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二线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试图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来吸引毕业生到当地工作创业,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但是,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只是起点。关键是要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创新活动发展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

每到毕业季,很多城市总会掀起一场“人才争夺战”——通过出台给钱、给户口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当地找工作、定居。

记者发现,今年各地的“人才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特别是在大学生落户政策进一步收紧的京、沪、穗等一线城市,武成、成、长、Xi安等城市比往年出台了更多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的措施。

专家表示,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对于二线城市来说,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完善制度和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三四线城市也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创建,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抓人”源于重视创新和发展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自2011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2%至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加,近7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075万人。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和一线城市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抢人”措施,试图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和给予住房补贴等方式吸引刚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就业或创业。

比如武汉市提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在国内创业就业”,明确了3年内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凭毕业证申请注册武汉市常住户口;毕业3年以上的大学生,只要在武汉工作,缴纳社保,就可以申请落户。

南京提出,对于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并在南京工作的非南京户籍家庭,在江宁、浦口等五区购房无需提供社保证明。对于具有普通学历的外籍户籍居民,必须缴纳两年社保后才能购房。

除毕业生落户零门槛外,长沙市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每年分别支付1.5万元和1万元。元,6000元租金及生活补助费;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首次购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补贴。

“一线城市明显收紧了人口流入,二线城市必然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首选城市,客观上为二线城市吸引大学生落户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表示,对于二线城市来说,通过引入优惠政策,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随着经济增长极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量二线城市的发展空更广阔,发展前景更好。这些城市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于大量的资源要素投入,而必须由创新来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线城市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是重视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大学毕业生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积累了专业知识。如果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中的许多人肯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活力。”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刘洋表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落户,对地方产业发展、创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让人才红利释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曾说,中国大多数城市要实现繁荣发展,必须理性面对城市人口问题。

“一线城市面临人口问题,并不意味着人口一定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正能量。二线城市人口多了,产业才能发展好。反之,如果城市人口少,城市竞争力就可能弱。”张占斌说。

事实上,许多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人口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政府咨询业务负责人李佳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本收益递减时代,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长期增长最关键的源泉。无论是技术进步的突破,还是配套的效率和市场化的制度,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配置。“北、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二线城市吸引力相对较弱,必须“主动”吸引人才。

但也有媒体担心二线城市过于依赖优惠政策“抢人”,可能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副作用。

刘学智认为,适度吸纳人才是必要的,但如果城市和地区之间过度竞争抢夺人才,确实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过度增加用人成本;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感和归属感;新引进的人才工作动力不足;可能会产生寻租效应。

“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的综合空最大,它就会流向哪里。”李佳指出,各城市出台的优惠措施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导向是根本。“抢人”的优惠措施应该来自于定位合理的目标市场,回归本地和辐射市场。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抢”的人才能有保障、有房、有幸福、有就业,才能真正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

“是否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副作用,取决于是否会造成新的人才错配。”杨表示,对于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来说,用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只是一个起点。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发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

留住具有特色优势的人才

与二线城市相比,许多三四线城市面临着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棘手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发展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不如一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较弱。正是因为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差距在拉大。

如今,随着二线城市加大“抢人”力度,三四线城市的人才引进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如果远离一二线城市,无法在一线城市或者一些热点二线城市进行资源溢出,引进人才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刘洋表示,要想吸引和留住这些三四线城市的人才,除了打好“情感牌”,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培育和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的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对特定领域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刘学智还认为,三四线城市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只有形成独特的优势,在某些特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吸引专业人才。

这种观点也说明,城市吸引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准确地“抢”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各城市引进的吸引人才的优惠措施非常相似,所以被媒体称为‘抢人’。其实,城市应该减少一些千篇一律的人才措施,同时确定各自的功能定位,想办法吸引一些急需的人才,为每个城市的发展服务。”刘学智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人才问题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进行统筹规划。

“城市‘抓人’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杨说,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制造业禀赋,吸引行业领军人物;根据自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引进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物流仓储等相关制造业配套服务人才;根据自身生活服务业发展水平,引进相应的商业、文化、旅游、法律、家政、体育、养老等服务业人才;根据自身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引进包括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公益信息服务等相应的人才。

1.《"人才争夺"也要因地制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才争夺"也要因地制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9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