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原来是杀人,现在是唐僧。”身着民族服饰的奥卢古雅鄂温克族猎人古革命军,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风景区驯鹿群的簇拥下,谈笑风生地谈论着告别狩猎后的生活。
奥卢古雅鄂温克族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奥卢古雅”是鄂温克语的音译,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曾经,他们常年生活在森林深处,靠捕猎和饲养驯鹿为生。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人放下猎枪,从原始森林转移到山脚下的根河市西郊。敖鲁古雅目前只有308名鄂温克族猎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有14个狩猎采集者,饲养了1200多只驯鹿。
带驯鹿参加运动会是一种怎样的画风?
7月12日,呼伦贝尔、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带驯鹿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任婷婷7月12日,呼伦贝尔、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带驯鹿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卜双柱作为鄂温克族猎人的一员,70岁的革命军放下猎枪,在饲养驯鹿的同时,开始接触旅游业,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驯鹿是我亲密的生活伙伴,也是森林中的幸运宝藏,”古格军说。他从驯鹿饲养、旅游和鹿茸采集中受益匪浅。像古格军一样,驯鹿饲养和家庭旅游逐渐取代狩猎成为鄂温克族猎人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今年7月12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带着驯鹿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驯鹿出来的时候,引起了观众的欢呼。
住在「厝萝子」是怎样的体验?
6月22日,奥卢古鹿群风景区“厝落子”形棚子。新华网张敏艳照片说起2003年以前的山里生活,古格军对“厝萝子”印象深刻。“厝螺子”,圆形尖顶,伞状,是鄂温克族猎人狩猎时的居所。
“错构子”便于拿取、拆卸和移动,夏天用桦树皮覆盖,冬天用防寒隔热的狍子皮覆盖。顾告诉记者,山上最冷的时候是零下50多度。“在‘罗萝子’中间有篝火取暖。猎人们烤好他们身体的前部后,他们必须立即烤好背部,”顾葛军说。“这一夜,简直像煎饼。在那里真的很难翻身。”
古格军讲了洛子生活的往事后,又开了个玩笑。“活一次,终身受益!”
现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鄂温克族猎人搬进了猎人的新房子,在饲养驯鹿的同时发展了家庭旅游。北欧阁楼式鄂温克族民居平均每户88平方米,成为奥卢古雅鄂温克族猎人“家庭游”发展的新热点。
看看驯鹿文化的“外围”。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人饲养了1200多头驯鹿,是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
6月22日,奥卢古雅鹿部落风景区,驯鹿在啃树叶。新华网张敏艳照片驯鹿在野外吃草,自己觅食。他们的主要食物是苔藓、桦树叶和蘑菇。景区的驯鹿点管理人员说,驯鹿还是吃一些草的,但是挑食,“只吃草尖”。驯鹿已经成为奥卢古雅鄂温克族不可分割的文化标签。
依托驯鹿文化,奥卢古雅鄂温克族乡开始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与驯鹿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成为亮点。
6月22日,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当地居民正在制作手工艺品。新华网张敏艳照片6月22日,奥卢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手工艺品特价出售。新华网张敏艳照片驯鹿文化“外围”到底是什么样的?驯鹿文化的“外围”产品多来源于桦树皮或鹿角、兽皮等原料,大小手工艺品多与驯鹿文化有关。
桦木船、皮包、驯鹿鹿角项链、耳环...各种手工艺品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上面的驯鹿美丽活泼。
“奥卢古雅风情,打造鹿文化特色”,奥卢古雅鄂温克族乡正努力打造美丽的旅游名片。
1.《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带着驯鹿参加运动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带着驯鹿参加运动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9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