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美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出生在军队大院,父亲是空军。
本人既是作家,又是收藏家,26岁就发表了自己第一部小说《今夜月儿圆》,随后调入《青年文学》做编辑,人生经历特别丰富,与王朔、刘震云等文学大佬都是好朋友。
1990年,经过几年的打拼后,35岁的马未都积累了一点小钱,就想折腾点什么。身边的朋友建议他:“要不开个歌厅吧。”因为当时改革开放才过去10多年,大量的国外思潮涌了进来,随之火起来的就是歌舞厅。
当时北京已经有好几家歌舞厅了,马未都开店也不盲目,他提前去各个歌舞厅调查了一下,发现每一家都人满为患,门口还排着很多人进不去。
这么大的市场需求,马未都就合计了一下,一个歌舞厅放150张椅子,再乘以门票,再加上酒水饮料的消费,能赚不少钱。于是投了43万,开了海马歌舞厅。
结果现在远比想象中残酷。
那是1990年,当年流行着一种文化,去朋友的场所消费,以不给钱为荣,那时的人讲义气、好面子,虚荣心强。在别人面前说“老板是我朋友,不要给钱”显得面子大。
马未都又是一个交际圈特别广的人,朋友很多。大家听说他开了家歌舞厅后,一个个地呼朋唤友都来了。有时候马未都在舞厅门口朝里一看,发现全是熟人,心想:“得,今晚又白干了。”
有时候还得倒贴钱,有些朋友喝完酒之后,问马未都:“今晚上玩的还不错,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可以给我带的?”马未都憋屈的回:“歌厅有什么带的,顶多就是饮料了。”朋友也毫不客气,说:“那就给我装两箱饮料吧。”
马未都这生意做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些都是朋友,不给钱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至于生气。但有次一个人真的把马未都气的够呛。
那个人马未都不知道在哪里见过一回。他有天带了一群人去歌舞厅,玩完之后,其中有不认识马未都的朋友站起来想要给钱,他赶紧拦住:“不要花钱,不要花钱,我跟老板很熟的!”
在一旁看到这一切的马未都都快气出心理问题了,心想:“天下有这么无耻的人吗?”
这种情况下的海马歌舞厅,赔钱关门是它唯一的结局了。马未都的43万就这么打了水漂。
当时是1990年,1万块钱就能买一套北京的四合院,2万块就能买一套大院子。马未都自己后来说,如果当初把这43万全买了四合院,他现在说不定就是北京首富了。
现在北京四合院的价格动辄上亿,如果有个几十套握在手里,那真的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所以马未都现在回忆起来,心里头憋屈得不行。如果海马歌舞厅赚了钱就算了,结果全赔了,这种心理想想都知道有多难受了。
关店之后,他和王朔一起走到槐树下,王朔在抽烟,他扶着树,看着白白的花瓣一片片往下落,马未都的内心无比凄凉。
人的机遇和眼光真的比金钱更加重要。有钱没眼光,不知道选择,不知道投资,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娱乐圈还有这样一位明星,情况正好与马未都相反。他就是演员于波。说起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曾饰演过《水月洞天》的童博,这部剧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
于波在拍戏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就开始买4合院。倒不是说他投资眼光好,而是他不喜欢高楼大厦,就爱四合院这种古朴的居住环境。
他花光积蓄购买了2套四合院,一套在雍和宫 150平,一套在什刹海 300平。当初买的时候破破烂烂的。买下之后,于波就开始精心装修,还请了曾经修缮过故宫的师傅来帮忙。住进去的于波没事就在院子里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虽说于波现在没什么名气了,但他2套四合院在手里握着,比一般的明星踏实多了。
马未都现在混得挺好的,但说起这件事来还是止不住的惋惜。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风口,抓住了可以少奋斗半辈子,如果机会在眼前都没抓住,就得后悔半辈子。
1.《26个停车位的北京四合院,干货看这篇!1990年,北京4合院1万块一个,马未都拿着43万,差点成了北京首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6个停车位的北京四合院,干货看这篇!1990年,北京4合院1万块一个,马未都拿着43万,差点成了北京首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12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