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9时23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了长征五号远程二号火箭任务。火箭飞行异常,发射任务失败。将组织专家调查和分析失败的原因。
本来这次发射的成功意味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已经成功结束,进入正式应用阶段。也是今年下半年第三颗探月卫星嫦娥五号发射前“胖五号”火箭的最后一次实战演习。
然而,意想不到的发射失败似乎打乱了原本的节奏,这也让许多人瞬间大吃一惊。毕竟火箭发射失败在中国真的很少见,很多人不禁会问,这次发射失败意味着什么?
既然是科学实验,当然有失败的可能。
如果理解长征五号所进行的积极改进和大胆探索,就明白了技术改进必然会增加故障率。失去发射很可惜,但某种意义上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之前发射成功率高是因为长征火箭不够强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自1970年发射以来,长征系列已明显成为“大家庭”,实现了从常温到低温、从系列到捆绑、从一箭到多星的推进,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轨道,可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图片来自互联网)
长征五号诞生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237次发射,成功率在97%左右。在国际上,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发射超过5400次,平均成功率为91.5%。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征火箭一直表现得很好,这自然给我们一种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的错觉。
然而,这种成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火箭的容量较小,型号较旧。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的限制,“胖五”之前的火箭最大直径只有3.35米,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的最大运载能力只能达到5吨,远远落后于12吨的国际主流运载能力,制约了我国与空之间的技术发展。
“当时载人航天工程(603698)还在论证阶段。按当时国内火箭的运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空站建设的需要了。”航天科技一院(000901)集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表示,国内重大项目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直接动力。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大航天大国纷纷发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如美国的Delta 4和宇宙神5,欧洲的阿丽亚娜5。这些火箭采用了直径5米左右的大口径,级数很少,运载能力已经超过了我们当时的火箭。
各国发展新一代火箭的目的很明确:一是通过改进清洁推进剂实现环保;第二,提高承载能力、进入能力空和商业竞争力。
有重大项目的需求,也有其他国家的发展趋势。建造“大火箭”迫在眉睫:
——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开始示范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1995年,我国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论证和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液氧煤油和氢氧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0年,研制出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
——2001年研制出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
——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基本长征五号。
经过反复论证,十年的艰苦努力,几万宇航员的参与,各种各样的试验和测试,其中有些要做几百次甚至几千次,2016年11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横空出世空冲天而起。真是“十年磨一剑”。
(图片来自互联网)
长征五号好难
就算不算前20年的发展周期,也只是项目成立后的“箭”,而“胖五”用了10年。据说新一代成员中,“老大哥”和“胖五”最先开始研发,但出生晚于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可见其难度大、风险高。
(图片来自互联网)
长征五号的“困难”主要是因为“路障”太多:
-整体技术。要实现运载火箭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从整体上采用全新的技术。与过去新火箭研发中约30%的新技术相比,长征五号可以说是一个新火炉,全健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全健新开发产品比例达到90%以上。
“新技术比例如此之高,意味着开发工作量增加,开发难度增加,也意味着开发风险增加。”长征五号火箭的总设计师董力说。
——《心》。和飞机、汽车一样,发动机是它的“心脏”。为了把更重的载荷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火箭不仅需要最好的发动机,而且需要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来制造多级火箭。
新一代火箭必须首先解决大推力问题。在此之前,我国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75吨,远远不能满足长征五号的需求。
长征五号采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氢氧和液氧煤油发动机。在四个助推器上组装八个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一级和二级火箭上分别组装两个新研制的50吨和两个9吨氢氧发动机。在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以前只有俄罗斯掌握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
国外有些专家甚至认为,即使我们能设计出来,以我们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水平,也不可能制造出来。但中国航天员日夜攻关,中途经历了4次发动机试验失败,甚至目睹了发动机在几秒钟内烧坏的惨状,但还是挺过来了,几十种新材料,100多种新工艺被一一攻克。可谓“一磅推力一寸金,十万马力十万人!”中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和煤油高压加力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大型结构。把火箭放大,把箭的直径从3.35米改成5米,不是简单的放大。制造5米长的箭形结构,需要在基础加工、罐体焊接、铆接等工装上有很大的飞跃,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大型结构也给地面试验带来了新的要求。以前的机床、试验站、车间已经不能满足长征五号的大型结构要求。因此,长征五号的研制也推动了助推器分离试验、整流罩分离试验、静态试验等新技术的发展。
长征五号的起飞推力是现役最大运载火箭的1.5倍以上,火箭各结构段受力复杂。特别是为了解决火箭助推器与堆芯之间的传力问题,单个助推器不仅要承受近200吨的堆芯自重,还要在不到0.1平方米的接触面上承受300吨以上的偏置集中力载荷,这是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史上最困难的。
……
把这么多技术创新带到长征五号上,似乎有点冒险。众所周知,运载火箭的研制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发射失败,给航天工业造成打击。
中国航天员敢于设定新的目标,有能力驾驭研发道路上各种艰难复杂的阶段。他们创造了一种强大的机制,可以像超级流水线一样奇迹般地将各种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世界空间
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进入前三组的门票。从现在开始,世界空间世界将分为三个部分。
在航天领域,欧洲对美国的依赖非常明显。继英国退出欧盟之后,欧洲更难形成自己的体系,它们的技术路线与美国更为一致。欧洲和美国只能算一个,另外两个是俄罗斯和中国。
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欧美的强项是液氢和液氧发动机技术和火箭一体化技术,软装是液氧和煤油发动机技术。到目前为止,美国重型运载火箭不得不依靠从俄罗斯进口的RD-180发动机。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欧美重型和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使欧美航天发射成本过高。当然也有人认为欧美开发的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问题不大,出于成本考虑只买俄罗斯发动机。
俄罗斯在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中脱颖而出,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出口欧美,但俄罗斯在火箭总体综合技术上严重落后。客观来说,俄罗斯一直在吃苏联时代的旧书,目前经济总量不足。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在保持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的优势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中国无疑是三甲俱乐部的弟弟。液氧煤油发动机不如俄罗斯,液氢液氧发动机不如欧美。但这两种发动机技术在国内都有,火箭的整体综合技术能力丝毫不逊于欧美。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一直排名第一。总之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是比较平衡的。中国虽然不是尖子生,但也不是偏科生。是一个从农村出来,很努力的好学生。他很可能会在班上取得成功。
随着长征五号的到来,中国将有一个有效的空间站建设工具空,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更有意义。
其实欧盟空组织提出的建立国际月球村的想法是很有战略意义的。人类首先要征服月球,逐渐适应与我们地球母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然后在月球上建立前进基地,这才是向深处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空。如果连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谈什么火星探险有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是,月球上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水冰,它正是火箭发动机电解后最需要的氢氧燃料。由于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火箭依靠月球加油后可以把更重的载荷运送到更远的星球空,月球是人类走向深处的最佳跳板空。
在月球上建立能源矿产资源基地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月球基地的科学意义和军事价值无需赘述。2004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了星座计划,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重返月球。可惜这一高瞻远瞩的计划实施并不顺利,奥巴马总统上台后重返月球的计划干脆被砍掉了。
征服月球的重任可能注定要落在中华民族的肩上,长征五号的诞生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长征五号不仅能顺利完成探月三期工程,完成月球巡测和采样返回,还完全有能力为月球基地建设开展大量前期工作。
长征五号是重型运载火箭,但运载能力只有超重型土星五号载人火箭的五分之一左右。长征五号是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这将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最近的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月球指挥舱和登月舱可以用两个以上的重型火箭发射到绕地球轨道,然后在轨道上重新组装,送入月球进行载人着陆和返回。长征五号及其变体可能是完成接力计划的最佳人选。"从技术上讲,中国航天具有进行载人登月的基本能力."长征五号的成功首航,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最好的诠释。
由于空站的技术进步和积累,载人登月有可能不再需要依靠土星V这种超重型火箭,不应该走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老路。长征五号一定会在建立月球基地的宏伟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长征五号不能也不会征服世界,超重型运载火箭在月球基地建设和登陆火星方面仍然不可或缺,这也是为什么3000吨以上推力的长征九号已经开始研制的原因。
印度网友在嘲讽,但我们在不断进步
其实纵观人类航天史,没有火箭发射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
甚至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几个航天大国或地区近年来也频频发射失败。
美国是公认的航天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航天事故也是最惨烈的。只有宇航员已经牺牲了17个人。美国德尔塔重型运载火箭发射251次,成功率94.4%。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107次,成功率93%。成功率最高的是苏联联盟号运载火箭,截至1993年4月共发射1012次,失败17次,成功率98.3%。
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韩国两次发射,都失败了。从俄罗斯购买了一级火箭后,只成功了一次。
巴西5投4负,载重飞行3投3负。已经完全放弃航天工业,把卫星交给中国发射。
我们在探索空间技术的过程中也遭受了痛苦的失败。比如1996年长征三号乙的第一次飞行,由于平台随动回路稳定电路的功率级没有电流输出,导致火箭控制惯性参考系改变不正确,最终导致发射失败。起飞两秒后,火箭姿态异常,22秒后撞上山体,剧烈爆炸。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但是长征系列火箭是国内唯一技术真正优秀的系列火箭,97%的成功率真的很厉害。如果我们继续使用以前的技术,不去探索难度极高的重型火箭技术,一定能保证顺利登高空。
但中国要想升级航天技术,提高难度系数,失败率必然会增加。
所以我们也可以对中国未来的航天活动做一个预测:现在相当于系统的调试阶段,所有的技术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暴露出来,所以会有失败率上升的阶段。当系统调试成熟,技术问题解决后,故障率会下降。
对于这次发射的失败,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充分理解,纷纷为长武加油!期待它的重生。
但常武推出的失败也让一些国家的网民突然火了起来,比如印度。
有些评论似乎让我们发笑。
有些人阅读时似乎能体会到他们的酸楚。
有些人看到就不好意思。
装睡的人睡不着,奋进的人不肯睡。相信中国航天员正忙着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准备下次再战!
聂荣臻曾总结说:“既然是科学实验,就总会有成功和失败。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就会获得经验;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会吸取教训的!成功,功劳是你的,失败,责任由我承担!”钱学森还说:“如果科学实验每次都能成功,为什么还要去尝试呢?”。经过挫折和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
转自:
1.《长征七号发射失败 内幕!长征五号发射失败真相原来是这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征七号发射失败 内幕!长征五号发射失败真相原来是这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