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熟悉部队里的“炊事班”这个称呼。俗话说,军人吃粮食,总得有人做成粮食。既然是“班”编单位,那么军队里什么样的级别单位足以设立“烹饪班”呢?比如经典的抗日剧《梁健》,剧中多次出现“烹饪班”的标题:独立团李家坡之战,该团烹饪班手持菜刀和杆子杀敌;李云龙夺下晋绥军楚云菲给大沽镇守备的物资后,高兴地大喊“告诉团部烹饪班,晚上炖肉”;安森盖勒战役结束后,旅长收拾好李云龙,喊道:“炊事班长,把行军锅背上。”。
要说吃饱饭是军队里的大事,一个吃不好的军队战斗力会大打折扣,但是“炊事班”的组织体系是任何级别的队伍都没有的。人员配备方面,按照习惯比例,普通步兵连每25名战斗人员配备一名炊事员,每20名干部配备一名炊事员。当然,空服务员是最特殊的,营养和饮食标准都比较高,所以每10个人需要配备一个厨师。
当然,炊事班的组建不需要像作战班那样达到10人以上,也没有那么多士兵可以浪费。按照上面的分配比例,一个步兵连100多人可以组建一个“炊事班”,人数上下五个。炊事班班长一般是士官,直属上级是司务长或主管内务的副连长。
两年前有一部情景喜剧《烹饪班的故事》,里面的军装应该是空某部队的烹饪班,好像只有五个主要演员,也是这个意思。
同样,总部20人以上的建制单位也要成立炊事班。抗日战争时期,李云龙的独立团总部和陈赓的386旅总部肯定达到了这个标准,所以建了。然而,当时营部的人真的很少,所以炊事班的机构也很少。恐怕营长张大彪没有这种口福。
侵华日军旅级人员众多,野战步兵旅近1100个,旅部近30人,应该有炊事班。到了近代,我军重点建设了一个“合成营”,编制很大,直属支队,还会编为炊事班。
我军的口号一直是“既是厨师,又是战士”。因为厨子一开始是“军人”,参加军训是规矩。同时,由于战争年代炊事装备差,缺少packhorses,炊事班士兵要背大锅等家伙行军,但体力和耐力都不错,关键时刻战斗力甚至可以出类拔萃。据说在淮海战役中,副总指挥杜·首先被二十三军(华野四纵)的两个伙夫抓住。
国民党军队不同,因为他们有使用劳役的习惯。这不是军人,而是被征(抓)入伍服役的劳动力,俗称“伙夫”。当然他们不参加军训,也没有战斗力。“他们头大脖子粗,不是大官就是大厨。”。
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缺少武器装备,炊事班普遍没有武装,战斗人员基本上都是在快要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被送上战场。辽宁与沈阳在黑山之战中,东野10在廖耀祥的重炮火力下伤亡惨重。最后,所有的卫生员和厨师都被组织起来增援101高地。他们坚守阵地,扼住敌人转入营口的企图,坚持要东野主力到来。
抗美援朝,对印度的自卫反击,对越南的自卫反击,都有厨子擒敌立功的例子。这样的web文章很多,我就不摘录了。我想说的是,也有做饭的士兵把饭送错地方,被敌人俘虏。所以不需要刻意夸大炊事兵的战斗力,和野战步兵还是有差距的,行业内有特长。
1.《司务长是什么级别 部队的炊事班编制都建立在什么级别的单位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司务长是什么级别 部队的炊事班编制都建立在什么级别的单位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6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