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收藏的一些旧银饰。
说起旧银器,每个人家里可能都有好几件:奶奶衣橱最底下的银手镯,爷爷小时候戴的银锁。除了精湛的工艺和特殊的图案,这些年沉淀下来的旧银也给人一种无法解释的怀旧感,吸引了许多收藏家爱上它。
黄岩的王勇是一个对旧银器着迷的收藏家。他花了16年时间收集了1000多件旧银器。在王勇看来,这些银器不仅仅是市场上流通的贵金属,更是工艺和民俗的传承。
他收藏了成千上万件旧银器
银冠、发夹、耳环、翻领、手镯、银锁、银扣...当你走进王勇的宝库时,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旧银器,有的重几公斤,有的只有几克。
数百件旧银器摆放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但王勇说这只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面对这么多的旧银器,很难分类。
“把旧银器分门别类,里面的门道太多了,分为银器和银饰两类。”王勇说,他主要收集银饰,分为发饰、颈饰、耳环、臂饰、胸坠等。,然后细分:项链,长命锁等。;耳环是用耳环、耳环等装饰的。胸腰挂件也有腰链、腰牌等...
根据地域不同,旧银工艺也有自己的特点。“苏公的旧银细致精致;江西工人讲究简单流畅;台州的老银一般采用缫丝技术,立体感更强。”王勇说。
说话间,王勇拿出了他的一件“宝物”——清中晚期的银冠,中间刻着一条龙,上面有一颗珠子,旁边升起两条龙空,呈现出双龙打珠的趋势。“这明明是苏共的作品,线条细腻,做工细致。你看,这龙林和龙爪很清晰,整条龙都活灵活现。”
“现在的银器大部分都是机器做的,一点旧银的魅力都没有。”展览期间,王勇不止一次指着银器上的精美图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图案都离不开老一辈人的精湛工艺。“制作旧银器的工具有上百种,工艺也很复杂。经历了熔银、铸造、成型、喷漆、焊接、清洗等十几道工艺流程。做一个小小的旧银饰,工匠可能需要熬夜十几个小时。如果是更精细的银器,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王勇认为,与同尺寸、同周期的瓷器相比,银器凝结的劳动量远远大于瓷器,所需的生产时间也要长得多。而且因为整个过程都要手工制作,所以旧银器产量较低,周期较长。
收旧银也是收民风
王勇在收集旧银器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其背后的民风民俗。
他告诉记者,银器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把对和平、繁荣、长寿和永生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各种银器上,从而形成了中国民间银器文化。
“像小孩的长生锁、麒麟锁等。,意思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代表着好运和长寿的美好祝愿。”王勇说,孩子出生后,奶奶会给她一个“银币”,祝愿孩子长命百岁,家族生意兴隆,这是中国延续了近千年的民俗。
在王勇收藏的旧银质奖章和锁中,记者看到的大多是“少年抱莲”、“麒麟送子”、“状元状元”、“天神佑民”等字样和图案。
不光是小孩子戴的银饰,古人用的银器大多都包含着各种含义。
王勇捧出一张镀金旧银清单,手掌大小,只有1 mm厚。雕版空刻有凤狮图案,整个清单光彩夺目。“这是祖先结婚时戴在胸前的垂饰,凤狮是‘凤狮子’的谐音,意思是新婚夫妇希望早点生孩子。”
在王勇眼里,旧银器上有无尽的风景,无尽的文章,无解的哲理。山中有树,林中有鸟,水中有月,人与人之间有花,象征着吉祥如意,珍爱思念。
小银匠收藏
说到收藏旧银器,王勇说只能用缘分来解释。
王勇33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处理银器。16岁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在当地一个著名的银匠那里当学徒,然后开了一家银店,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是他与旧银器的联系。
那时候小贩经常挨家挨户地收“银”,老太太们会把壁橱底部的旧银饰卖了。即使他们不卖,有些人也会经常把它们带到银器店熔化,重新铸造成时尚的银首饰。
作为工匠,王勇自然明白拿这些古老的银饰去重铸意味着什么。
王勇告诉记者,与其他文物不同,旧银器本身属于贵金属,很难保存流传下来的产品,尤其是现代中国银器,经历了外国列强的掠夺、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等各种磨难。幸存下来的银器很珍贵。“看着那些旧物件消失太痛苦了。这些都是珍贵的宝贝,少融化一个!”
有时候很苦恼,王勇会花钱买客户带来的旧银器,然后逐渐养成收藏的习惯。
“古银器美,金灿灿,底丝富贵,珐琅华丽,丝丝细致,嵌宝炫目,点淡雅。”王勇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旧银器的美丽,一些好的旧银器的价格上涨了几倍。
“清朝和民国的旧银器还是比较多的。有收藏价值的旧银器不仅流通少,而且很贵。”王勇说。
1.《老银 黄岩一银老板醉心收藏 16年收藏1000多件老银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银 黄岩一银老板醉心收藏 16年收藏1000多件老银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62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