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应该只记得在我们被暴力伤害、因过度劳累甚至这次重大疫情而死亡的时候,去尊重和关心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不应该在失去他们之后才懂得珍惜。」
“我不敢死。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大概需要25年。如果我现在倒下,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这不是影视剧的亮点,而是一个普通医生最真实的日常感受。没有过度的包装和渲染,也没有刻意的引导和强调。
以上这段话出自纪录片《中国医生》的主角之一,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朱。这部纪录片以医疗保健小组为主角,在爱奇艺平台上推出,立即获得了网民的广泛关注。
乍一看,“中国医生”这个头衔里的“中国”这个词似乎有点太有野心了。但从内容上看,创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提杠”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医院”的场景上,试图最大限度地还原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最真实的故事。
《中国医生》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既有医生也有病人,既有他们之间的沟通和矛盾,也包含着平日里我们不易说出口的人情冷暖。
病了,还是坚强乐观的女孩。被严重烧伤但被强制出院的老人。患有心脏病但有时会陷入困惑的医生。急于救人却不知所措的家人等。
这些在医院的日常表现,在《中国医生》里完全不可避免的还原。
确切的说,《中国医生》与其他描述医疗行业的纪录片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一个“视角”的改变,让我们“迎面”而不是习惯性的“抬头”看医疗集团。每一个镜头似乎都在向观众传达着同样的理念:我们不编故事,我们只是现实的“搬运工”。
平凡,有自己的力量
《中国医生》里的医生是一种不需要花言巧语的医生。这从它的英文名《中国医生》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的认同和心理认同都在于“中国”这个词。
至于医生的评价,创作者最大限度的把这个权利还给观众。
从前几集的内容来看,《中国医生》坚持用“平凡”来写“不平凡”,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医生平凡却鲜为人知的一面。
例如,在第一集里,医院的主治医师朱,不仅能在全世界同行的注视下完成一个困难的手术,而且还能旋转十几个小时,救病人于水火之中。
但最感动的不是他是怎么救人的,而是他是怎么“做人”的。
出了医院,他只是一个在早高峰骑电动车的“上班族”。回到家,他也是一个会被女儿嘲讽为“五音不全”的父亲,一个一边吃着妻子做的清汤面一边开心的丈夫。一切都那么自然。
同样出现在第一集的医生王东进用他的“天性”坚定地戳中了每个人的眼泪。
连续工作17个小时,刚做完第三次手术,就会嘲讽镜头说自己身体很好,能胜任高强度的手术工作。
但视线一转,却是他躺在按摩椅上的侧影,淡淡地诉说着他严重的脊椎疾病和腿部静脉曲张。甚至在他说起残疾的时候,自然看不出任何犹豫和胆怯。
所以在《中国医生》中,医生不再是以“伟大”的形象展示人,也不再是以超越世俗生死观念的“神圣”方式展示人。
相反,这些医生和你我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也会体验到茶、米、油、盐、酱、醋茶,也有最真挚的感情。
没有赞美,没有宣传,没有“造神”。
正是因为医生的“普通”准备,影片中传达的情感和理念才不会显得矫揉造作,一些看起来“很棒”的文字也不会显得过时。
正如我们在开头提到的《我不能死》,随着内容的进展,观众会逐渐理解朱博士为什么这么说,而不是一边看一边被迫“安利”。
再比如第二集的徐烨博士,他的感受是人生也是一种修行。这不是空点来的风,而是随着剧情进展的自然结果。
也就是说,《中国医生》从情节到问题和情感的过渡,不是放大镜聚焦策略,而是轻描淡写,随口一提。
它直面很多医疗问题(比如医患矛盾、人才匮乏、劳动强度大),但并不强迫观众去固定某个问题,留给观众自己空。
一种弱点,一种做法
其实《中国医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试图打破一个平日里大众普遍使用的伪命题:医生是万能的人,可以拯救任何生命。
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院,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并不意味着疾病会100%完全治愈,有些问题根本不能通过“医疗”来解决。
这可以说是属于医生的一种“无力感”。
第二集,徐野医生接诊了一位全身95%严重烧伤的患者。他的家人为了见他,几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但还是无法补足所有的医药费。
为此,他参加了一个研讨班,帮老刘家赢了2万元的救助金,并与家人进行了三次谈话。
在每一次谈话中,他都尽力说服家人坚持治疗,为他们放弃治疗的风险。但最终老刘还是被家人强行出院,带着高危细菌感染甚至生命危险等着他。
“医生,我就问你,这个手术起码要20万吧?”
徐烨医生无法回答家属的问题。
面对空摇摆的病床,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力感。
同样在第二集,天才博士贾伟,16岁考上大学,3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在普通人看来她不会遇到任何困难,但实际上她也有“无力感”。
为了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她与其他专家讨论,最终得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的结论。
面对患者,她能做的只有安慰和劝说,不敢轻易对患者产生感情。就算是天才也无可奈何。
正是通过对这种“无力感”的前因后果的详细描述,“中国医生”想传达给观众的问题意识自然就来了,这些问题也就自然升华了。
就像老刘走后徐野医生的感受:医生可以治病,但往往“治心”才是关键。
“医心”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医生的软弱,还有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不健全,老百姓看病难,往往导致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说出这个问题,显然比苍白的哭喊声更有说服力,更发人深省。
中医带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战胜疾病,歌颂伟大的宏观层面。
相反,它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让这种对医护人员的短暂关注变成昙花一现,而要以这次疫情为契机,鼓励全社会逐步加深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对医护人员的持续关注。
我们不应该只想到在被暴力伤害、因过度劳累甚至这次重大疫情而死亡的时候,去尊重和关爱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也不应该在失去他们之后懂得珍惜。
《中国医生》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独角戏。作为患者和潜在患者,我们从来没有缺席过。
1.《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最普通,最真实,才最伟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最普通,最真实,才最伟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69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