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斯坦为梅兰芳拍摄

1934年,苏联外国文化协会邀请梅兰芳作为国宾赴苏联演出。梅兰芳非常激动,决定接受邀请。

由于交通问题,梅兰芳的苏联之行推迟到1935年2月。

当梅剧团到达莫斯科时,苏联外国文化协会成立了由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秦客、梅耶荷德和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组成的“梅兰芳接待委员会”,热烈欢迎梅兰芳一行。

梅兰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演出。除了“梅兰芳接待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还有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学大师高尔基、A·托尔斯泰、著名芭蕾舞演员塞门诺娃,以及因反对纳粹政权而被迫流亡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

梅兰芳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精彩表演让苏联观众欣喜若狂。

梅兰芳苏联之行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聚首,三位大师被国际剧坛合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三大戏剧体系代表人物的聚会,成为现代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

此外,梅兰芳还和著名电影导演艾森斯坦成为了朋友。

梅兰芳初到莫斯科,就注意到了“梅兰芳接待委员会”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那是一个长着卷发和蓝眼睛的英俊男子。他不高,但很结实。他的大头和宽阔的额头非常显眼。相关人员告诉梅兰芳,这是爱森斯坦!梅兰芳很早就很佩服他的名字,但现在他很高兴见到自己,两人热情握手。爱森斯坦是电影蒙太奇原理的创始人,因此享有“现代电影之父”的美誉。1925年,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艾森斯坦首次用蒙太奇手法执导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惊人的独特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战舰波将金号》开启了世界电影的新时代,27岁的爱森斯坦名扬全球。

爱森斯坦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后,非常欣赏中国京剧的艺术特色,不局限于相似的外表,而是注重神韵,同时注重形式和精神,也钦佩梅兰芳高超的演技。几天后,爱森斯坦去拜访梅兰芳,邀请他拍一部有声电影。

爱森斯坦想拍的戏是东方和王波一行人在《彩虹通行证》中对着枪跳舞的场景。因为剧很会跳舞,很适合外国人看。梅兰芳见爱森斯坦考虑周到,欣然同意。

约定拍摄的当晚,梅剧团全体成员来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艾森斯坦在大门口迎接。梅兰芳和爱森斯坦首先讨论了如何拍摄这部剧。梅兰芳希望把剧中两个角色都拍出来,多使用媒介和全景,少使用特写和特写。他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戏剧的特点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艾森斯坦点点头说好,但他补充道:“我尊重你的意见,但特写镜头要穿插。你要知道广大的苏联观众是多么渴望看清你的脸!”

看到爱森斯坦的态度如此诚恳,梅兰芳不得不遵循演员服从导演的原则,于是不再提出异议。于是我开始拍摄,已经是午夜了。

艾森斯坦在告别梅剧团时,签了一本新出版的电影理论专著,送给梅兰芳,作为这次愉快合作的纪念。

梅兰芳《彩虹通行证》的枪对枪片段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于1952年底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回国时,中国代表团经过莫斯科,受到苏联外国文化协会的热情接待。

梅兰芳看到苏联18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非常激动。唯一让他惆怅和难过的是,18年前感人至深的“梅兰芳接待委员会”的几位成员都已经去世了。我记得那时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秦客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梅耶荷德和高尔基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只有艾森斯坦年轻,比梅兰芳小几岁。但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他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爱森斯坦因为不断的过度劳累而崩溃。此外,他的创新精神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多次受到批评,使他精神受到创伤和打击,并在1948年刚刚50岁时突然去世。

梅兰芳第二次去苏联时,带回了两件珍贵的礼物——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当年的照片,以及高尔基的青铜浮雕像。至于爱森斯坦,很遗憾我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的纪念品,因为爱森斯坦在1946年被错误地批评为“形式主义者”,直到1958年,也就是他去世后的十年,他才得以恢复名誉。

传记文学,2000年第3期

1.《现代电影之父 “现代电影之父”爱森斯坦为梅兰芳拍摄《虹霓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现代电影之父 “现代电影之父”爱森斯坦为梅兰芳拍摄《虹霓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0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