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封面传媒在北京发布2019年战略,以“视频传播、数据驱动、社区营销”为目标,努力打造互联网科技传媒企业。
由传统纸媒《花溪杜诗报》裂变而生的封面媒体,正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快速前行。回望封面媒体之父,华西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记录历史,也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中书写自己。
《都市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报,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风起云涌,自身的改革创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发展轨迹上的一条重要曲线。
西南黑马领国
故事开始于1993年。那一年,中国报业经济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国内出现了8家广告收入过亿的报纸,除了《海南日报》,都是都市报。四川日报的广告收入也在同地区被成都晚报超越。1993年12月8日,四川日报党委召开党组会议,决定办一家城市晚报,由时任四川日报副总编的Xi文举负责。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晚报的情况已经经历了10年的历史。每个城市都有一份繁荣的晚报,别说竞争他们的市场,就连晚报的名字都不会让你拿去。”Xi文举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记者采访时回忆当年的情况,至今印象深刻。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应该办什么报纸?我记得我在数学课上的思维方式。为了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需要新的想法。其中一个想法是演绎法,它将未知推离已知。”数学专业的Xi文举计算如下:一、都市报哪里赚钱?1993年,八十亿美元报纸的经历告诉他,钱来自广告。第二步:广告从何而来?现实表明,房地产、日用品、商业这三个新兴市场热点广告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城市居民。第三,既然公民是广告受众,那么报纸的读者一定是城市的普通公民。因此,Xi文举的结论是:办一份“市民生活报”。
《花溪杜诗报》的读者是普通大众,市民们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生活。因此,华西杜诗包以市民生活为目标。我总结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同时,我提出要把办报和做事结合起来。当群众有困难时,华西报的记者就会出现在群众面前。”Xi文举说道。
演绎法演绎都市报《市民生活报》的定位,归纳法把华西报的读者锁定在城市市民身上。从华西都市报开始,中国报业市场出现了一个新品种——都市报。
201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的《21世纪的全球记者》一书,首次将《华西都市报》及其“都市报”概念纳入国际学术专著。
希望和荣耀鼎盛发展
2018年10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华西宝总裁、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华西宝执行副总编赵翻开小册子,小册子封面赫然印着四个铿锵有力的字——黑妈。这不是武侠小说,但比武侠小说更让两人兴奋。这是《华西都市报》创刊3周年纪念专辑。
照片好像就在昨天。
在一张照片中,一名下岗女工正在做报告。她的名字叫刘素云,是华西杜诗宝成立时的“明星”。据说她的成功来自于她的勤奋、热情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华西宝创办的《敲门砖》成为卖报纸最多的出版商。
赵大学毕业前进入华西宝实习。之后和华西宝一起长大,亲眼目睹黑马带头。他说,《敲敲门》像神话一样,影响了华西杜诗报,为都市报的全国发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从1995年到1996年,《花溪杜诗报》以每月1万份的速度增长,被认为是中国报业史上增长最快的报纸。1997年,该报以每月2万至3万份的速度增长。到1997年10月,它的总发行量猛增到50多万份,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性日报。
对于中国报业来说,自1998年以来,又进入了一个“黄金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恩格尔系数降低、人民教育水平提高等外部积极因素,以及后期信息匮乏后惯性需求反弹等有利的传媒产业格局, 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差异化竞争,以及网络媒体的起步,为中国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那一年,在四川日报楼下批发买华西杜诗报的报纸,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一开门,就成群结队地去买报纸。”李鹏说,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多年,成为时髦话中的“现象级”。
像当年跟着电台讲故事一样,读者追着《新闻追踪》《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买报纸。
花溪宝在两三年内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迅速成名。华西宝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投资230万元,从第10个月开始盈利,然后以每年1000万元的速度增长,9年后每年盈利1亿多元。华西都市报成了神话,也是代表中国报业“黄金十年”的神话。
报业在寒冬中改造智慧媒体
在中国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一种名为互联网的新事物开始蓬勃发展。2005年,有远见的报业人预见到了“报业寒冬”。在随后的10年里,都市报的很多读者流失,订阅量下降,广告增长下滑。
2013年,虽然华西杜诗宝的广告金额达到了10亿元,站在了“10亿元俱乐部”的行列中,但令人窒息的危机却是从今年开始的。今年,华西宝的利润继续下滑20%以上。
李鹏说他此时不能坐着不动。特别是2014年,还是下降了20%,大家都意识到危机来了。“最初,我们的努力也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变化,如内容、布局和新兴广告市场。但是,最后在选择做网站还是做客户端的时候,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客户端。”
2014年,华西宝成立了一家封面媒体公司。2015年5月4日,封面新闻客户端上线。“等待死亡也是死亡。想死,可能死得更清楚。”李鹏调侃了自己面对移动互联网冲击时的心态。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花溪杜诗包逐渐从一张传统的纸变成了一个“终点”。“我们的转型过程实际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李鹏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媒体的转型必须经历彻底的、颠覆性的变革。特别是在媒体融合上,从2014年的简单“互联网+”,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再到2018年的平台,华西宝已经完全“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完全“融合”了纸和手指。《花溪杜诗报》纸质版现在作为一个环节和一种传播形式存在于整个产业链中。
58岁的杜恩虎是华西报的首席记者,他在改造华西报封面媒体的过程中非常活跃。“新媒体的到来让我觉得自己又开始当记者了。”邓恩湖说,他每天写2-3篇新闻文章,优先在封面媒体的新媒体上发表。他学会了拍视频,也在学剪辑。他也会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去做记者。
从一个流行的纸媒到一端的“智能媒体”,这个过程,对于华西报来说,是一个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破茧重生的转变,也是中国报业在转折时期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1.《华西都市报广告 从《华西都市报》到封面传媒 中国首张都市报实现破茧重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西都市报广告 从《华西都市报》到封面传媒 中国首张都市报实现破茧重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6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