主要靠飞机和汽车来实现,高铁的市场需求有限。欧洲国家的土地面积和人口相对较小。汽车和飞机也能很好地解决交通问题。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发达的经济形势使得成本高、运力小的航空公司难以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广阔的陆地面积使得汽车很难大量长途运输。因此,长期以来,火车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发展高铁具有现实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当高铁交通的规模效应形成时,特别是国家高铁网络形成后,高铁呈现出巨大的外部效应,其价值远远超越交通领域,溢出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和地点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名片,高铁旅行成为中国人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
网购并不新鲜,但是网购在中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大成功让很多外国人目瞪口呆。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对较晚,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此外,流通中还存在很多障碍,甚至经常出现“肠梗阻”,阻碍商品的顺利流通。网购的出现,迅速打破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封锁的壁垒,规避了传统商业体系中的“肠梗阻”障碍,使商品在全国畅通无阻。同时,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快递大军”可以为网购提供低成本、快捷的上门服务,让消费者坐在家里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购买和消费需求。面对地方保护的政策壁垒和传统商业发展滞后的行业缺陷,网上购物通过模式创新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世界。
支付宝的崛起伴随着网购的发展。由于长期缺乏市场信用规范和惯例,未知的供需双方不得不通过虚拟网络完成商品交易,信用问题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服务应运而生。一个大头疼催生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创新,创造了“无现金消费”的生活方式。市场智慧“化劣势为优势”的能力是惊人的。
中国曾经是一个“自行车”王国。然而,在过去二三十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自行车一度退出了普通市民的生活。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形成了高速公路、街道区域、长途通勤的城市建设模式,也造成了“最后一英里”的普遍问题。公共交通很难挨家挨户。就算自己有私家车,短途旅行也不划算,也不方便。单车共享恒空的诞生,像毛细血管一样打开了城市有机体的终端,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的“四大发明”当然离完美还很远。例如,网上购物的盛行导致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送货上门服务也消耗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昂贵的趋势下,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符合经济理性,需要更多的观察和评价。自行车共享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些非常宝贵的道路资源和公共空房间因自行车共享而拥挤,导致新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不畅。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但总的来说,新“四大发明”的正面价值远大于其负面影响,他们在普通公民中创造的全新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福利。
人们喜欢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应该不是一句空安慰自己的话。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社会生活存在许多问题。新“四大发明”提供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只要方法得当,有所创新,国情差异和发展差距不一定是不可改变的劣势。下一阶段的比赛完全有可能化劣势为优势,超车弯道。
1.《中国新四大发明 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想带他们回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新四大发明 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想带他们回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5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