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对一名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来源|社会科学学术圈

"

引导阅读

我们都说过“傻逼说梦”“有条件的话,我真的想做一辈子学生,一辈子留在校园,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

不要为了一个医生而学习。你真的适合读博士吗?你想明白了吗?

要看你是否适合继续读博士,这是每一个正面临博士甚至已经开始读博的学生的困惑。

一.基本概念

博士:在美国,它被称为哲学博士,这是最高的学位。

读博士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创造新的理论。

1.掌握一个科研领域

通读这方面的所有文献。一般从看书开始,然后找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

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评估你对某个领域的掌握程度,比如拥有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你需要考研,通过考试,拿到更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试,评委都是医生。

2.创造新的理论

博士和其他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研究。要创造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和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达这种行为。

“科研”往往隐含着“实验”,但科研不仅仅是实验,更是解释和深刻理解。

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写博士论文,并通过博士论文进行口头答辩。

3.成就之间的关系

科研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但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指导未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好处往往不是短期创造的,而是长期慢慢体现出来的。

第二,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决定是否攻读博士学位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想做科研吗?

你要考虑你的长远目标,因为读博是为了培养你的科研能力。如果你以后不做科研,医生不适合你。

2.你想在大学工作吗?

博士学位是高校教学的必要条件。

3.能力够不够?

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以下能力:

智力:显然

时间:往往比你想象的要长。能忍吗?

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不喜欢“脑筋急转弯”?你觉得学习高等数学有趣吗?

好奇心:你是否渴望了解身边事物背后的规律?

适应性:读博往往出乎意料的难,你可能会去一个没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抑郁吗?你能忍受找没人知道的答案的无聊吗?

自我激励:教授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能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

竞争力:你会和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别人会拿你和这些人比。你能处理吗?

成熟:你的阅读时间大部分是自己控制的,你要自己安排时间表。

三.警告

医生不是...

1.让自己有声望:毕业后,身边的每个同事都是博士。

2.保证自己的观点正确:医生只有一个领域的权威,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3.你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一张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个容易。

4.工作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医生。即使有必要,也要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把科研部门裁掉。

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妈可以骄傲的说孩子是医生,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

6.证明你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自己的意志。

7.以后我们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以后你要坚持做科研,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理论。

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9.比其他选择更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

10.多赚钱:你的收入至少5年都是负数,除非你热爱科研,否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四.经验

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做科研会得到和其他所有工作不一样的回报:你可以遇到甚至和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你会不断超越自己;你会解决以前没有人解决过的问题;你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科生这样的问题——考研还是工作,被关注的太多了?几年后,我发现自己又面临这个问题——考博还是工作?人生总是充满选择,选择是艰难的。

博士是文凭,也是经历。目前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其实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首先,你为什么要读博?

1.如果你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完全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读博能给你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是一个混学历,这样你以后才能升职,请慎重考虑。

首先,医生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与行业和职位的关系比学历更大。当然,通常计算机科学博士比文学和考古学博士挣得多。

其次,即使想在高校读博,也要提前考虑自己是否喜欢那种生活方式,是否能接受那种艰辛。你能坐在长凳上吗?否则高校日子不好过,竞争也会一样激烈。

觉得科博只是“多米诺骨牌”的一个感受就是,他身边的人真的不简单,都有非常令人敬佩的一面。那些可能重新“混”过日子的人,相比普通人,有一种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互相约束,互相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就是几篇读博的文章,理工科可能需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虽然大部分医生都完成了任务,拿到了学位,但是他们付出了很多焦虑,失眠,脱发等等。当然,看个人天赋和基础,可能会有差异,但从来没听说过不努力也能完成任务。

平时不要要求上课,不要要求阅读。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说在这样的氛围下,为了至少成为一名博士,理工科的人要做无数次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生每天都要泡在那堆书里,基本上三四年过去了,根本没有时间看小说。

每个人都训练有素,就是会怪自己浪费时间。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界的压力,一般要选择面对,积累一点点。没有一点时间是不可能坐在板凳上的,至少是一段时间。

博士生已经是硕士了,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被形容为憔悴。有的老师还形容“写完博士论文就像剥了皮”。毕竟我们已经抛弃了客观要求。就我们而言,我们都知道在学校集中精力做一些研究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创新”。这两个字会把人折磨的很惨。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自然减肥”。一个有幸认为混混能考上的同学,在他的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么一句深刻推翻他之前逻辑的话——“之后,谁要说博士混出来,我就跟他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爱情、婚姻、家庭。

这样说好像很扯淡。但是,我们可以计算账目。一个人坚持读书,博士毕业就接近30了。

这个时候社会工作经验可能为零。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运气遇到合适的伴侣,没有家庭,你不仅要面对找工作和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还要面对建立小家庭和毕业后适应婚姻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做点成绩还是赶紧生孩子。

当时小家庭大多是无产阶级。可能之前工作过的同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孩子,心理落差需要自己解决。

也有一大批人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然后去读博。这种辛苦就不说了。面对家庭与自己未来的不和谐,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有时候有选择是痛苦的。

所以很多人说,如果我早知道这些,我宁愿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时光不能倒流。在校园里,有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去读书,有的把孩子放在周围的幼儿园或者学校。他们面临多重压力,他们的孩子受苦。

精力、财力、爱情、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妈妈说:“等我拿到学位,我最想要的就是找个没人哭的地方。”

有时候,你不能既有蛋糕又吃它,这是真的。所以大部分医生毕业后都会有些尴尬,这种尴尬来自于情感,家庭,工作等等。

2.读博可能会增加选择之间的难度。

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之类的,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博士阶段着重培养有能力独立研究和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人。

不是通识教育,只是缩小了人们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所以,除非你在大学或者做科研,否则博士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会有这样的效果,在长期的研究和投资中,你对这些研究或多或少产生了兴趣。知道继续研究可能会缺乏热情和动力,放弃是一种遗憾。那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的选择不一定是自己一开始想要选择的人生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入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构等。,但是当他们真正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无法放弃对专业训练的感情,最后继续选择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使进入了新闻出版行业,也不开心,有点后悔。

非要做学术的时候感觉不到爱,但是真的离开了,感觉像学术一样“还有点”。这是一个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自我理解和决策能力。一旦你在同一条船上,你必须面对它。这不取决于你。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退缩,感觉后背脊椎嗖嗖凉凉的。其实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读博如地狱,怎么会有现在的匆忙?不否认有一部分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迷茫了,进去了,但是一定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这样考虑和认可的。

读博的好处可以说有一两个:

1.读博是一种生活方式,奢侈,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相比金钱,读博的机会是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但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去考虑和尝试。他们的羡慕和憧憬也许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可以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且这种人生经历非常奢侈,有限,难得,自然有价值,有意义。如果说对某些人来说,冒险挑战人生的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外企高薪工作,出国读博士,最后回到大学。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工作让人没有时间思考,像机器一样。所以为了进入大学,她选择读博,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10多年。

她说人要有所追求。当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读博是一种让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方式。

2.读博可以亲近倾听大师的声音,可以和最聪明的人相处。很难提高!

有博士项目的地方大多师资力量强,资源多。学医可以让人很容易的接近一些只知道自己名字却看不到别人的人,听听他们在学术、生活等方面的感受和教诲,受益终生。这个愿景的开启和融合,对于一个人的晋升至关重要。

由于这些学者的启发,人们可能会少走弯路,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的同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鲤鱼跃龙门”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名牌大学,这种优势更为明显。用原大师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国家队一样”。各种讲座、交流、书籍等资源让人进步神速。

另外,我们周围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根据我的经验,每个读博士的人都有一些常人可能没有的品质,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赋,那种努力,那种毅力,那种毅力,等等。

所以,和这样一群聪明人交往,不管别人有没有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总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点。在这样的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学术观点还是生活观点都会让人受益匪浅,真的很难提高!

3.读博可以积累很多资源。

博士期间会有很多名师和优秀的学生,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以后你在同学中找不到王侯将相,至少从他们的起点来说,他们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很多学生都在很多城市的很多大学里,对于做研究,沟通风土人情很有帮助。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毕业后,如果选择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机构,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了10多年的东西,比如各种补贴,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你的生活会有显著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我以前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

或者说,读博很有可能毕业后进入一批博士。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保持一种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状态。毕竟和智者的交流是愉快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一位老教授曾经说过,做研究工作,发表一切科研成果,名利双收都是他自己的,不像在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工作,他年轻的时候大多是给别人做嫁衣,但是退休的时候,往往一离开茶就凉了。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关系到以后有没有从事科研的机会。

4.读博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因为博士并不像本科生那样每天都有没完没了的课程,受各种活动的约束,有各种考试和考核,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不受约束的自由群体空。大部分高校环境优美,有小资气息。在博士生中,每个人基本上都有收入,或者可以自己赚点外快。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各方面都在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地带,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的、个性化的事情,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息,对于从未从事过工作的人来说,也直接或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我的博士生活丰富多彩。有一群朋友经常轮流坐在村里,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在校园里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食堂吃“学术午餐”“学术晚餐”,无所不谈学术、生活、社会。现在回想起来,同学朋友都很怀念那段时光。

我们都说过“痴人说梦”,“如果条件允许,我真的想做一辈子学生,一辈子留在校园,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联系信息

版权声明

除非另有说明,本期发表的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该号码将尽快删除。谢谢你。文章的观点不代表这个数字的立场。

1.《读博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读博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0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