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盐耙抓水,加速海水结晶。

②收获晒干的海盐。

盐工将前一天的原盐挑出来,在日出前送到仓库储存。

盐工人在黎明时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⑤老盐工苏从事制盐工作已有半个世纪。

⑥随着城市规划,盐碱地上一个海洋公园正在慢慢崛起。

⑦盐场的夜晚静悄悄的。

72岁的Patten默默地走在北海竹盐田崎岖的山脊上。他对脚下的土地太熟悉了。多少个日夜,多少次风雨,他和工友们汗流浃背,从这里挑出一担晶莹的盐。

“我们这些住在海边的人认为吃海盐是最健康、最环保的。但是,随着价格的上涨和生产成本的增加,海盐生产已经是夕阳产业,年轻人不愿意做这样辛苦的工作。”彭定康说。

北海竹盐场建于1968年11月。位于阜城西村,距北海市28公里。它曾是广西最大的海晶盐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广西中部和东南部,鼎盛时期拥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和幼儿园。2004年竹盐田产盐量4.7万吨。随着产能的下降,此后逐年下降,去年产量仅5000多吨。北海曾经引以为傲的盐矿业,如今正步江苏盐城的后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消失。

“一个好的盐田真的不舍得丢。”70岁的盐业工人苏,从18岁开始就在这里运盐,见证了从建设到繁荣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虽然他退休十多年了,但直到去年他还在吃盐。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失明,他可能会继续承受。在他心目中,盐田是一个放弃的“圣地”。

2012年,北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竹盐地区区域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发展。相关部门计划依托滨海旅游,开发北海竹林海盐文化旅游项目,主要建设盐业博物馆、海盐生产观光区、滨海休闲度假区、文化艺术创作区、旅游度假养生区、东盟风情街、竹林海鲜城等。

老盐工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按计划出现一个新世界,也能向游客展示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海盐制作技术。这些期望给他们晚年带来了安慰。

本报记者何云斌通讯员李古道/图片报道

1.《"万亩盐田"的最后坚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亩盐田"的最后坚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0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