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达简介】
向达(1900-1966),字觉明、觉民,笔名觉明居士。土家族。湖南溆浦人。著名的历史学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专家。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4年到北京大学任讲师。1935年起,先后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和法国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中,对流到国外的我国珍贵的敦煌莫高窟史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为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1938年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1939年起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西域史专任导师,兼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历史系教授,后兼管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向达教授毕生治学严谨,对中西交通史、少数民族史、特别是对敦煌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西交通史》《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敦煌艺术概论》等。
向达与夫人
向达先生二三事
2017-05-0521:36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何龄修
向达是湖南溆浦人,土家族,著名史学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他父亲曾出任过广东梅县知事,但老爷子去世较早,家境衰落。向先生依靠有见识有毅力的母亲,苦心孤诣地培养、扶植,成为蜚声中外的学者。
一
我于1953年秋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才认识先生。我记得,1954年春节,我们第一次去老师家里拜年,那时候大部分老师年方壮盛,拉家带口,工资不高,只有系主任翦伯赞先生、中国古代史教授向达先生用奶油糖果招待川流不息的学生。翦先生把糖果摆在那里,招呼大家随意取用;向先生则每人分两颗,吃完自己拿,但大家也不好露出馋相,再去伸手。
向先生在1955年下学期我们进入三年级时,给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史料学》,每周三课时,一学期授完。与向先生的课同时,还有邵循正先生开的《中国近代史料学》。那时同学们已分定专门化,各人根据自己专门化的需要选择听课。《中国古代史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部目录学。六经皆史,故也旁及其他各部典籍,以及文书、考古、调查材料等等。比如先生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和其他各号布告原件,都是极其重要的文物和史料,需要妥善保存。史料学知识丰富而系统。先生于讲课似非甚擅长,声音很低,有时听不清楚。不过我们已是三年级生,自己也会找一些书参考、补充。
二
向先生为人既严肃又随和,课间休息也愿与同学闲谈。但他多少总有些知识分子的高傲性格。从总体上看,他们那一辈人在国学和外语上都较我们高出很多。因此,在向先生心目中,这些年招的学生,知识素质都比较差。
我们有一位同学自觉古汉语水平低,需要提高,就请教向先生,应该读什么书。向先生不假思索,随口答道:“先看《三国演义》,看懂了,再看别的。”他又不说明“别的”是什么,显然认为大家都处在看不懂《三国演义》的水平,还不须指点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我的同学碰了一鼻子灰,自尊心受到挫伤,深感失望和不快。他认为向先生过于贬低同学们的古汉语水平。
现在看来,向先生的话说得确实有点儿过头。根据我的了解,我们全班用古汉语写作都不够格,至于阅读《三国演义》,虽不敢说没有一个人读不懂,对绝大多数人则无疑不是问题。有些人感觉水平较低,不是看不懂《三国演义》,而是因为了解、分析、利用史籍史文有隔阂,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比读懂《三国演义》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刚进三年级的学生无此能力,是可以理解的。向先生偶然说话过头,不必不快,当作老师的激励可矣。向先生对我班并不熟悉,过去两年他从来没有给我班讲过课,还没有对我班进行过考试、测验,凭着一些不太准确的材料,对几年来的学生素质形成一个整体估计,把新招的学生都笼罩在内。除了主观,他并没有什么恶意。
向先生所谓“看懂了”实际也难说。向先生如果没有那一点主观,有分析地看待学生的素质,他就不会失去帮助一个同学提高古汉语水平的机会。但这是向先生的性格使然,谁也不能勉强。
三
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之初,分设一、二两个所,原近代史研究所改为历史三所。向先生兼任二所副所长,另一副所长为侯外庐先生,后来又增加熊德基先生,所长为陈垣先生。向先生在任上颇著创业之功。于培养研究人才、购置图书资料等方面贡献尤多。因此,向先生的玉照悬挂在社科院的社科会堂和所里的大会议室墙壁上,还印制在院庆30周年纪念邮票上,这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所属历史研究所对向先生辛勤的创建工作和卓越的学术成就的肯定。1957年后,向先生被免去行政职务,才与历史研究所脱离。
向先生在副所长任上,工作也有失误。人不工作就不会有失误。有失误并不奇怪。1955年或稍后,碰上将折实工资改为货币工资制,科研员工定职称、级别,二所由向先生主持初审初定,方法是将职工折实工资(小米)改为货币,同时依据货币数定出职称、级别。结果将王毓铨先生定为四级副研究员、阴法鲁先生定为五级副研究员。两位先生都很生气。阴先生去邀约王先生说,向觉明把我们定得这么低,不行,得找他去。王先生一向清高自持,认为正确评价和使用职工是领导者的责任,虽然对给自己所定职级过低强烈不满,却认为不应也不屑由个人登门自陈。最后阴先生反映后,即改正为四级(职称不变)。王先生的职级却从此维持25年之久。王先生的折实工资,中间有过一些曲折。1950年他们全家从美国归来,因属爱国归侨,折实工资小米数额定得较高。后来他受人提醒,申请减半,得到批准。向先生没有考虑他的这种特殊情况。他在美国时担任古钱学会远东部主任,社会地位较高,用英语写成专著《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中文版书名“中国”改“我国”,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还有若干论文。向先生对此考虑不够。分析发生失误原因,不外两个,一是对王先生的能力和成就认识不足,工作粗疏失察;二是蓄意贬低。向先生从来不是居心不良的人,因此我倾向认为前一原因较符合实际。不能否认,向先生的高傲性格,瞧不起人,在其中也起了颇大的作用。
四
历史研究所年轻研究人员那向芹、虞明英编辑《敦煌资料》第1辑,于1961年9月出版。据说,此前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唐长孺先生,曾建议历史研究所设立敦煌学研究室或研究中心,没有得到响应、采纳,只搞起一个编辑资料的项目,其结果就是编成此书。
向先生是敦煌学权威。据那向芹女士回忆,书中使用了向先生、王重民先生在欧洲考察期间抄录和拍摄回来的资料,向先生和贺昌群先生具体指导过这次整理、编辑。出版时这些情况无疑都应有所交待、说明。历史研究所曾有信给向先生,可能是就署名、写说明等问题征求意见。我手头保存一封向先生写于1月26日的复信,年份不明。信中说:“廿四日函奉悉。关于‘敦煌资料’,我没有出过甚么力。请将我除去不论,是为至感。此致历史研究所。向达一月廿六。”历史研究所建议什么,就什么问题征求意见,不见原信,不能确知。向先生复函不同意提到他的名字,“请将我除去不论”。我分析,向先生虽做过指导,但不是始终参加的,没有深入全书内容。他对这本书的质量没有认可的把握。于是不署名,编得好时不沾其光,编得不好时不任其咎,体现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最后一次接触向先生,是1958年我们毕业离校前。那时学校掀起教育革命高潮,全校师生都卷进了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运动。我们班虽距各自分飞的时刻仅咫尺之遥,也概莫能外。批判的具体任务是怎么分配的,我已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与梁太济参加了以杨讷为首的批判小组,还有谁参加我也记不得了。任务是写一篇批判法国著名中国学家伯希和的文章。系里对这项任务明显重视,总支书记找我们谈话,鼓励我们写好这篇文章,遇到疑难问题,就去问向先生。他把这个意思概括成一句简单、粗暴、形象的口号:“揪住向达不放!”
伯希和是什么人?我们其实所知很少。我记得我们只麻烦过向先生一次,请他做些介绍和辅导。一天晚上,按照预先约定时间去向先生家。他拿出几本小册子,借给我们用,口头介绍了一下伯希和其人。
向先生经先年劫难之余,显得很萎靡,声音更小。但指导是有准备的。我们好像没有对他异样看待,没有理会什么“揪住不放”,认真听他讲解。也许见到老师落难的样子,大家心情有些压抑,神态凝重,说话都低声。主要依靠杨讷的思辨性头脑的发挥,我们也尽力而为,文章写出来了。稿子没有请向先生看,也许怕他感到为难吧,就上交了。后来全文刊登在《北京大学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论文集》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底出版。我们几个作者知道后,自己买到了此书,也很高兴。
1966年,向先生还在“牛棚”遭受磨难,雪上加霜,患严重的尿毒症,两足浮肿。他在难友商子上(鸿逵)劝导和陪伴下去看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坚持不久,即含冤去世。对先生的悼念只能埋藏在心底,几年后才陆续表达出来。我所见熊德基先生《悼向觉明师》七绝二首(1972年作)云:“昔年问学侍程门,座沐春风夜语深。每忆清明乙丙祸,寸心耿耿向谁论。”“当涂失计自招灾,兰蕙同摧太可哀。阮籍佯狂叔夜死,枭雄从古不怜才。”(《鉴堂诗草》,熊府自刊本,页50-51)对于向先生之死,作者感到痛深创巨,读后不能不兴起同感,掩卷三叹。
向达
生平
1900年2月19日生于湖南溆浦县,當地向姓為土家族人,與与湘西北土家族向姓两地同源。 1919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化学系。 1920年转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专攻历史学。 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 1925年-193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翻译《世界史纲》、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记》、《黑水获古记略》、《敦煌获书记》和勒柯克的《高昌考古记》。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写经组组长。 1934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 1935年被北平图书馆作为交流研究员派往英、法、德三国著名图书馆研究流失海外的中文古典典籍。 193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整理中文史籍,抄录《指南正法》、《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 1936年到伦敦大英博物馆研究所藏敦煌写卷,著《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又到意大利梵蒂冈图书馆抄录来华天主教传教士资料。 1937年到德国柏林研究普鲁士科学院所藏中国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和写卷。 1938年到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研究由伯希和剥去的敦煌写卷。 1939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942年-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考古组组长。 1945年-194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大右派”。 1958年-1960年主持《中外交通史籍从刊》。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受迫害。 1966年11月20日因病逝世。 1980年获得平反昭雪。主要成就
郑和研究
1929年向达在《小说月报》第1号上以笔名觉明发表《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列举有关郑和研究的文献。文中首先根据《昆阳马哈只碑跋》、《古今识鉴》、《西洋朝贡典录》等文献论述郑和身世;接着列举郑和研究的有关资料:《西洋番国志》、《星槎胜览》、《瀛涯胜览》、《郑和航海图》、《西洋朝贡典录》、《海语》、《皇明四夷考》、《殊域周咨录》、《东西洋考》;最后专门论述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对郑和研究的史料价值。向达此论文之重要性为学界认同,《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郑和研究百年文选》均收入此文。 1958年创立《中外交通史籍从刊》。 向达在北京圖書館發現久已失傳的明代鞏珍著《西洋番國志》,1959年校註出版,作为《中外交通史籍从刊》第一部,对郑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1959年整理出版《郑和航海图》,考订航海图中350个地名,是考订郑和下西洋地名最多的学者。 1935年向达在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抄录流失海外的《指南正法》、《顺风相送》,1959年整理出版。此二书对于研究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航海技术有帮助。边疆史研究
1933年向达的代表作《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由哈佛燕京社出版。 《流寓长安的西域人》一章详细叙述流寓长安的于阗尉迟氏、疏勒裴氏,龟兹白氏,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 《西市胡店与胡姬》一章叙述寓居长安西市的的回鹘商人、九姓胡商娶妻生子,经商卖酒为生,侍酒多胡姬,李白诗词中多次咏胡姬。 《開元前後長安之胡化》描寫長安胡風大盛,居所有胡式水帘涼亭;服裝有胡衣、胡帽、胡拖裙、胡冪離、回鶻小腰衣;食品有燒餅、胡麻餅、搭納、畢羅(印度手抓飯)、油煎餅;飲料有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酒、龍羔酒等。 《西域传来的画派与乐舞》一章,考证西域绘画、音乐、舞蹈对中原的影响,著名的西域乐人包括白智通、白明达、康阿驮、安马驹;著名的西域画家有曹仲达、僧吉底俱、僧加佛陀。向达认为唐吴道子的画风受西域凹凸画派影响。西域傳來的樂器有龜茲樂師曹剛的琵琶,李謨的橫笛,王花奴羯鼓,王麻奴觱篥等。舞曲有《阿連》、《柘枝》、《胡旋》、《胡騰》、《涼州》、《綠腰》,还有经龜茲传入中国的伊朗寒冬拨水舞《苏莫遮》,又经中国传入日本。 《長安打毬小考》。唐太宗、唐玄宗、唐宣宗、唐穆宗、唐敬宗嗜好打毬,即今日波羅毬(polo)。波羅毬由波斯經土耳其斯坦傳入中國,“毬”之唐音(今粵語仍保留此音,惟普通話等則流失)“渠幽切”仍保留波斯語原音。波羅毬經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西亞新宗教之傳入長安》。祆教在北魏神龜中傳入長安。長安布政坊建胡祆祠建于武德四年。景教于貞觀九年(635年)傳入長安,詔建大秦寺于義寧坊。唐武后延載元年波斯人拂多誕傳摩尼教入中國。著作
向达撰 《印度现代史》 商务印书馆 民国18年 向达撰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小说月报》1929年第1号 向达著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哈佛燕京社 民国22年,商务印书馆 1957 《亚里士多的伦理学》 向达译 上海商务 民国22年 帕克 著 《匈奴史》 商务印书馆 1934 向达撰 《中西交通史》 中华书局 民国23年 斯坦因著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 中华书局 民国25年 帕克 著 《鞑靼千年史》向达译 商务印书馆 民国26年 向达著 《唐代俗讲考》 向达著 《盩厔大秦寺略記》 向达著 《敦煌》 学习书店 1951 巴济列维支著 《苏联通史》向达译 人民出版社 1951 (明)巩珍著《西洋番国志》向达校注 中华书局 2000 (明) 《郑和航海图》向达整理 中华书局 1961 《两种海道针经》 向达校注 中华书局 1961 《蛮书校注》 向达校注 中华书局 1962 《唐代书刊考》 《南詔史略论》 《论唐代佛曲》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西游录校注》向达校注 中华书局 1981阎万钧:向达先生著译系年
〖原刊《向达先生纪念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
1926,4,25 《摄山佛教石刻小记》(向达、郑鹤声合署)
《东方杂志》23:8
1926,6 《龟兹苏抵婆琵琶七调考原》
《学衡》:54
1926,12 《吐鲁番回鹊人之印刷术》(加特著)
《图书馆学季刊》1:4
1927,12 《日本考谦天皇及其所印百万卷经咒》(加特著)
《图书馆学季刊》2:1
1928,3 《高丽之活字印刷术》(加特著)
《图书馆学季刊》2:2
1928,11 《唐代刊书考》
《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第一年刊》
1929,1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属名觉明)
《小说月报》20:1
1929,2 《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传入欧洲考》(卡脱著)
《北平图书馆馆刊》2:2
1929,3 《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地理书辑伏》(第一辑,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1:1
1929,3 《摄山佛教石刻补记》
《东方杂志》26:6
1929,5 《述近出太平天国史料三种》(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1:2
1929,5 《元代马可李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东方杂志》26:10
1929,6 《苜蓿考》(美)Berihbld Lauber著
《自然界》4:4
1929,7 《汤若望进呈图象残存考》(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1:3
1929,7 《十三详行行名考》(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1:3
1929,8 《葡萄考》(美)Berihold Lauber,著
《自然界》4:6
1929,9 《程大约墨苑中四幅耶苏教宗教画之作者》(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1:4
1929,10 《论唐代佛曲》(属名觉明)
《小说月报》20:10
1929,10 《印度现代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3 介绍《蒲寿庚考》(属名佛陀那舍)
《史学杂志》2:1
1930,6 《斯坦因黑水获古纪略》(附斯坦园氏黑水所获西夏文书略目)
《北平图书馆馆刊》4:3
1930,9-10 《书熊三拔〈秦西水法〉后》
《北平图书馆馆刊》4:5
1930,10 《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方之影响》
《东方杂志》27:1
1930,11,10 《论龟兹白姓》
《大公报文学副刊》148
1930,11-12 《汉唐问西域及海南诸国古地理书叙录》
《北平图书馆馆刊》4:6
1930,12 《斯坦因敦煌获书记》(斯坦因著)
《图书馆学季刊》4:3/4
1930,12 《史学》(美)班斯(BarnesH,E)著
长沙商务印书馆
1931,1,26-2,23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略记》(斯但因著)
《大公报文学副刊》 159-163
1931,4 关于龟兹白姓之讨论(冯承钧、向觉明著,其中向觉明著作三篇):
1.《论龟兹白姓》
2.《论龟兹臼姓兼答冯承钧先生》
3.《论龟兹臼姓答刘盼遂先生》
《女师大学术季刊》2:2
1931,12 《中国雕板印刷之全盛时期》(T.F Carter)著
《图书馆学季刊》5:3/4
1931,12 《敦煌丛抄》(向达辑抄)
《北平图书馆馆刊》5:6
1932,3 《现存最古印本及冯道雕印群经》(加特著)
《图书馆学季刊》 6:1
1932 《论印钞票》(加特著)
《图书馆学季刊》6:4
1933 《评黄文弼近著高昌三种》
《国风半月刊》2:4
1933,8 《选印四库全书评议》(向达、袁同礼著)
《国风半月刊》3:4 《读书月刊》2:12 (1933,9)
1933,10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附录)
1.《拓枝舞小考》
2.《周至大秦寺考略》
《燕京学报专号》:2
1933,12 《唐代开元前后长安之胡化》
《国风半月刊》3:11
1933,12 《亚理斯多德论理学》(希腊亚理斯多德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 《甘地自传》(印度甘地著)
上海中华书局
1934,1 《方玉润著述考》
《文学季刊》1:1
L934,1 《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纪念》
《国风半月刊》4:1
1934,2 《陆若汉答朝鲜李荣后书跋》(属名佛陀那舍)
《国风半月刊》4:4
1934,6 《明清之际之宝卷文学与白莲教》
《文学》(上海)2:6
1934,9 书评:《我的探险生涯》(斯文赫定著,孙仲宽译)
《探险生涯亚洲腹地旅行记》(斯文赫定著,李述礼译)
《图书季刊》1:3
1934,9 书评:《最近各国的历史教学》(属名觉明)
《图书季刊》1:3
1934,9 《新出云南边务书三种》
《云南边地问题研究》(云南昆明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编辑)
《滇录》(由云龙编)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李根原著)
《图书季刊》1:3
1934,10 《跋明陈诚〈西域行程记)及〈李暹西域番国志〉》(一)(二)
《禹贡》2:3/4
1934,12 《佛游天竺记考释》
《图书季刊》1:4
1934 《中西交通史》
上海中华书局
1934 《匈奴史》(英)帕刻(Parke,E,H)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l 《柏朗嘉宾游记》
《史学》:1
1935,12 《记刘继庄(献廷1648-1695)》
《方志月刊》8:11/12
1936,9-10 《瀛涯琐志》
《北平图书馆馆刊》10:5
1936,9 《鞑 千年史》(英)帕刻著 ”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12 《瀛涯琐志一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
《国风半月刊》8:12
1936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英)斯但国著
上海中华书局
1937,1 《记伦敦的敦煌俗文学》
《新中华》5:13
1938 《日本古代文化源流及其发展——侧重中日交通史的研究》
《教育学报》:2
1939 《明清之际公教史话》
《益世报》
1939,12 《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
《图书季刊》新1:4
1940,6 《瀛涯琐志——记巴黎本王宗载(四夷馆考)》
《图书季刊》新2:2
1940,9 《唐袁滋豆沙关题名跋》
《图书季刊》新2:3
1940 《社会科学史纲》(美)班兹著
长沙商务印书馆
1941,6 《敦煌学导论》
《周书季刊》新3:1/2
1943 《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及其他连带的几个问题》
《大公报》(重庆)
1944,5 《唐代俗讲考》(初稿曾刊于燕京学报16期,后加新内容重刊。)
《文史杂志》3:9/10
《国学季刊》6:4 1946
1944,9 《玉门关阳关杂考》(属名方回)
《真理杂志》1:4
1944,12 《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
《图书季刊》新5:4
1946,12,18 《昭武考(大月氏史拾遗)》
《大公报》文史周刊:10
1947,3,12-4,3 《西征小记》(又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大公报(上海)图书周刊10一14
《国学季刊》7:1 1950,7
1947,5,14 《补说唐代俗讲二三事兼答一良、关德栋两先生》
《大公报》(上海)图书周刊:18
1947,5 《日本对我赔偿中关于文物部分赔偿的问题》
《知识与生活》:3
1947,12 《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又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辽海引年集》
1948,8 《为文物请命》
《中建半月刊》3:6
1948,10 《祝南北两学术会议》
《中建半月刊》3:9
1950,7 《敦煌》(向达等合著)
学习书店编辑部
1951,5 《敦煌艺术概论》(敦煌文物展览特刊)
《文物参考资料》2:4
1951 《唐代纪载南绍诸书考略》
《周叔弢先生六十岁生日纪念论文集》
1953,12 《新疆考古概况》
《文物参考资料》53:12
1954,5 《记新发现的(湘江评论)》(属名方回)
《历史研究》54:2
1954,5 《南诏史略论》
《历史研究》54:2
1954,5 《彭湃烈士与1919年5月7日中国留日学生东京示威游行运动》(属名方回)
《历史研究》54:2
1954,5 《记巩珍西洋番国志》(属名方回)
《历史研究》54:2
1955,4 《玄类法师》
《旅行家》55:4
1955.12 《三宝太监下西洋》
《旅行家》55:12
1956,4 《马可婆罗与马可婆罗游记》
《旅行家》56:4
1956,12 《张骞》
《旅行家》56:12
1957,4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论文集)
北京三联书店
1961,8 《西洋番国志》(明)巩珍著,向达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62,1 《记现存几个古本《大唐西域记)》
《文物》62:1
1962,5 《郑和航海图》(向达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62,5 《蛮书校注》(唐)樊绰撰向达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62,7 《西域见闻琐记》
《文物》62:7/8
1963,1 《记敦煌出六朝婆罗迷字国缘经经幢残石》(属名觉明居士)
《现代佛学》63:1
1965,6 《(蛮书校注)读后识语》
《历史研究》65:6
未发表论文目录
1929 《勒柯克高昌考古记》
1930 《圆明园罹劫七十年纪念述闻》
1930 《杨双山与其所著知本提纲》
1934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史》(初稿)
1944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发现六朝残经》
1946 《悼冯承钧先生》
1948 《悼乔大壮先生》
1948 《介绍一本被遗忘了的书一记北京大学示成运动专刊》
1958 《校注注巩珍(西洋番国志)的序言
1959 《两种海道针经序言》
1959 《郑和航海图序》
1960 《西游录校注》
1960 《中外交通有关重要史籍丛刊整理缘起》
1962 《有关东南亚古代史地的汉文史稿整理工作》
1963 《史料目录学引论:第一讲,第一章介绍古代三个重要目录》
1963 《唐过海和尚鉴真大师灭度一千二百年献辞》
1964 《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
1964 《影印三种(大唐西域记)引言》
196? 《关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几件事》(北大讲稿)
注:此目录中有一部分是从未发表的论文。一部分可能发表过,尚未找到出处。只是根据先生手稿的时间次序绢排的。
本文转自: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1.《人物||向达先生二三事(附阎万钧:向达先生著译系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物||向达先生二三事(附阎万钧:向达先生著译系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