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是我国珍贵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雕版印刷技术是善本保存和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四川眉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三的出生地,也是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到南宋时,梅州已与杭州、浙江、福建建阳并称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梅州木刻大字闻名全国。据《眉山县志》记载,眉山学者撰写的50余种书籍成为后世版本的源头,全国各地都有刻印。其品种齐全,数量多,质地高,版本艳,校勘精细,堪称书本之代表。可惜冰鲜之乱,比起浙江和建本来说是凤毛麟角。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新刻的《三苏全集》,是清代梅州版画的代表作。本文对《三苏全集》刻制的起源、过程和特点总结如下:
一、刻制《三苏全集》的由来和过程
梅州《三苏联人全集》是苏氏三代四人所作的诗集,即苏洵的《嘉祐集》、苏轼的《东坡集》、苏辙的《栾城集》、苏果的《泄传集》,合称为《三苏联人全集》。《三苏全集》共十三套,每套204卷(80卷)。《三家企业全集》是清代道光年间梅州周知两位领导人龚义庆所印。龚一清,河南郑州人,学者出身。清道光六年(1826年)四月,任梅州人,1832年改任梅州周知。据《眉山县志》记载,《宫义清词惠爱民》,学术詹深,写田家诗100首,歌者皆大痛,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龚一清在《补充三个苏联全集》中说:
"道光夏(1826年)易入梅州,拜谒先贤祠,取旧刻集读之,病怏怏而略未完成,但一旦有,可补其不足。文中公的收藏,作坊里有大量的印本,几年内很容易一窥究竟,比如明云的《嘉祐集》、慈公的《栾城集》。来到泸州穆竹园的卜心茂(1831),出生在应县的山川之中,终于见面了。他的母亲(或不是)也是精英,应该永远传承下去。在豪子之邦,爱,借钱,再交,审习字之事,则邦有人力。道光三月(1833年),中州巩义被清。”
据有关记载,《苏三全集》共有4200多个书架。雕刻完成后,所有的书架都藏在苏三寺的木制假山大厅里。第一卷之前有《道光人臣新刻本》,梅州苏三庙藏。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架在文革前还保存在苏三寺。文革开始,有关部门责成当时的苏三文化研究所将《苏三全集》的所有书架运到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所在地(今成都昭觉寺)保存。在十年浩劫中,这4200个珍贵的书架被烧毁,让人感到难过和惋惜。
二、《苏联三部全集》的编排和装订特点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三文化丛书》之一《苏三寺藏珍本提要》中,简要说明了清道光年间《苏三全集》初版与重印本的异同:
梅州的《三苏全集》在梅山苏三祠博物馆所藏的同类书籍中有不同的表现,如书籍的高度、宽度、纸张、墨色、装帧等。,而版面、框架、高度、宽度、每页行数、每行字数、卷数、份数等。都一样。这说明《三苏全集》梅州刻本在清代书板刻本完成后,第一印本与后重印本有区别。”
《苏三全集》书板在苏三寺保存了100多年,并多次印刷。例如,集合中有多达13套。书的高、宽、纸、装帧的不同表现在《摘要》中是无法展开的。今天,本书版本的概况表述如下:
1.封面和标题页
《三个苏联人全集》的封面在颜色和纸张上并不完全相同。大部分是黄白色棉纸,粗糙柔软,有的有帘线。纸张颜色为黄色或白色。其中一个有蓝色的封面,纸张非常光滑柔软,这是唯一的一个。
扉页通常是两页,排列在第一卷的开头,有四种颜色:红、蓝、紫、黄。据相关书籍介绍,这些染色纸经过特殊处理,具有防虫防腐的功效。彩色扉页纸一般是棉麻纸,和书体的纸差不多,只是染了色。但在收藏的《三苏全集》中,有两套扉页区别对待,枫叶状花纹,油滑质感。从扉页打印的内容来看,一般是《三苏全集》中间的第一页,以个人收藏的名义的第二页,如《嘉祐集》、《东坡集》,右上角的《道光仁臣新刻》,左下角的《梅州苏三寺半藏》但有一个版本《东坡集》误写为《东坡全集》,加“全”字,另一个版本《泄传集》误写“半藏苏州寺”为“梅州寺藏板”总的来说,扉页上的文字内容和写作风格是比较一致的。
2.这本书又高又宽
苏三寺博物馆藏的十三套《苏三全集》各有不同的高度和宽度。书高方面,从24 cm到28 cm不等,部分版面之间只有0.5 cm的空隙,但一般有4 cm的空隙。书的宽度从16厘米到18厘米不等,有些版面之间只有0.5厘米的空隙,整体上有2厘米的空隙。这是不同打印时间不同格式尺寸的变化。
3.卷序与后记原叙事的存在。
《三苏全集》在卷次上有两种不同的安排。第一,以苏洵、苏轼、苏辙、苏果为序,即苏洵《嘉祐集》为全集第一卷,与刻书有关的碑文,如道光年间周知梅州公一清后记,列在《嘉祐集》第一卷。这可能是因为苏洵是长辈,所以安排的有条不紊。第二,苏轼的《东坡集》是全集的第一卷,这可能是因为苏轼是四人之中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也可能是因为龚义清在后记中说“文忠公基,坊里印本很多”,所以梅山民间坊就印了《东坡集》作为第一卷。我们只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很多转载都是同一套书架。为什么排序会有差异,有没有任何长度的说明文字(后记、原旁白等)。)当时印的?例如,梅州直隶州府官员许所写的《序》,在某些版本中是没有的。这是为什么,是故意不用,还是无意省略,还是有其他原因?
第三,《三个苏联全集》的名人收藏和批量复制
苏三寺博物馆收藏的苏三文献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旧藏。自元末苏三寺改为寺庙以来,明清至民国时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苏三文献得以有序流传和保存。其次是分配。1959年,眉山苏三纪念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厅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关心和支持苏三纪念馆,从有关单位调拨了一批珍贵的苏三文献,丰富了苏三纪念馆的馆藏。三是组稿。自苏三纪念馆建立以来,1959年至1963年间的一些苏三文献被当时的《文汇报》和《四川日报》收录。因此,清道光的13套《三家全集》也通过上述三种渠道汇集到苏三寺,每一套都有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研究其中的四种。
1.朱德藏文版《三苏全集》
朱德的旧《三苏全集》,高27厘米,宽17厘米,1961年10月由四川泸州老尹茂德收藏。据当时收集《三苏全集》的同志说,尹树德老人是当时泸州CPPCC的一员。看到三Sus纪念馆收藏的灵感后,主动写信联系三Sus纪念馆,三Sus纪念馆才得以收藏朱德主席收藏的《三Sus全集》。
《三苏全集》封面上的题注全没了,每集的名字都用毛笔重写。封面中央是朱茵的《泸州银茂德伦花园父亲藏书》。因为这套书在朱德的藏书中少了两卷,即《嘉祐集》第一卷和《东坡集》第七卷,所以尹树德全部抄补。除两册外,每册第一页均标有巨大的“德玉阶”和“仪陇朱藏书”字样,并印有“泸州银茂园父亲藏书”和“私立通阴中学图书馆”字样。然后是1963年苏三纪念馆改为苏三语言学院后加盖的“眉山苏三语”
2.眉山白晨青藏三苏全集
该书高26厘米,宽18厘米,封面深蓝色,内页白色棉纸,白纸细腻,雕刻工整,墨色均匀,是所有藏文书籍中最好的。
这套《三苏全集》以《东坡集》为第一卷,其次是《嘉佑集》、《栾城集》、《泄传集》,扉页上有“深藏童音”的印章。《巩义卿三苏全集题字》第一行末尾,有一方朱篆“篆”,第一行末尾有一方白篆“篆”。这两个印在《三苏全集》第一卷中印过一次,其他卷中的“印”是长方形的朱印。这套书中,除了梅州刺史龚一清的跋外,没有当时在梅州的许陈墨的序。
陈柏清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我们看了一些资料,但没有学到更多细节。除收藏的《三苏全集》外,祠博物馆还收藏了的书画二本,一套是亲自画的花卉画册,上面有“眉山印”、“清”等印章,另一套是收藏的清代于和本襄垣的书画
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三个苏联全集》
这本书高26厘米,宽17.5厘米。封面上的黄黑纸很脆,大部分都掉了。书可能被雨水(或污水)浸泡过,有大的黄色斑点和霉斑,腐蚀严重。与其他版本相比,质量较差,但字迹镌刻工整,装裱无散落,墨色均匀,印刷质量较高,但保存不当。
《三苏全集》第一卷是《嘉祐集》,不同的是在《泄传集》扉页上。普书版《泄传集》扉页只刻有《泄传集》字样,而本书《泄传集》右上角的书是“梅州苏三寺藏板”,左下角的书是“道光七年三月题写”,字体较大,全是线条。《三苏全集》是道光仁陈年(1832年),即道光十二年,而不是道光七年。而且刻的时候也不会直接写成“道光七年”,应该刻成甲子历,以符合当时刻的要求和习惯。扉页的编辑可以由书商自己添加。
《三苏全集》各卷正文第一页右下角有“北大图书馆藏印”,证明该套图书曾被北大图书馆收藏。
4.民国时期,《三苏全集》藏文版获得批准
书高25.5 cm?熏书18.5 cm宽,内页卡其色封面,黄色正文纸。1963年8月25日被苏三寺庙博物馆清理入库,因此有“苏三博物馆”的印章。
这套书以《东坡集》为首,封底有这样的记载:
“民国十九年,我被任命为梅山六旅参谋,程汝明的准将给了一份这一集。《庄声记》。从《赠汝明本集》及各卷第一页“朱”印看,汝明似姓朱,名汝明,字汝明,任梅山六旅旅长。这套书是他收藏的,1930年送给庄生。书中阅读时有标点句和注释,标注朱墨,有些注释更贴切。比如苏洵《张一舟画像》中写道:“文风古旧精粹,乞直,非二子所能捉,不及昌黎《汉宫》,泽用诗书,文风刚强飘逸。老苏痴迷诸子,故其文风在岸,得意之时,野也。”可见军界人士对苏洵的政论特别感兴趣。《东坡集》中还有一笔署名“民国三十一年祥子”,证明这是民国时期第三个收藏或阅读这套书的人,名叫祥子。
以上是我对苏三寺博物馆藏《清道光苏三全集》梅州刻本的理解。请各位专家指正。
1.《三苏 三苏祠藏清代道光眉州刻版《三苏全集》概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苏 三苏祠藏清代道光眉州刻版《三苏全集》概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96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