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介绍大熊猫巴比特,从一个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开始。它有完整的颅骨,相对完整的脊柱骨和四肢骨,完整性在70%左右。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1985年做出的重要发现。它发现于万州盐井沟一个石灰岩裂隙下的粘土层中,地质年代约为中更新世30万年前。
图为木瓜大熊猫完整骨架,经过科学修复。现在存放在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木瓜大熊猫是大熊猫家族中最大的亚种,比现有大熊猫大八分之一左右,很可能是今天大熊猫的祖先。它最早出现在早更新世晚期,是由第一只熊猫进化成大熊猫的小物种衍生而来的。到中更新世,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和缅甸北部。这个时期也是熊猫家族的鼎盛时期。到中更新世晚期,巴比特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和数量急剧减少,直至灭绝。
图为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完成的数字化修复木瓜大熊猫骨骼
化石保存普遍不完整,生活在古代的陆生脊椎动物更难有完整的骨骼化石保存。为了让普通观众了解古熊猫的样子,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开展了古熊猫的数字化复原,主要基于3D扫描、3D建模、3D打印技术,完成了古熊猫的科学复原。3D打印的古熊猫骨架正在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题展厅展出,这是该馆“熊猫时代”展览的重要展品。
图为现存大熊猫标本,保存在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约在200万年前,当时的大熊猫比较小,和藏獒差不多大,所以被命名为“小大熊猫”,被认为是大熊猫的祖先。
大熊猫的祖先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但后来选择以吃竹子为生。从生态区位来看,动物很少吃竹子,大熊猫选择竹子可以避免与其他动物的正面竞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大熊猫进化历史悠久,地理分布广泛,是进化史上非常成功的动物。据考古发掘,在很多古人类遗址也出土了大熊猫化石,一些大熊猫化石上有古人类手上的切割痕迹,说明古人类曾经以大熊猫为食。人类的传播也夺走了原本属于大熊猫的领地。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已经被压缩到四川、甘肃和陕西省的个别山区空。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空,人少。
图为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旧馆,现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展厅。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展出大熊猫的原始标本,这是中国第一个展出大熊猫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已有89年的历史,曾在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和博物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博物馆的前身是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1943年由十多个国家学术机构联合创办的“中国西部博物馆”。
1.《熊猫家族 大熊猫家族一员——巴氏大熊猫完整骨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熊猫家族 大熊猫家族一员——巴氏大熊猫完整骨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3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