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有两大选择,一是回国,二是参军。”62岁的海军某部首席研究员黄伟根说。

1992年,六年半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英国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全部课程,黄伟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他的博士论文扉页上的文字表明了他的心声:“为了我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给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他的月薪是1500英镑,相当于他回国后10年的工资。

当时的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还很重,“蓝色土地”的地位和价值还没有显露出来。他专攻的海洋遥感在国内还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刚回国的黄伟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几乎都要从头开始。

“这也是在创造某种历史!”黄伟根的态度很积极。回国后,他很快找到了国家海洋局的一位同事,开始从零开始建设海洋遥感团队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发展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

这是过去的十年。2006年,黄伟根和他的同事经过长期的呼吁和技术积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此时,他主持并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2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12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克服了海洋遥感领域的诸多前沿问题,其中有些还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这一刻,年过半百的黄伟根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惊讶的决定,参军了!

做出这样的认定并不容易——因为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一旦“参军换轨”,就意味着研究成果与国际奖项和学术影响力无关。

黄伟真很无所谓:“就像前面有一堵墙,突破它,国防海军建设很可能迎来一个广阔的新世界。你还坏吗?”

其实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入,“去陆海军”的想法由来已久。2010年6月6日,黄伟根给当时的海军首长写了一封长信,详细描述了他直接为海军服务的迫切愿望,以及他的研究领域在海军的应用前景。在寄信之前,一个朋友劝他,再过几天你就55岁了。很有可能你会“刚到部队就退休”。为什么还这样?

他回答说:“别人说我是‘海归’,我说我不是‘海归’,是回归。我当然有责任为服务国家、壮大军队多做点事。”

三个月后,黄伟根被允许加入人民海军。

带着国家海洋局领导送来的“像割肉一样”的告别感,他离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告别了国际学术舞台,告别了89岁的母亲,告别了妻女,只身来到某海军单位成为一名新兵。

曾几何时,在实战背景下,海上的一个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海军一线作战官兵的心头之患。黄伟根来单位报到的第二天就入伍了。经过40多天的调查,他直接针对困扰海军部队多年的关键问题。

还有一种杂音,“这项技术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研究纯属徒劳。”“这项技术可以绕过,所以让我们做一些实际的任务。”。

“我不怕。即使论证失败,也会有失败。”黄伟根几次出海,收集了近10TB的数据,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一张一张地对比,逐一验证,详细分析数据特点和技术规律,最后总结出科学结论,为海上海军寻找一套作战参考规则。

“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今天你给了我答案。你的部队很厉害,你很厉害!”那一次,成绩报告本来安排10分钟,最后海军首长听了一个多小时。

此后,相关成果在海军一线部队迅速推广,并引起强烈反响。一位首长幽默地说:“这是黄伟真在蓝坊踢出的第一步。是他靠近花时玩的第一个‘老花眼’十环。”

“十环”的良好开局并没有减缓黄伟根的步伐,一个又一个任务。“过去七年,黄伟真几乎没有周末。即使他在度假,他也会回去看他的老母亲。过几天,他会提前回到团队做研究。”谭波,某海军部队政委。

“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利益的项目。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你就能早出成果。”黄伟根急于“让大脑处于高速计算模型推演的状态”。

目前,黄伟根已获得12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他的确是一个“劳动模范”。黄伟根先后两次推迟退休,一年60岁,三年61岁。他总是说要抓住自己有限的时间,为国家和海军多做点事。

1.《年近花甲,他为什么被特招入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年近花甲,他为什么被特招入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8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