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得看人、喝茶、听广告和消费”

倒不是说诋毁这个有些年头的新华书店,相反我在光谷住的三年里,它是唯一印象最好的歇脚地儿——不仅大,书多,而且很安静,最重要它并不收费。即使到现在,我也时不时的窝在这里,待上半天。

但它的确变了,变得浮躁繁乱,变得令人惋惜。在原本的读书环境中夹杂了些许势力,使这里变得像占地一万平米的卖场——发出各种手机、读书机的广告声,周围咖啡店、茶馆里的喧哗,还有到处立着“消费才能享受”的狗牌。当我和书友站在门口,都下意识的怀疑自己到底是进了一家华中最大的书城,还是一家不大的卖场,因为这实在太闹了。

消费才能坐下的产物——一壶15元的茶▲

我曾去过街道口楼下的那家书店,我只去过一次,却印象颇佳。其实也可以叫它咖啡厅,因为另一半就是自营的咖啡区,可以带书过去看。书店不大,我慢悠悠的从正门进入转上一圈,期间还不时的驻足翻看,也不过15分钟就能走完。

让我给书店加分的重点之一,是书店将时下热门的各类书籍都陈列在前半区域,无论是村上村树的第一本小说《窃听风铃》,还是耐克的企业自传《鞋狗》等等。我都能很快的在喜欢类别里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然后走到咖啡区的角落慢慢享受。

另一个加分,是环境。不是装修多么温馨复古,而是安静,那种所有人都刻意调成静音,小声说话的安静。我去的那天正是周日的下午三点,书店的人不少,咖啡区几乎满座,就连书店深部仅有的两张桌子也挤满了人。但空气中能明显听见的,只有书页翻动和自己的呼吸。没有恼人出戏的广告语,没有服务人员刻意提高嗓门的“消费才能坐下”的提醒,就连偶尔响起的书店宣传,似乎都降低的音量,用一种温柔的耳边音量,小小的介绍着活动和会员,一切,都仅此而已。

从书城布满广告的入口直到里面,满是广告▲

当我再次懒于下雨天选择光谷书城时,实在萌生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翻开书没看完一页,便被清晰而幼稚的广告“so easy”打乱了阵脚——就像读了假书一样,只好硬着头皮快速的再看一遍,然后又被打乱。似乎周而复始的告诉你,这个复读机就是多么so easy的干掉你好不容易静下来的读书情绪,而且还让你的愤怒无处可发,直到逼着你放下书本,转身离去。

向一位挚友吐槽这些,倒也得到了些许的认同——光谷书城只卖书,读不来了。在他看来,曾经代表着知识库的新华书店早已不复存在,来自虚拟的文字革命已经干掉了大部分娱乐杂志、书籍和报纸。在这些内容生产的平台纷纷转型的时候,承载这些内容的新华书店,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引流,如何提高营收,如何创造副业维持现状。

书城门口立着一块液晶屏,周而复始的放着综艺节目▲

归根结底,没有那些恼人的广告、势力的消费即享受和明确的“卖书”标签,新华书店就会被街道口那样的小书店淘汰,最终成为另一个曾经的诺基亚。

所以,光谷书城如此这般的“恨铁不成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毕竟有句话说的好:生存即正道。对光谷书城来说,考虑如何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为此舍去读者的感受去妥协广告入驻和强制消费,对它而言并不会有哪些影响。更何况它是否在乎过这些读者感受也说不准呢,自然毫不犹豫。

哈欠和手机出现的频率,远比看书来的更多▲

离开时回头再看光谷书城,诺大的苏宁占去了曾经百人进出的门前,小小的侧门直到入口全被各种手机的广告铺了满当,但即使走进书城底部,一排排混乱,常常调动的书架在一圈商户的包围里暗淡伫立。那些坐在地上的,靠在角落的,蹲在阶梯的,挤在免费区的读者们,仍然如饥似渴的奋力投入到书中庞大的世界里,维护着这座十三年历史书城的最后颜面。

也许当光谷真的建成“亚洲最大的市政体”时,光谷书城也会一跃成为武汉乃至华中最有范儿的书城吧。毕竟,光谷也就这一家像样的书城了。

END

图:树

文:树

1.《去光谷书城看书?别开玩笑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去光谷书城看书?别开玩笑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