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内蒙古、云贵地区生长的一种常见植物——栉叶蒿,又叫篦齿蒿、恶臭蒿、粘蒿、籽蒿。它也是菊科的一种植物,栉叶蒿也可作为一种药物,全草都可以入药,主要治疗头晕、头痛等疾病。当地的人们经常用栉叶蒿的枝叶煮成汤水,用以治疗头晕、头痛。下面,小编就为您简单介绍一下栉叶蒿的基本资料、详细特征和产地生境等详细情况。
一、基本资料
中药名:篦齿蒿,蒙药名:乌哈日一希鲁黑(《四部医典》),别名:恶臭蒿、粘蒿、桑泽,学名:ArtemisiapectinataPall.[菊科]栉叶蒿生于壤质或粘壤质土壤上。分布在内蒙古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蒙古、苏联。产内蒙古各地,产量极大,地上部分入药。春、夏季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中药味微苦、涩,性寒。清肝利胆,消炎止痛。蒙药味苦、辛,性凉、钝、稀。平息“协日”,解毒,利胆,杀虫。主治中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蒙药治口苦,黄疸,发热,肝胆热症,“协日”头痛,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中药3—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蒙药入丸散或汤剂。
二、栉叶蒿形态特征
一(或多)年生草本。茎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直立,高12-40厘米,常带淡紫色,多少被稠密的白色绢毛。叶长圆状椭圆形,栉齿状羽状全裂,裂片线状钻形,单一或有1-2同形的小齿,无毛,有时具腺点,无柄,羽轴向基部逐渐膨大,下部和中部茎生叶长1.5-3厘米,宽0.5-1厘米,或更小,长0.3-0.5(1)厘米,上部和花序下的叶变短小。头状花序无梗或几无梗,卵形或狭卵形,长3-4(5)毫米,单生或数个集生于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小枝或茎中上部排成多少紧密的穗状或狭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宽卵形,无毛,草质,有宽的膜质边缘,外层稍短,有时上半部叶质化;内层较狭。边缘的雌性花3-4个,能育,花冠狭管状,全缘;中心花两性,9-16个,有4-8个着生于花托下部,能育,其余着生于花托顶部的不育,全部两性花花冠5裂,有时带粉红色。瘦果椭圆形,长1.2-1.5毫米,深褐色,具细沟纹,在花托下部排成一圈。花果期7-9月。
三、栉叶蒿产地生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荒漠、河谷砾石地及山坡荒地。蒙古、苏联中亚地区及东西伯利亚也有。
栉叶蒿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土地上,而且面临着恶劣的天气考验,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栉叶蒿会有多种不同的突变体,或是发生了速度比较快的进化。栉叶蒿作为蒙药的一种,通常会比较苦,可能部分人会有不良的反应,所以用栉叶蒿治病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服用,一旦有任何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就医。好了,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栉叶蒿 栉叶蒿的基本资料和详细特征介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栉叶蒿 栉叶蒿的基本资料和详细特征介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55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