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国际高端奢侈品品牌LV直营店已经退出苏州,另一方面,20多个时尚前沿品牌也首次集群进入当地市场。昨天上午在泰华东楼,一个年轻的女顾客说喜欢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以前只能在北京上海买,现在第一时间就能买到最新的。
据泰华商城董事长苏海峰介绍,该商城去年就开始了调整百货业态的策略,最先调整的泰华东楼最近又推出了39个品牌,其中60%是本地独家。正在进行密集调整的西楼,预计年底将有30个新品牌。
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地消费品市场“一进一出”的大动作引起了公众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地“领先”的百货公司正在寻求主动应对冲击。在“一进一出”中,苏州本土百货商场转型初具规模。
高端奢侈品走下神坛
LV等国际高端奢侈品,在本土市场经历了八年。2008年,LV进入苏州,开设了全球第400家直营店。今年9月30日,租赁合同到期,离开。
8年内,市民对高端消费的追求从新奇转向理性成熟。46岁的杨女士是个时尚达人。据她回忆,八年前她花了两万多元买了一个大牌包。“那个包花了我三个多月的工资。杨女士提着这个只有醒目标志的包,享受着又高又高的满足感现在姐妹圈大牌正规模特少了。”据她介绍,在经历了“撞包”和被冠以“土豪”的戏剧性过程后,她现在更倾向于选择个人风格。
市民的时尚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当地高端消费品市场的一位资深经营者表示:“一开始,客户喜欢购买比品牌价格高、标志明显的正规车型。”这位人士表示,目前主流时尚客户注重的是“适用性”,选择更多适合自己气质、形象和个性,适合不同场合和环境的时尚消费品。
关于疏散,LV表示,公司是在认真分析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做出这一决定的。无论是市民还是业内人士都表达了更多的“理解”。据行业分析师称,当地市场高端奢侈品消费在2013年达到峰值,并在2014年出现下降。除了公民理性消费的趋势外,公款消费的浪潮已经退潮,公民出国旅游购物和海外购买的数量显著增加,加上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近两年高端奢侈品走出了下降趋势。贝恩咨询(Bain Consulting)发布的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连续第二年下滑,降幅从1%扩大到2%。从今年上半年全球奢侈品行业运行数据来看,行业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仍属于“触底”阶段。
价格、店铺关闭调整、并购、多元化扩张,以及奢侈品行业近年来的诸多重要调整。去年,香奈儿宣布将其在中国大陆的售价降低20%,普拉达降低了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的售价,古驰开始在中国促销。自去年底以来,奢侈品牌一直在中国关闭门店。根据搜狐2016年上半年关闭mainland China门店的主要奢侈品品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com、古驰、万宝龙、LV、Burberry、卡地亚和迪奥已经关闭了近10家店铺,这主要是受租赁到期和战略调整的影响。自去年以来,LV已经关闭了广州、哈尔滨和上海的许多实体店。
"我看中了一件刚进橱柜的新冬装。"昨天在泰华西楼的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大厅里,正在试穿的林女士说,这件冬装很适合她的气质,她准备“入门”。据报道,随着公民消费观念的成熟,奢侈品在当地市场仍将占据一定比例。根据中国报告厅发布的《2016-2021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奢侈品企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逐渐走向大众化、年轻化的发展道路,投身互联网。
百货商店模式面临“生死”
市民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和国际高端品牌的战略调整,给当地百货商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市工商会今年发布的《苏州商贸业未来发展十大趋势》显示,苏州传统业务占比很大。近年来,传统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业务绩效不断下降。曾经是当地零售业主流的传统百货店业态,遭到多方攻击。能否逆势冲出“生死关”,是一个全方位的“大考验”。
“另一方面,LV的退出也为当地百货商店提供了变革的机会。”当地百货店的龙头品牌泰华商城,在“一进一出”改革中,再次拉开特色百货店战略调整的帷幕,为百货店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探索样本。
百货业态进入“寒冬”已经很多年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大中城市约有100家百货商店倒闭。根据iziRetail发布的《2016上半年商业风向标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百货业80%的项目绩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40%的百货店业绩下滑超过10%。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去年全国80家百货会员企业总销量增长9.3%,但利润率下降19.53%。今年11月1日,北京华堂购物中心新十里堡店关闭,在内地拥有“第一家外国百货”的百盛商业集团太阳宫店同时关闭,百货业态重现。
近年来,苏州消费市场的“总板”一直在扩大,但百货零售业却经历了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左右,20家指定百货商店增速为17.89%,与社会零售额总量同步;2012年,19家定点商场增速为3.68%,增速大幅回落;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18家指定百货商店下滑1.37%。去年,苏州18家指定百货商店实现了4.29%的降幅。今年1-8月,社会零总量下降2.92%。
特色战略寻求变革
“参观的地方太多了。”28岁的白领刘小姐说,从购物中心到百货商店,环境和商品都“相似”。业内分析师认为,传统百货店业绩下滑,主要是商业地产过剩、实体店饱和、门店等一些主要业态细分,以及近年来电商的强势冲击,使得零售市场“人满为患”,尤其是百货店业态“雪上加霜”,部分零售企业倒闭跳槽。苏海峰认为,从传统百货店的分析来看,“千店一面”特色的缺失是客户分流的重要原因。
传统百货店的转型要与时俱进,与主流消费者共同成长。据泰华商城总经理张宁介绍,从90年代末开始,当地主流百货商场进行了多次战略调整。1999年,流行百货商店被引入当地传统百货商店。2003年,化妆品等国际品牌进入当地市场。2008年以来,国际高端奢侈品集群进入,优质商品和时尚消费扩大空。“这是第四次商业转型”,将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为心理年龄在20-35岁的“年轻一代”,在保留精品时尚的基础上,形成以混搭、精致、活力为主调的“新时尚组合”。
为了对百货公司进行“大运营”,有必要移植购物中心的元素。张宁认为,百货商场向社会化、休闲化、生活化、体验化转变是发展趋势。针对年轻人主流消费群体的特点,今年9月3日首次调整到位的泰国东华大厦,针对迷你商城的小尺寸进行了模型测试,以商品为核心,增加了多元化的餐饮、美发美甲、人文艺术空房间等生活设施。一个时髦的年轻女孩说:“你可以买你喜欢的东西,轻松放松。”
当地百货商店的战略调整方兴未艾。“只有适应现代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发展空”苏海峰认为,特色不断变化的转型将成为当地百货商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关键词”。
1.《苏州商城 苏州泰华商城调整 引进39个品牌60%是本地独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州商城 苏州泰华商城调整 引进39个品牌60%是本地独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81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