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攻略专题 > 网游攻略

【dohnadohna】Pubmed GIST文献月评第二十三期(Oct. 2018)

此次GIST月评搜索了Pubmed 2018.09.26-2018.10.23的GIST相关文献,除仅发表摘要和非英语论文外,共34篇文章中,还包括中国学者GIST文献12篇、2018 ESMO年会的重要摘要。

本期月评重量级文献主要推荐为两个明星药物最新发表数据:BLU-285在不同基因突变类型GIST PDX模型中的作用验证有助于我们评估其优势作用人群;DCC-2618在ESMO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多重耐药GIST依旧可获得进一步控制;另,本期多个经典个案值得推荐!

同时,月评队伍再赢强援,欢迎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朱玉萍教授加入月评工作!

本期文献检索得到了来自诺华医学部李倩女士、辉瑞医学部张瑞娟女士的大力帮助,并由范雯霏女士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刘丹博士协助文字排版,特表感谢。

GIST重量级

1、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突变型KIT抑制剂avapritinib在胃肠间质瘤人源移植肿瘤模型中的强力活性

Robust activity of avapritinib, pot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inhibitor of mutated KIT, in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ebreyohannes YK, Wozniak A, Zhai ME, et al.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Oncology, KU Leuven, a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al Onc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s Leuven, Leuven Cancer Institute, KU Leuven.

Clin Cancer Res. 2018. pii: clincanres.1858.2018. DOI: 10.1158.

IF: 10.199

目的:胃肠间质瘤(GIST)通常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大多数晚期GIST患者最终由于获得继发性KIT突变而对TKI产生耐药,而原发耐药主要由PDGFRA D842V突变引起。作者在三个携带不同KIT突变,对TKI敏感性不同的人源异种移植物(PDX)GIST模型中,测试了突变KIT和PDGFRA的有效和高选择性抑制剂avapritinib的活性。

方法:用KIT外显子11+17(UZLX-GIST9 KIT11+17)、外显子11(UZLX-GIST3 KIT11)或外显子9(UZLX-GIST2B KIT9)三种不同突变的肿瘤分别移植NMRI nu/nu小鼠(n=93)。比较了avapritinib(10和30mg/kg/qd)与对照组、伊马替尼(50mg/kg/bid)或瑞戈非尼(30mg/kg/qd)[针对UZLX-GIST9 KIT11+17 PDX模型];avapritinib(10,30,100mg/kg/qd)与对照组或伊马替尼[针对UZLX-GIST3 KIT11 PDX模型];avapritinib(10,30,60mg/kg/qd)与对照组、伊马替尼(50,100mg/kg/bid)或舒尼替尼(40 mg/kg/qd)[针对UZLX-GISST2B KIT9 PDX 模型]。

结果:在所有模型中,avapritinib均导致了肿瘤体积减小,增殖活性抑制和KIT信号通路抑制。在其中两个模型中,avapritinib诱导了显著的组织病理学反应,细胞凋亡增加和MAPK磷酸化的抑制。Avapritinib在UZLX-GIST9 KIT 11+17和 UZLX-GIST2B KIT9两种模型显示了优于标准剂量伊马替尼的抗肿瘤活性,在UZLX-GIST3 KIT11模型显示了与标准剂量伊马替尼相似的抗肿瘤活性。在UZLX-GIST9 KIT11+17模型,avapritinib显示了显著优于伊马替尼和瑞戈非尼的抗肿瘤活性。

结论:Avapritinib在携带不同KIT突变并对现有TKI呈现不同反应的GIST PDX模型中均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的数据为avapritinib用于GIST患者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简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汪明 教授

Avapritinib,又一种XX替尼,相信大多数读者和我一样,在第一时间搞不清楚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新的靶向药。但是如果告诉你她的曾用名,你一定和我一样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炙手可热的“神药”!不错,avapritinib就是BLU-285!继在去年的ASCO上火了一把之后,这个“神药”带着她在PDX模型上的近乎完美的数据又来了。这个研究由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团队和BLU-285的开发者Blueprint医药公司共同完成,探索了不同剂量avapritinib对携带不同突变类型的GIST PDX模型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者选取的三种PDX模型具有代表性,分别是KIT 11外显子突变(伊马替尼敏感),KIT 9外显子突变(伊马替尼剂量依赖,舒尼替尼敏感)和KIT 11+17外显子突变(临床最常见的继发突变组合类型,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均不敏感,瑞戈非尼可有限控制),研究者分别比较了avapritinib和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及瑞戈非尼的抗肿瘤活性,这是要直接打脸的节奏了,而且打一个不过瘾直接打三个。。。至于结果如何,都在上面摘要里,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里再补充一下摘要里没提到的安全性数据,由于avapritinib是高选择性的靶向药物,其脱靶效应要远小于多靶点抑制剂,在本研究中,伟大又可怜的小白鼠在接受avapritinib治疗过程中耐受良好,仅在高剂量组(100mg/kg)中出现皮肤黄染。另外一点本研究没有涉及的就是PDGFRA D842V突变,这种原发耐药类型尚无PDX模型,但是在前期的体外实验中,avapritinib已经显示了对其的高度抗肿瘤活性,这样看来,似乎也只有野生型GIST在avapritinib之下才能苟活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对这个“神药”充满期待了,请大家关注目前在研的两个avapritinib临床试验(NCT02508532, NCT03465722)的结果,期待她能够取得同样优异的数据,早日进入临床,为人类造福!

2、DCC-2618,一个新的泛kit/PDGFRA抑制剂治疗既往TKI失败的胃肠间质瘤的I期临床研究

Initial results of phase I study of DCC-2618, a broad-spectrum kit and PDGFRA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by number of prior regimens.

S George, M Heinrich, F Janku, et al.

ESMO 2018, Publication number:16030

本项I期临床试验采用传统的二阶段法,第一阶段为DCC-2618剂量递增阶段,主要探寻药物的DLT与MTD,第二阶段为剂量扩展阶段;最终治疗剂量100mg/天以上的患者共178例,包括既往接受二线、三线TKI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DCC-2618二线治疗的缓解率18%,控制率79%,中位治疗时间48周(58%未进展),三线治疗缓解率24%,控制率83%,中位治疗时间未达到;四线治疗缓解率9%,控制率66%,中位治疗时间52周(35%未进展)。3度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手足综合征、腹痛等,均为1%-5%。研究认为DCC-2618 ≥100mg/天可对多线治疗耐药的GIST患者有效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目前四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与舒尼替尼对照的二线治疗III期临床试验即将开始。

简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

李健 教授

DCC-2618(Ripretinib)与BLU-285 (Avapritinib)无疑是近两年最牵动GIST患者和医生的明星药物。本次ESMO发表的数据其实在今年ASCO进行过发布,由于7月份月评并未纳入今年ASCO内容,因此,本次加入这个大家非常关心的明星药物的数据与信息。与BLU-285主要针对PDGFRA D842V及17号外显子(特别是D816V)不同,DCC-2618是个广谱kit/PDGFRA抑制剂,即,理论上可能对几乎全部基因突变的耐药GIST有效,在前期的I期研究中也的确看到了这一点,其对于多线耐药后的患者依旧使得部分患者能够进一步获得肿瘤控制,其客观缓解率、肿瘤控制时间均显著优于现有的二三线药物舒尼替尼与瑞戈非尼,但其对PDGFRA D842V及17号外显子D816V或许不如BLU-285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因为BLU-285抢先一步的原因,因此,两种药物今后在GIST治疗领域可能会形成治疗患者人群的选择性互补。但无论DCC-2618或BLU-285,由于随访时间的不足,我们都还未看到最终的具体生存时间获益。据悉,BLU-285明年下半年可能在国内开始临床试验,但尚未有DCC-2618的消息,无论从患者还是医生,大家都对DCC-2618同样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希望我们国内的公司加把劲,尽快把这个药的国内销售权拿下,造福患者。文中作者提到DCC-2618在做与舒尼替尼头对头的二线研究,其实,依我个人意见,完全可以做得更靠前,当然,人群要有选择,用药方式也可以改变,具体怎么调整去冲击一线?等你们把药物拿下来再告知!

龙在江湖

1、长非编码RNA AOC4P对GIST细胞的影响

Effect of long non-coding RNA AOC4P o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cells.

Hu JC, Wang Q, Jiang LX, 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e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Yantai, China.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olorectal and Anal Surgery,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Onco Targets Ther. 2018 Sep 26;11:6259-6269. Doi:10.2147/OTT. S174524.

IF:2.656

作者运用包括real-time PCR、western blot、MTT、Transwell等常见分生与细胞生物学手段,探索了长非编码RNA AOC4P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GIST细胞系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发现AOC4P在高危GIST中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危患者,且高危患者中EMT相关分子表达也高于中低危患者。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下调细胞中AOC4P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高静 研究员

长非编码RNA(IncRNA)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发表又为该领域的热度多加了一分,众所周知,研究热度越高,追风者就会越多,是利还是弊在当前研究风向琢磨不透的前提下无法定论。该研究在体外细胞中发现AOC4P可能通过EMT参与GIST的复发转移,若有深入的动物实验验证及机制研究可能证据会更充分。本来认为这篇文章会比较容易点评,最后证实这篇文章却花费了我大量时间,因为文章中类似下面的图片太多了,大家各抒己见吧。

2、婚姻状况对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一项基于SEER研究

The influence of marital status o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operabl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 SEER‐based study.

Mo Chen, Xuan Wang, Ran Wei, Zheng W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 Cancer Metastasis Institut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Int J Health Plann Mgmt. 2018;1–17.DOI: 10.1002

IF: 0.977

婚姻状况已被证实为不同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之一,但是在GIST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SEER数据库分析婚姻状况对GIST患者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影响。

通过SEER数据库,作者筛选出1973年至2013年间6582例GIST术后患者。分析的参数主要包括: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种族、分级、诊断时间、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和有丝分裂指数。婚姻状况为每个患者在刚诊断时的婚姻状况,包括已婚或非婚(单身、离婚或分居、丧偶)。并对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进行分层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5年OS和CSS。CSS定义为从诊断日期到因GIST而死亡的日期,不包括其他死亡原因。

纳入分析的6582例GIST患者中,男性3359,女性3223例;4097(62.2%)已婚,598 (9.1%)离婚/分居,1037 (15.8%)为丧偶,850 (12.9%)为单身。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婚姻状态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婚组较非婚组有更好的5年的OS和CSS(OS:79.2%vs 71.3%,P <0.001; CSS:88.9%vs 84.8%,P <0.001)。对比结婚组(79.2%和88.9%)、离婚/分居(76.4%和88.3%)、单身组(76.5%和 85.1%),丧偶组的5年OS和CSS最低%和82.2%)。在各个临床分期、各个年龄段的GIST患者中结婚组的OS和CSS均为更高。

作者认为,婚姻可能是GIST的一种有益预后因素,丧偶的死亡风险较高。可能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确诊后可能会心理沮丧,并反过来影响心理健康。这些心理应激状况,会促进神经介质的释放,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结婚的患者,配偶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可以增加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便于更早做出决策;另外,婚姻可以提高患者服用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婚姻状态可以影响到财务状况,从而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的质量,最终导致不同的预后。

简评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全军肿瘤中心

刘秀峰 教授

文章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团队,关注的是社会人文方面的问题,足以体会外科大咖的柔情,必须点赞!!!

《Int J Health Plann Mgmt》杂志影响因子0.977,虽然就GIST领域的专业性方面不及其他,但作为少见瘤种,从侧面唤起了社会关注值得肯定,毕竟这类肿瘤患者有很长的OS和CSS。

每段婚姻开始的时候都会有誓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都爱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虽然东西方表达方式不同,但内心应该都是一样的,即:不离不弃。婚姻状况对疾病的影响本文分析的非常全面,同时也唤醒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对非婚状态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支持。

3、CT纹理分析可作为区分胃肠间质瘤有无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潜在工具

CT texture analysis can be a potential tool to differentiat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ithout KIT exon 11 mutationFei Xu,Xiaohong Ma, Yichen Wang, Yuan Tian, Wei Tang, Meng Wang, Ren Wei, Xinming Zhao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Eur J Radiol. 2018 Oct;107:90-97. doi: 10.1016. Epub 2018 Jul 29.

IF: 2.843

目的:评价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GIST的能力。

方法:纳入69例GIST患者作为实验样本,17例作为验证样本。搜集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二维及三维图像纹理分析。分析纹理参数在单ROI,双ROI和全体素ROI测量时的可重复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GIST基因型诊断的独立预后因素。训练支持向量机SVM,计算6倍交叉验证ROC曲线。影像医师在增强CT图像上给出各病灶的主观异质性评分,并评价其相应的异质性分级差异。

结果:在训练样本中,非胃部起源、较低的CD34染色水平和较高的纹理参数标准偏差(stdDeviation)与无第11外显子突变的GIST相关。结合stdDeviation、解剖位置和CD34染色水平得到的交叉验证SVM分类器对GIST基因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AUC=0.864-0.904)。stdDeviation是GIST无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与研究组的GIST基因型有中等相关性(AUC=0.726-0.750)。在验证组中,stdDeviation显示出良好的评价效能(AUC=0.904~0.962)。双ROI提高了单ROI的性能,降低了层面选择带来的单ROI变异,表明ROI与全体素VOI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主观异质性评分在GIST基因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对有无KIT第11外显子突变GIST的鉴别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简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

唐磊 教授

本年度第五篇GIST人工智能影像组学领域的研究文章,本篇主题严格说属于影像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的研究范畴,即通过影像组学方法,以计算机纹理分析提供的征象表型来预测肿瘤的基因型(今年8月Lancet Oncology上发表的文章即属此类)。本研究在设计上亮点包括采用了三位影像医师共同评价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双医师分别独立选择层面画取双ROI的操作模式,可以有效消除单人画ROI的主观偏倚,得到的判断效能与体积法类似,同时将VOI的操作时间消耗明显减低(5分钟 vs. 50秒),充分考虑了研究者因素和临床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纹理分析得到的参数指标在区分第11外显子突变GIST的能力上也优于临床指标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展现出临床应用的潜力。而局限性也正如作者所说,作为单中心小样本的结果,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价值。再次呼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真正拿出可以帮助临床评价的、泛化能力足够强的诊断模型。

4、老年患者(≥65岁)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多中心数据回顾

Clinicopatholog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 65 Years) with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Undergoing Curative-Intent Resection:a Multicenter Data Review

Z Yang, X Feng, P Zhang, 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F: 2.813

背景:胃肠间质瘤(GIST)的最常见部位是胃,胃GIST(gGIST)最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中。 然而,老年g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模式和预后仍不清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5年在中国10个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发性g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数据。

结果:18年来,10个医疗中心通过治愈性切除术治疗了1846例原发性gGIST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18-91)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老年组合并症较多(40.7% vs 23.5%,p = 0.0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4.4% vs 8.7%,p = 0.031),接受辅助治疗的中高危患者比例较低治疗(30.0% vs 66.8%,p = 0.001)。关于病理结果,两组之间观察到肿瘤坏死的显着差异(p = 0.002),并且老年组中发生的肿瘤坏死病例多于非老年组。关于术后恢复结果,两组之间未观察到显着差异。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并发症,辅助治疗,肿瘤大小,有丝分裂计数,改良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风险类别和肿瘤坏死是影响无病生存(DFS)的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改良的NIH风险类别是影响DFS的唯一独立因素。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88.1%和81.4%(p = 0.034),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0.4%和85.5%(p = 0.038)。

简评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邱海波 副教授

这是CN-GIST研究小组的又一篇文章,这个小组对GIST领域一些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不断有些产出(很荣幸,笔者也在其中,偷笑)。老年肿瘤患者一直是临床医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但很不幸在很多临床试验中这个人群恰恰又是被排除在外,因此完整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资料并不是非常明了。这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数据,结果表明,老年患者(>65年)的患者合并症多、手术并发症多、辅助治疗率低、预后差,几乎集所有黑天鹅于一身。因此,更是为临床医生提醒,这部分的患者更需要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老年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提供生活质量--让患者活的更长和活的更好。

5、十二指肠GIST与胰头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CT鉴别诊断

Differentiation of duoden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from hypervascular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in the pancreatic head using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Shuai Ren , Xiao Chen , Jianhua Wang ,Rui Zhao ,Lina Song , Hui Li , Zhongqiu Wang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Abdom Radiol (NY). 2018 Oct 6. doi: 10.1007/s00261-018-1803-x.

目的:探讨增强CT鉴别十二指肠GIST与胰头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价值。

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GIST和25例胰腺NET进行术前增强CT检查。CT图像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计算截断值,确定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CT鉴别征象。

结果:CT显示十二指肠GIST与胰头NET相比,肿瘤中心更加靠近十二指肠,且以实性为主(p<0.05)。十二指肠GIST大于胰头NET(3.3±0.9 cm vs 2.5±1.1 cm,P=0.03)。十二指肠GIST动脉期CT值(112.9±17.9HU vs. 137.4±32.1HU,p<0.01)低于胰腺NET,而延迟期CT值(94.3±7.9HU vs. 84.9±10.4HU,p<0.01)高于胰腺NET。以动脉期(30秒)CT值≤135HU为阈值诊断十二指肠GIST敏感性76%,特异性94.1%,准确性83.3%;以延迟期≥89.5HU的CT值诊断十二指肠GIST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1.8%,准确性76.2%。

结论:肿瘤中心位置、大小、纹理及增强特征是术前CT鉴别十二指肠GIST和富血供胰头NET的重要特征。

一篇比较贴地气的文章,研究了一个临床实践中容易混淆的问题,十二指肠GIST和胰头NET的鉴别诊断。入组病例规范,包括了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个增强时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肿瘤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幅度不同,进而借此进行鉴别并得到了各自的诊断准确性,可惜没有进一步联合两个指标,或可得到更佳的结果。文中提出了多平面重组MPR在此部位肿瘤鉴别的重要意义,冠状位有利于起源脏器的区分,对我们的临床应用是一个重要提示。本文没有关注血供来源对于两者鉴别的价值,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

6、鉴定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敏感性相关的关键miRNA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microRNA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atinib

Zhang Z, Jiang NY, Guan RY, et al

1.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2.Respiratory Medicine,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hina;

3.General Surger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China

Neoplasma. 2018 Sep 19; 65(5):683-692. doi: 10.4149/neo_2018_ 170906N575.

IF:1.69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来源的肿瘤。虽然伊马替尼被认为是GIST具有突破性治疗效果的药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它产生了耐药。本研究的目的是在GIST患者中寻找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的关键微小RNA(miRNA)。我们首先从基因表达库(CEO)中下载编号为GSE63159和GSE45901两个微阵列表达谱数据集,然后寻找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的差异性转录的miRNA。随后,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lncRNA-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最后,确定显著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的关键miRNA以及它们的靶基因通路。结果显示,在GSE63159数据集中发现20个差异性转录的miRNA(7个显著上调和13个显著下调),而在GSE45901数据集则发现23个差异性转录的miRNA(8个显著上调和15个显著下调)。其中在lncRNA-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中发现5个关键miRNA和109个靶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发现差异性转录miRNA的靶基因参与多个信号通路,例如粘附斑激酶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在这5个miRNA中,hsa-miR-28-5p 和 hsa-miR-125a-5p过度转录与GIST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耐药更加显著相关。此外,hsa-miR-28-5p 和hsa-miR-125a-5p可能参与了GIST的疾病进展,它们或许可以作为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预后指标。

结直肠科

伍小军 教授

彭健宏 博士

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耐药一直是困扰整个GIST治疗界的全球性难题。既往研究表明GIST原发性耐药的产生与PDGFRA 18外显子D842V突变有关,而继发性耐药则由c-KIT基因13、14和17外显子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继发性突变导致的。然而单纯的c-KIT基因突变尚未完全解释伊马替尼治疗GIST耐药的问题。更多的与伊马替尼治疗GIST耐药的分子机制尚需要探索。

本研究是国内学者从miRNA的角度利用生物信息的方法初步探索GIST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不仅发现了两个与GIST耐药显著相关的miRNA,即hsa-miR-28-5p和 hsa-miR-125a-5p,同时给我们描绘了两者的靶基因网络。从基因网络图可以看出,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耐药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生物学过程,涉及非编码RNA的差异转录以及其对编码基因的调控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单基因或者单个信号通路已经无法出色阐明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耐药问题。从这项研究延伸给我们的最大临床提示是富集并检测更多的有效分子标志物有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判断GIST耐药的风险,基于该风险来可对高耐药风险的GIST患者展开治疗和研究:

1)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初始接受或者继续接受伊马替尼的治疗值得谨慎思考并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证;

2)即使接受或仍然接受伊马替尼的治疗,应该予以更加密切的随访检查,一旦发现肿瘤进展,及时给予二线治疗;

3)根据伊马替尼耐药相关的分子靶点研究逆转其耐药的药物,予以同步治疗。

总而言之,解决GIST耐药问题依然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任重道远的工作。

7、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副反应之间的联系

Association of Imatinib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Qiang Zhang, Jianghao Xu, Yi Qian, Liang Chen, Qingya Li, Kangjing Xu, Ming Chen, Luning Sun, Zhongyuan He, Xiaofeng Sun, Yongqing Wang, Hao Xu*, Zekuan Xu*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Mol Cancer Ther. 2018 Oct 3. pii: molcan. doi: 10.1158. [Epub ahead of print]

IF 5.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为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关系及遗传多态性对服用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ADRs的影响,对129例连续接受IM治疗的GIST患者进行了观察。在入院时记录临床、病理和基因型信息,并以设计的时间收集血液样本。采用LC-MS/MS法检测血浆中Im的浓度,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ADR进行评价。十三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可能与ADRs相关。129例接受IM治疗的GIST患者的平均血浆谷浓度为1.45±0.79ug/ml,平均峰值浓度为2.63±1.07ug/ml,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水肿、呕吐、疲劳与I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600 mg/d治疗组的IM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随着IM浓度的增加,水肿、呕吐和疲劳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IL13基因rs1800925和CXCL14基因rs7716492突变分别与白细胞减少和皮疹的发生有关(P<0.05)。这可能是预测IM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结果对伊马替尼在GIST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简评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

胃肠外科

徐皓 教授

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包括有单核苷酸的缺失、插入、重复与置换四种类型,SNP通常指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129位间质瘤病人血药浓度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GIST患者发生水肿、呕吐的风险越高;接着对于其中65位病人的血样进行基因分析,得出IL13 rs1800925位点发生C > T突变的患者白细胞发生率显著下降,CXCL14 rs7716492位点发生C > A突变的患者皮疹发生率显著升高的结论。虽然总体样本含量偏少,尤其是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人数目较少,因此得出的结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范围继续探索。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制定精准高效的治疗策略,在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是抗肿瘤药物治疗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加上目前关于间质瘤的SNP研究开展尚少,相信若继续扩大样本含量,可以建立起间质瘤相关的数据库,为间质瘤的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8、瑞戈非尼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不良事件风险: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Adverse events risk associated with regorafe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olid tumors: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Yin X, Yin Y, Shen C, 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Onco Targets Ther. 2018;11:6405-6414.

IF:2.656

背景:瑞戈非尼是一种新型多激酶抑制剂(MKI),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难治性胃肠道间质瘤以及其他实体瘤恶性肿瘤。然而,与瑞戈非尼相关的不良事件(AEs)尚未被系统地研究。因此,我们进行了meta分析,以确定晚期实体瘤患者中与瑞格非尼治疗相关的AEs。

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7年9月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ASCO年会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仅纳入评估瑞戈非尼在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RCTs。根据纳入研究的异质性,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发病率,相对风险(RR)和95%CI。

结果:共纳入6项RCTs的2,065名患者,其中1,340名患者接受瑞格非尼治疗,725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了16种全级别AEs和15种严重AEs与瑞格非尼的关系。结果显示,手足皮肤反应(HFSR; 54%),腹泻(33%),疲劳(32%),高血压(31%),口腔粘膜炎(28%)和厌食(23%)是最常见的临床AEs。最常见的严重(等级≥ 3)AEs为HFSR(16%),高血压(13%),疲劳(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ST; 6%)和低磷血症(6%) 。合并RR表明,瑞格非尼的使用与AEs风险正相关。基于先前MKI治疗的亚组分析显示,此前的MKI治疗与所有级别厌食症的发生率增加相关(P = 0.03),并且严重AST升高的发生率降低(P = 0.04)。然而,基于肿瘤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在比较CRC或非CRC患者中所有级别和严重AEs的RR时,未发现显着差异。

结论: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瑞戈非尼相关的AEs。了解这些AEs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简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胃肠外科

张波 教授

瑞戈非尼自2012年9月起陆续被FDA获批准用于结直肠癌(mCRC),晚期GIST,以及接受过索拉非尼停止响应的HCC患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于2017年3月起瑞戈非尼被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陆续批准其用于治疗mCRC,GIST及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作为一种新型TKI药物,掌握并处理好它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本团队进行了这项研究。研究纳入自2004年1月至2017年9月之间所发表的RCTs,系统的分析了瑞戈非尼相关AEs,显示瑞戈非尼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AEs主要集中在HFSR、腹泻(33%),疲劳(32%),高血压(31%),口腔粘膜炎(28%)和厌食(23%)。总体而言, 瑞戈非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AEs。对于接受瑞戈非尼治疗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要进行相关项目的身体检查,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能识别早期反应,做出有效处理,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反应情况,定期评估,医患之间应保持频繁及有效的医患沟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所致风险。

本研究的以下缺点也值得注意:

1)本研究为基于研究水平的数据(aggregate data)的meta分析,而非个体病例数据( individual patient data,IPD)Meta分析,未获得每个受试者数据。

2)纳入研究的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版本存在差异,也是潜在的异质性来源。

9、中国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Chinese patients

Yang ML, Wang JC, Zou WB, Yao DK.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ncol Lett. 2018 Oct;16(4):4905-4914. doi: 10.3892. Epub 2018 Aug 17.PMID:30250556

IF:1.664

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表现各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回顾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长征两家医院病理数据库和病例资料中检索到的182例GIST病例。回顾了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治疗、病理特点和随访资料,并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生存分析。其中73.1%位于胃内,最常见的三种症状包括腹痛(30.2%)、消化不良(23.1%)和胃肠出血(21.4%)。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大(P <0.001),核分裂象高(P <0.001),肿瘤局部浸润/转移(P <0.001),SMA表达阴性(P = 0.009)和姑息性切除(P <0.001)的患者OS较差;非胃来源GIST(P <0.001),肿瘤直径大(P <0.001),核分裂像高(P = 0.004),肿瘤局部浸润/转移(P <0.001)和姑息性切除(P <0.001)与RFS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核分裂象[风险比(HR = 3.761,P = 0.015)]和肿瘤局部浸润/转移(HR = 3.916,P = 0.010)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胃来源GIST(HR = 4.740,P = 0.002)和肿瘤局部浸润/转移(HR = 4.009,P = 0.004)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人群中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流行病学的资料。非胃来源、高核分裂像和治疗前肿瘤转移或局部浸润被确定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简评

浙江省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

朱玉萍 教授

这是一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长海长征医院4年间诊治的12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最主要的结果是非胃来源、高核分裂像及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治疗前肿瘤转移或者局部浸润)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文章整体的框架和套路中规中矩,作为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与现有评估胃肠间质瘤危险度的相关因素如肿瘤大小、核分裂像、部位、肿瘤是否破裂等基本一致,在外科手术方面,腔镜手术安全性与开放手术接近,由于并非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倚,但文章给我们的最大提示是肿瘤部位、核分裂像在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评估中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免疫组化中发现SM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根据以往发表的文献来看,SMA的表达在某些特定的GIST人群中存在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侵袭性生物学行为这一概念,定义为治疗前存在肿瘤转移或者局部浸润,指的是术中存在腹腔内转移或者侵犯周边脏器,相当于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在临床实践中此类病人的预后确实不佳。另外从研究的结果看,肿瘤部位、核分裂像、肿瘤大小等在临床治疗中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于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现有CT、PET-CT、MRI、穿刺技术、基因检测等术前诊断的前提下,给予精准的术前辅助治疗,能降低术中肿瘤破裂及提高完整切除的概率,能更好的降低患者复发的风险。

10、位于后纵膈的巨大的胃间质肿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Giant gastric stromal tumor mimicking as a posterior mediastinal mass

Yin X, Shen C, Yin Y, 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Medicine (Baltimore). 2018;97(41):e12816.

IF: 2.028

理由: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进入纵隔胃肠道间质瘤罕见,主要发生于食道。

患者:一位68岁的吞咽困难患者,诊断提示巨大的后纵膈肿块。

诊断:CT引导下穿刺活检提示肿块为GIST。

干预措施:完全切除肿瘤、食管下部以及胃底。

预后:随访48个月后,患者存活,无任何肿瘤复发的证据。

经验教训:本例着重于GISTs在后纵隔肿块中的鉴别诊断。

食管胃结合部的GIST很少向胸腔及纵膈内生长,本例表现极为特殊,以巨大后纵膈肿块收入胸外科后,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才最终确诊。该例报告主要是给大家展示这一少见的生长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胃肠道外的肿块需拓宽诊断思路, 必要时需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本例患者病检提示GIST,但是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受术前药物治疗,因此直接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食管下部和部分胃底。

11、一个四个月大小的男孩罹患结肠系膜来源胃肠间质瘤

A 4-month-old boy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mesocolon

Jing X M.D, Meng X M.D, Ph.D, Gao Y M.D, Ph.D, Yu J M.D, Ph.D, Liu B M.D, Ph.D.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dong 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Cancer Biol Ther. 2018 Sep 25:1-7. doi: 10.1080. 1504719.

IF: 3.373

胃肠间质瘤在儿童患者发生非常罕见,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和成人患者相距甚远。儿童GIST患者通常缺乏C-KIT和PDGFRA的基因突变。至今,医学界仍然没有为儿童特别是婴儿GIST的诊治制定出临床诊治指南。 因此,我们报告了一例4个月大小的婴儿罹患结肠系膜起源的GIST,同样也没有KIT/PDGFRA的突变。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回顾了儿童GIST的临床、生物学和基因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重新思考一些可能影响临床诊疗的相关问题。

简评

浙江大学医院附属

邵逸夫医院

钱浩然 教授

上述文章是一篇个案报告。首先借花献佛,把作者参考的一些数据列出和大家分享。第一:年轻人罹患GIST的概率很低,根据文献,低于20岁GIST的患者仅占所有GIST患者的0.4%,低于14岁的GIST患者年发病率为0.02/百万。第二:和成人GIST不同,儿童GIST发生有性别倾向,女性患者占70%。第三:儿童GIST在光镜下的形态以上皮样最为常见,而非梭形。第四,超过85%的儿童GIST基因没有KIT和PDGFRA突变,比例和成人正好相反。

回到文章本身。文中描述了一个4个月的婴儿GIST患者的诊疗经过,4个月的治疗,手术、一代和二代基因测序、伊马替尼的治疗,直至4个月后患儿死亡。粗读后发现疑问很多,其一肿瘤发生部位非常见的胃而是结肠系膜;其二是个男孩,而非常见的女孩;其三SDHB免疫组化阴性但没有明显肿大淋巴结且预后很差,这个和常见的SDHB缺陷的GIST有所不同;其四,在不知道具体测了那些基因的情况下,告知有CCND2和PTCH1突变。带着这些疑问,我把目光再拉回到原点,这个患儿GIST的诊断仅仅是CD117阳性,而DOG-1是阴性的,KIT和PDGFRA基因也是阴性。所以我必须要毕恭毕敬的向作者提出自己的疑惑:会不会根本就不是GIST呢?

最后,我个人向不幸的患儿和他的父母表示我最为真诚的敬意!

12、个案报道:胃GIST合并腹腔和腹膜后脂肪肉瘤

Coexistence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ntro-abdominal and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 –a case report

Yong Zhou, Xu-Dong Wu, Quan Shi, Chuan-hai Xu, Jing Jia

江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BMC Cancer 2018, 18:968.

IF: 3.288

背景:胃肠间质瘤(GIST)、腹内和腹膜后肿瘤是不同细胞来源的不同肿瘤,其共存相对少见。

病例介绍:男性患者,主诉饱胀感两月,上消化道(GI)内镜显示胃体大弯侧肿瘤突入胃腔。CT显示胃、腹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块并存。行胃肿瘤楔形切除术,腹腔内及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学检查提示胃GIST、腹内和腹膜后粘液样脂肪肉瘤。

结论:虽然GIST和脂肪肉瘤均为间叶源性肿瘤,但同时发生胃GIST、腹内和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文献中首次报道。

百家争鸣

1、长非编码RNA HOTAIR在高危GIST中表达上调且可调节某些基因的DNA甲基化谱

Long noncoding RNA HOTAIR is upregulated in an aggressive subgroup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and medi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Bure I, Geer S, Knopf J, et al.

Diagnostic Molecular Pathology, Institute of Pathology, Friedrich Alexander University, Erlangen, Germany.

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8 Nov;57(11):584-597. doi: 10.1002

IF:3.362

作者在67例GIST组织中发现,长非编码RNA HOTAIR表达水平与复发风险、核分裂像及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并在体外细胞中证实GIST细胞中内源性HOTAIR比较也较高。基于此,作者下调了两株GIST细胞中HOTAIR表达,芯片检测发现,细胞中HOTAIR表达下调会引起众多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改变,为了探讨基因转录水平改变的可能机制,作者又进行了两株细胞的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分析,结果发现HOTAIR表达下调会诱导部分CpG位点的高甲基化,同时也会诱导部分CpG位点的低甲基化,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综合两株细胞中的结果,共有13个基因的甲基化模式发生明显改变,作者又对其中改变最明显的两个基因DPP4(高甲基化)和RASSF1(低甲基化)进行了验证。

从目前众多的该类文章说明,曾经被认为是“垃圾”序列的非编码RNA得到了重视,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单看该文章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3.362)貌似只比刚点评完的文章发表杂志影响因子(2.656)高一点点,但该文章所提供的信息确要丰富很多。该文章结果提示,HOTAIR表达会影响GIST的DNA甲基化谱,为表观遗传类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线索。但基于研究结果,发挥调节作用的非编码RNA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尚需判断好众多靶分子的整体甲基化偏向,方可估量甲基化类药物的可用性,毕竟大部分针对甲基化的药物是非特异性的。

2、靶向FGF信号通路使伊马替尼在体内体外对胃肠间质瘤重获敏感性

Targeting of FGF-Signaling Re-Sensitize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to Imatinib In Vitro and In Vivo

Sergei Boichuk , Aigul Galembikova, Pavel Kopnin,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Kazan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Russia

Molecules 2018, 23, 2643

IF: 3.098

研究在细胞系与小鼠模型中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GF/FGFR)通路活化在耐药GIST中的意义,并评估抗FGFR1-3的特异性抑制剂BGJ398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在继发耐药GIST中的作用。在耐药小鼠模型中,伊马替尼单药、BGJ398单药均仅显示出轻度的抑瘤作用,但在伊马替尼与BGJ398联合给药组中,小鼠模型的GIST肿瘤退缩了90%,并出现了组织病理学的有效改变,同时,通过Ki67染色,发现联合治疗显著降低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研究认为FGFR通路的抑制可能克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的继发耐药。

FGF/FGFR通路在多种实体瘤中证实了其参与肿瘤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同时FGFR抑制剂对FGFR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显示出了高效的治疗作用。在GIST领域中,Kit基因的继发突变被认为是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主要机制,同时仍有近半数患者在耐药发生时并未检测到Kit基因的继发突变,从本研究结果看,FGF/FGFR通路的活化可能是除Kit基因继发突变之外的其它耐药机制之一,这种驱动基因被抑制后,下游或旁路信号通路被激活是很多种实体瘤耐药的主要机制。多个信号通路的联合抑制一直是学术界针对耐药GIST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伊马替尼联合PI3K抑制剂、联合HSP90等在既往临床研究中均有开展,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联合治疗必然增加治疗的毒性,(2)下游或旁路通路被抑制后,往往仅能获得短暂的肿瘤抑制,而后会再次发生其他通路的激活导致肿瘤再次增长。上述两个问题也是这种治疗策略被困扰的主要难题,因此,这种问题在FGF/FGFR通路被抑制后很可能会同样面对。想起了令人头痛的“小强”,无论在它们出没的各种路口撒药围追堵截,也只能除去少数,而留下那些越来越狡猾的小强总能找到其他方法存活并继续疯狂繁殖!怎么办?估计控制它们的办法只有劝小强们施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螂”策了!

3、胃及食管上皮下病变在对比增强超声内镜下的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Characterization of subepithelial lesions of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by contrast-enhanced EUS: A retrospective study.

Pesenti C, Bories E, Caillol F, Ratone JP, Godat S, Monges G, Poizat F, Raoul JL, Ries P, Giovannini M.

1 Endoscopic Unit; 2 Pathology Unit; 3 Oncology Unit, Paoli Calmettes Institute, Marseille, France.

Endosc Ultrasound. 2018 Sep 26. doi: 10.4103. [Epub ahead of print]

IF: 3.323(2017)

背景及目的: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SELs)少见,并且难以准确描述它们。近年来,对于胰腺肿物和淋巴结受累病灶除了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技术,对比增强超声内镜(CE-EUS)和弹性成像技术也被报道可以成功作为补充检查手段。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CE-EUS是否可以鉴别SEL与恶性病变,笔者介绍了应用SonoVue®造影剂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回顾性经验体会。

病人与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14年9月的14例接受了SonoVue®CE-EUS检查的胃或食管SEL患者(5例男性,9例女性;中位年龄64岁,范围31-80岁)。包含了3例食管病变和11例胃部病变。平均肿瘤直径为30mm(范围11-50mm)。患者就诊疾病的原因包括:贫血(5例),吞咽困难(1例),腹痛(4例),GIST术后随访阶段发现(1例),以及3例在胃镜中意外发现(3例)。在内镜图像中,10例表现为低回声且位于第四层(固有肌层),4例位于第二层或第三层(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对比增强在早期(几秒钟后)和晚期(>30秒)分别进行评估。最终病理诊断来自于超声内镜穿刺活检(9例应用19号空针穿刺,1例来自22号空针穿刺),切除标本(3例),或者内镜下深部组织活检(1例)。病理检查包括了鉴别免疫组化检查(包括C-kit基因检测、CD-117、CD-34、desmin、DOG-1、α-smooth actin、caldesmon、PS-100免疫组化和Ki-67抗体分析)。

结果:最终诊断包括平滑肌瘤(4例)、GIST(5例)、神经鞘瘤(1例)、Helvig炎性肿瘤(1例)、异位胰腺(2例)和纤维瘤(1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5例GIST病灶在早期和晚期成像中均增化,而其余8例病灶均未显示任何强化。只有1例平滑肌瘤呈不均匀强化。

不足: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并且病例较少。

结论:对于胃和食管的SEL,SonoVue®造影可以作为内镜成像技术鉴别GIST(早期和清晰强化)和其他SEL(极少或不强化,如平滑肌瘤、异位胰腺等)的补充检查手段。这些结果与之前报道的类似小样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些发现。

简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高志冬 副教授

看到这篇文章,眼前一亮,我们中心也在设计开展相关的研究。这是一篇关于超声内镜技术用于诊断SEL肿瘤的影像学研究,尽管只有14例胃和食管SEL病人,以往类似的研究也有报道,文章很简短,数据结果也不特别复杂,但所有病人都有完善的临床特征、影像数据和病理结果也是难能可贵吧。所以即使是小样本的研究,只要资料保存齐全完整、文章撰写认真以及运气不错的话,也可以发在3分以上的SCI期刊上。

SEL中胃肠间质瘤占有一定比率,由于此类肿瘤有转移的恶性潜能,因此如何进行准确鉴别非常重要。超声内镜技术是最常用的检查SEL的手段之一,但即使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EUS的诊断准确率也在43%-82%之间,我们中心也常常遇到初诊GIST的患者,即使做了超声内镜和CT检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病理为其他类型良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等,所以笔者单位目前正在设计开展相关提高SEL术前诊断准确率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其中就包括了CE-EUS的内容,如果兄弟医院有愿意与我们合作研究的,请私聊,万分欢迎。

造影增强超声技术通过静脉弹丸式推注造影剂,利用人体组织明显不同的回声特性和显著的声阻抗差异,使病灶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从而成像的技术。CE-EUS则将这一技术拓展到了超声内镜领域。CE-EUS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一样,可以更好的判断病灶性质,并且可以更好地引导EUS-FNA的实施,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无法穿刺的病灶可以对诊断进一步补充。2001年Becker等首次CE-EUS技术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近年来已成熟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超过90%。关于这一技术应用于GIST诊断的报道不多。2011年,日本学者Sakamoto等前瞻性研究首次报道了2007至2009年58例接受CE-EUS检查并且有病理结果的胃十二指肠SEL患者,其中GIST患者35例,29例最终做了手术切除。根据肿瘤内部不规则的血管形态特点,CE-EUS诊断GIS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以达100%、63%和83%,而对于诊断高危GIST的敏感度更是达到了100%。随后2012年德国学者Kannengiesser等回顾性分析了2010至2012年的17例经CE-EUS检查并且有病理结果的胃和食管SEL患者,其中8例为GIST患者,结果发现高强化的病变均为GIST,而不强化或低强化的为其他病灶。本文来自法国学者的文章进一步印证肯定了上述研究CE-EUS对于鉴别GIST的意义。

4、未被充分利用的胃肠道间质瘤外显子突变分析

Underuse of exon mutational analysis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rtholomew AJ, Dohnalek H, Prins PA, et al.

Georget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J Surg Res. 2018 Nov;231:43-48. doi: 10.1016.

IF: 2.051

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成为已切除高复发风险和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指南推荐治疗。外显子突变分析(EMA)用于告知治疗前对TKI的反应,并可预测总体预后。尽管有这些好处,但EMA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其对TKI治疗决策的影响仍未得到探索。

材料和方法:从2006年至2017年接受GIST治疗的104名患者建立了一个回顾性队列。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表明,所有接受TKI治疗的患者都应考虑EMA,以确定可能或不太可能对治疗有反应的基因类型。我们首先跟踪指南推荐EMA的使用以及随后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然后对胃肠道肿瘤内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EMA作用。

结果:在104名GIST患者中,54名(52%)接受了TKI治疗。其中,只有22人(41%)获得了EMA。通过EMA告知,治疗决策包括59%继续接受原始TKI治疗,32%转为替代TKI,9%停止或未接受TKI治疗。虽然92%的医生表示EMA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但只有62%的医生表示他们“经常”或“总是”使用它来告知治疗决策。

结论:接受TKI治疗的GIST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综合癌症中心接受了EMA。尽管比例很低,但在进行此项检测时,EMA指导了41%患者的治疗决策。医师调查回复表明,针对医生的教育干预和电子病历提醒可以提高EMA的使用率。

胃肠间质瘤之所以成为靶向治疗的标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发病机理明确—KIT/PDGFRA突变,针对这些突变的相关TKI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因此KIT/PDGFRA突变的外显子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同的突变类型不仅能指导选择药物还能预测药物反应和提示预后,在临床决策中作用明显。在国内,GIST基因检测越来越普遍,给临床带来了很多的获益,然而,据笔者统计CN-GIST研究小组国内大的医疗中心的基因检测率仍然较低,大约58-60%的检测率。而这篇文章揭示,即便是头号医疗强国美国,尽管超过90%的医生认为基因检测非常重要,临床上也仅41%的患者接受了外显子分析,这其中也仅有62%的医生时常根据基因类型来选择治疗策略。当然,这也是一个小样本的调查,并不能代表美国的整体现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不是完全依靠外显子分析进行选择药物治疗,还需要综合病史、病理结果、治疗经过和药物反应等等一系列的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后进行决策。

5、肿瘤数字化掩蔽可精确患者分类:基于Ki-67评分的胃肠间质瘤研究

Tumor Digital Masking Allows Precise Patient Triaging: A Study Based on Ki-67 Scoring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Lewitowicz P, Matykiewicz J, Chrapek M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Jan Kochanowski University in Kielce, Kielce, Poland

Scanning. 2018 Sep 2;2018:7807416. doi: 10.1155/2018/7807416

IF: 0.994

背景:技术进步不断提供尖端工具,以加强诊断能力。胃肠间质瘤属于间充质肿瘤家族,其中患者分类仍然基于传统标准,例如有丝分裂计数,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人眼的局限性和有丝分裂图形计数区域选择的随机性迫使我们寻求更客观的解决方案,如数字图像分析。目前,增殖活性的标记正在成为许多癌症中的常规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传统的基于有丝分裂比的预测方法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的数字图像分析进行比较。

方法:招募了57个符合条件的病例。执行先前进行的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数字分析。数字标签同样涵盖了热点和非热点。

结果:我们注意到增殖活动的显著多样性,结果表明6.5%的Ki-67(在热点中计算)是低等级GIST的最佳截止值。 ROC分析(AUC = 0.913; 95%CI:0.828-0.997,p <0.00001)和优势比(OR = 40.0,95%CI:6.7-237.3,p <0.0001)指出Ki-67 16% 为非常高级(5-6组)界值。在肿瘤数字地图的帮助下,我们揭示了错误选择分析领域可能导致的错误。我们证实Ki-67评分与可用作额外生物标志物的细胞内代谢水平一致。

结论:肿瘤数字掩蔽是可重复和客观标记,是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核形状,轮廓,大小等的软件调整有助于省略其他Ki-67阳性细胞,尤其是小淋巴细胞。我们的结果表明Ki-67是GIST的良好生物标志物,但同时,我们注意到使用的数字方法存在显着差异,这可能导致明确的结果。

众所周知,核分裂数几乎是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预测最重要的指标。然而,这么一个重要的指标,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同一位患者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数值可能会有差别,甚至有时候差别较大,这是因为核分裂数受很多客观因素(eg:目镜不同)和主管因素影响(eg:如何增值最活跃的区域,定义核分裂),因此造成了结果可重复性稍差。业内一直期待有个客观、稳定的方案去判断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该项研究中,作者使用Ki-67 作为标记物,寻找出了6.5%作为辨别高和低增值活性的界值,而16% 作为非常高增值活性的界值。Ki-67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指标由来已久,在胃肠间质瘤领域,国内的曹晖教授团队和笔者都曾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不谋而合的是,都将Ki-67 界值6-8%作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分界线。尽管Ki-67具体如何使用,如何选择恰当的界值,仍需要更多的探讨,但是这些探索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客观、可重复的方法,或许对临床有一定的帮助。

6、一项与胃间质瘤(GIST)复发或转移相关的预后因素的队列研究

A cohort study of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of stomach

Supsamutchai C, Wilasrusmee C, Hiranyatheb P, et al.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culty of Medicine Ramathibodi Hospital, Mahidol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

Ann Med Surg (Lond). 2018 Aug 18;35:1-5. doi: 10.1016. 08.010. eCollection 2018 Nov

IF: 0.63

目的: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核分裂象和肿瘤大小。本研究探讨胃原发性GIST的复发和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目的是评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素,次要目的是分析根治性切除后复发和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根治性胃GIST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免疫组化CD34,DOG1或KIT(CD117)阳性为诊断标准。分析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中包含68例接受根治性切除并被确诊为胃GIST的患者。20例(29.41%)出现复发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31.95个月。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部分胃切除术。大小为0-5cm、5-10cm和>10cm的肿瘤,核分裂象≤6 HPF或核分裂象>6 HPF时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当肿瘤大小为6-10cm时,核分裂象≤6HPF的患者比核分裂象>6HPF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147)。

结论:决定胃GIST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是高核分裂象。腹痛患者可被怀疑患有晚期疾病。手术方式和肿瘤大小与胃GIST复发或转移无关。

简评

天津肿瘤医院

病理科

孙燕 教授

目前,我们仍旧推荐大家依据改良的NIH危险度评估标准,通过分析原发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部位及肿瘤是否破裂,对GIST的危险度进行评估。

7、胃肠道间质瘤骨转移的细胞学研究

Cytological Finding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Derived Bone Metastasis

Kanda H, Furuta N, Takazawa Y,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Cancer Institute of the Japanese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JFCR), Tokyo, Japan.

Acta Cytol. 2018 Sep 25:1-6. doi: 10.1159/000492709.

IF: 1.562

目的: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应该快速并且微创。因此,在骨肿瘤的诊断中,细胞学检查比组织学检查更有用。本研究为了明确细胞形态学表现是否可用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骨转移的诊断,对以前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17年在“癌研有明医院”获得的4例GIST骨转移患者的7个病灶的细胞学标本。

结果:所有病例在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之前,临床都怀疑GIST骨转移,因为患者都有其他部位的转移性病变,并且在影像学检查中均发现特征性的溶骨性改变。虽然观察到多种形状的细胞,但在所有细胞学样本中均可观察到梭形细胞增殖。细胞多形性不明显。观察到了特征性的细胞核。所有病例均可诊断为GIST骨转移。

结论:细胞学检查可用于诊断GIST骨转移。

GIST骨转移较为少见。GIST骨转移为溶骨性病变,最常见于脊柱和骨盆。在该文的病例中,所有病例在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之前临床均怀疑GIST骨转移。虽然GIST骨转移的细胞具有多种形态,但其细胞核的形态是基本一致的,并且转移性的GIST细胞倾向于彼此分离。最终,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确诊GIST骨转移。因此,该文提示,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GIST骨转移;同时,临床信息对GIST骨转移的诊断也十分重要。

8、一项通过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芯片筛选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疗效相关体系特征的探索性实验

An exploratory study by DMET array identifies a germline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imatinib response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Ravegnini G, Urbini M, Simeon V, Genovese C, Astolfi A, Nannini M, Gatto L, Saponara M, Ianni M, Indio V, Brandi G, Trino S, Hrelia P, Biasco G, Angelini S, Pantaleo MA

Department of Specialized, Experimental and Diagnostic Medicine, Sant’Orsola-Malpighi Hospital, University of Bologna, Bologna, Italy

Pharmacogenomics J. 2018 Sep 20. doi: 10.1038/s41397-018-0050-4. [Epub ahead of print]

IF:2.302

伊马替尼是胃肠道转移性/不可切除间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尽管IM给GIST患者带来极佳的疗效,多数患者确实都会发生疾病进展。本研究旨在理解种系DNA多态性在描述IM临床反应和毒性方面的作用。特别地,用DMET芯片一组患者的231个ADME过程中的1936个突变,并在49例GIST患者中进行验证。共发现6个SNP-ABCB4 rs1202283, ABCC2 rs2273697, ABCG1 rs1541290, CYP11B1 rs7003319, CYP7B1 rs6987861和NQO1 rs10517与伊马替尼疗效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明确了其中三个SNP- ABCB4 rs1202283, ABCC2rs2273697和NQO1 rs10517与疗效显著相关,并纳入基因预测模型。我们确认这些SNP可以根据IM治疗的进展风险进行分层。综上,我们根据GIST患者的基因型识别了一种IM治疗疗效的种系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将GIST患者按照疾病进展的低风险和高风险进行分类。

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重要内容,SNP的研究在高危群体的发现、疾病基因鉴定、药物设计和测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通过34例晚期GIST患者的DMET芯片分析,得到与生存和药物毒性相关的SNP,并在49个患者中进行验证。文中的数据处理规范和模型建立科学,整个数据挖掘过程需要较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就结果而言,作者建立了GIST患者临床进展的模型,为临床进行患者管理提供新的思考。但是由于测序数据仅来源于34例患者,整个预测体系是否能在大样本中得到验证尚未可知,故基于本研究进行的前瞻性研究非常必要。此外,笔者注意到本研究由药学与生物技术方向,医学统计方向、基础医学方向以及转化医学方向的研究者共同完成,再一次提示我们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能力提升还是团队建设,多元化跨界能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

9、食管胃间质瘤可行胸腔镜切除术吗?

Is There a Place for Thoracoscopic Enucleation of Esophage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ohen C, Pop D, Icard P, Berthet JP, Venissac N, Mouroux J.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de Nice.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8 Sep 28. doi: 10.1055/s-0038-1670662.

IF:0.09

背景:食管胃肠间质瘤(E-GIST)在所有GIST中小于1%。较低的发病率导致难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其治疗仍具有争议。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低危至中危E-GIST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经VATS治疗的患者,并文献回顾。

结果:共纳入五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3岁(4~79岁)。三例患者因吞咽困难被诊断出,另外两名患者被偶然诊断。通过免疫染色证实肿瘤CD117阳性。所有E-GIST的核分裂数均很低(≤5/50HPF)。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5年,无复发。

结论:因为术后发病率/死亡率低,其对于中低级恶性肿瘤的预后可,胸腔镜E-GIST切除价值较高。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旨在研究微创治疗E-GIST。我们评估了VATS切除低危至中危E-GIST的可行性。

该研究评估了VATS切除E-GIS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肯定了VATS对于E-GIST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然而回顾性研究的本质降低了该研究的证据等级,希望未来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探讨该问题。E-GIST的外科治疗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手术径路和方式, 同时也依赖医疗硬件条件以及术者的评估、经验和习惯。VAT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因此, 对于中低危的小E-GIST可选择VATS切除,同时也应当注意治疗应当强调个体化,注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不要一味追求VATS。

10、接受长期TKI治疗的GIST患者的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生理经济负担的横断面研究

Caregivers of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GIST): a cross-se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ir distress and burden

Langenberg SMCH, Reyners AKL, Wymenga ANM, 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 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Nijmegen , Nijmegen , The Netherlands.

Acta Oncol. 2018 Oct 3:1-9. doi: 10.1080. [Epub ahead of print]

IF 3.473

背景:GIST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TKI治疗,对于患者及其家属也会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接受TKI治疗超过6个月的GIST患者及其家属,就人口统计一般情况,心理评估,伴随疾病,社会支持和婚姻满意度等方面,以问卷表形式收集数据。家属同时接受生理经济负担问卷表。我们分析轻/中度和严重生理经济负担的家属以及轻度和严重心理压力的家属之间的差异。

结果:61对患者及其家属可评估,家属的中位年龄为60岁,66%为女性,78%为患者的配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岁,43%为女性。严重生理经济负担的家属约占10%,常伴有心理状态差、易感乏力、综合健康状态较差和心理压力较高,常见于非配偶关系的家属、TKI治疗相关的副作用较严重的患者家属,需要接受较多照顾者的家属和家里还有其他患者需要照顾者。而心理压力巨大的家属约占23%,常见于家里还有其他患者需要照顾者,他们常伴有较高的生理经济负担、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较低、生理心理问题较多、易感乏力和综合健康状态较差。

结论:一部分GIST患者的家属可出现健康相关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医生和社会的充分关注。

简评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胃外科

周烨 教授

随着靶向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原发性患者甚至是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的改善,GIST已有变成慢性疾病的趋势。尽管GIST的靶向治疗药物都为口服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但是对于需要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而言,多为原发性高危患者或者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家庭成员同时也要和患者共同去承担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恐惧;由于靶向治疗每年需要支付药物费用,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照看患者所需要付出的体力和精力,而这些压力常常会导致家属出现心理性问题,甚或转化为生理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当然这部分家属比例相对较低,当然我们在门诊中也可以看到随着疾病治疗年限的延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其心理问题要较刚接触疾病时有所改善。不禁想到在韩国和美国的癌症中心学习时,看到他们的门诊中有许多科普小册子,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而且还有相应的心理咨询门诊。可喜的是我们中心及全国其他中心都会定期开展患者宣教会,也有相应的科普小册子,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知识,这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早日回归社会。但是在我们对于心理咨询或干预性治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心理问题,实际上其本身也是一种应激反应,不仅是GIST,其他恶性肿瘤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全方面的关注和帮助。

11、托卡尼磷酸(PalADIAB®)治疗犬胃肠道间质瘤的回顾性评价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oceranib phosphate (Palladia®)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f dogs

Erika P. Berger, Chad M. Johannes, Albert E. Jergens, Karin Allenspach, Barbara E. Powers, Yingzhou Du, Jonathan P. Mochel, Leslie E. Fox,Margaret L. Musser.

兽医临床科,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Ames,爱荷华

J Vet Intern Med. 2018 Oct 11. doi: 10.1111. [Epub ahead of print]

IF:2.185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犬少见的肠道肿瘤。有关GIST在狗的辅助治疗的文献稀少。高风险GIST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辅助治疗敏感。

目的:回顾托卡尼磷酸在犬GIST中的应用情况,并初步评价其可能的生物学活性。第二个目的是评估患者和肿瘤特征的预后价值。

动物:二十七只犬根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托卡尼磷酸(PalADIAB®)治疗。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利用美国兽医内科学院肿瘤学和小动物内科学列表服务中心收集了GIST患犬使用托卡尼磷酸(PalADIAB®)的病例。

结果:7只犬中有5只获得临床效果(71%),3只完全缓解,1只部分缓解,1只稳定缓解。这些包括2只犬在托卡尼磷酸(PalADIAB®)停药后具有持久的反应。总病程中期无进展期(PFI)为110周(336~155周)。中度病变犬的PFI平均值为67周(9~257周)。诊断转移率(P=0.04)和高分裂指数(P<0.001)与托卡尼磷酸(PalADIAB®)治疗犬的PFI较短有关。

结论和临床意义:托卡尼磷酸的生物活性在犬GIST疾病中是作用明显的。诊治中的GIST转移以及高肿瘤有丝分裂指数与托卡尼磷酸治疗犬的PFI较短有关。需要更大的研究来确定手术后的风险,并在狗的粗骨肉和显微镜的基础上提炼托卡尼。

简评

福建协和医院

胃外科

周永健 教授

磷酸托塞拉尼(Palladia;Zoetis,Parsipp.新泽西),一种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密切相关的TKI,FDA批准用于狗,抑制c-Kit和其他几种酪氨酸激酶的信号传导。可以预料的是,磷酸托塞拉尼在GIST犬身上会起到治疗效果。笔者回顾性研究的磷酸托塞拉尼在犬与GIST的关系,并提供初步评估可能的生物活性。并评估是否磷酸托塞拉尼具有对于患者和肿瘤特征的预后价值。得到了磷酸托塞拉尼对于犬GIST治疗时有效果的,而其PFI与GIST转移以及高肿瘤有丝分裂指数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在犬类Gist上获得的数据是与人Gist应用TKIs治疗的数据相似的。尽管犬类的GIST病例的缺乏,我们也能够预料到相似的结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于一二线治疗无效的患者,是否有机会应用磷酸托塞拉尼,并从中获益仍是个未知数。但是其在动物身上的安全、有效性在逐步的验证。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太小,同时可能存在偏移。需要进一步的数据研究。

文献综述

1、GIST中编码与非编码RNA的分子特征及可能的临床应用

Coding and Non-coding: Molecular Portrait of GIST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

Bure I, Haller F, Zaletaev DV.

Medical Genetics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I.M. Sechenov First Moscow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Sechenov University), Moscow. Russian Federation.

Curr Mol Med. 2018 Oct 4. doi: 10.2174/66-6.

IF:2.254

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85%患者存在KIT或PDGFRA的激活突变,但不同的突变亚型其临床或病理表型差异较大,GIST相关信号通路下游分子或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年间,非编码RNA逐渐被认识,并有可能成为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众多研究已表明某些miRNAs可增加imatinib的敏感性,有望成为逆转imatinib耐药的治疗策略。基于此,整合编码与非编码RNA的独特优势,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就编码与非编码RNA在GIST中的分子特征作一综述。

该综述整体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对GIST进行了介绍,包括KIT或PDGFRA突变情况、其它罕见分子的突变情况如SDH或BRAF、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患者初诊时症状、治疗情况及可能的继发耐药机制等,该部分基本都是大家熟知的内容。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非编码RNA的研究现状,包括小的miRNAs和长非编码RNA(LncRNAs),大部分研究围绕某个或某几个miRNAs或LncRNAs在GIST中表达或对GIST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而进行,由于内容较多,且涉及的文章也有好有差,真要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尚早,起码到目前为止,GIST中尚无明确的用于诊断、监测或治疗靶点的非编码RNA,但这并不会影响大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热情,貌似从目前GIST领域新药研发的方向看,从调控角度入手研发新药路程漫漫。

2、机器人辅助胃壁全层切除手工缝合治疗胃非适宜解剖部位的GIST

Robotic-assisted free-handed, full-thickness gastric GIST resection with primary repair in unfavorable locations

Mattie Arseneaux, Donald Yarbrough, Toshio Nagamoto.

1 Department of Surgery, Western University College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Pacific-Northwest, Lebanon, USA

J Robot Surg. 2018 Sep 26. doi: 10.1007/s11701-018-0876-4.

IF:0.45

随着肿瘤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没有转移迹象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完整R0切除的报道越来越多。以往腹腔镜手术仅建议适用于2 cm以内的GIST。最近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即使在诸如胃食管交界处、胃小弯、胃体后壁和胃窦等解剖不适宜部位大于5cm的胃GIST,腹腔镜切除手术也是安全可行的。不管是开腹、腹腔镜还是机器人手术,胃GIST最常用的切除方法是楔形切除。对于胃壁全层切除手工缝合的手术方式是很少见于报道。本文报告三例胃GIST在解剖不适宜部位,采用机器人辅助胃壁全层切除手工缝合的手术方式。

简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普外科

吴欣 教授

这是一篇介绍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胃GIST的文章。作者认为文章亮点在于:机器人辅助,手工切除缝合(不使用切割闭合器),胃的非适宜解剖部位GIST。由于既往几期的月评文献中已有多篇机器人辅助手术GIST的报道,本篇文章却无太引人之处。作者在手术中确实是发挥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如3维放大效应导致手术视野和层次更清晰,暴露更充分稳定,尤其是机器手臂关节更灵活,甚至可以做出反关节活动,使镜下缝合更加容易牢靠等,出色的完成了在胃非适宜解剖部位的GIST手术。但我们也应看到如文中作者所言,在有限的比较机器人和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中,两者在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机器人的手术时间与费用方面却明显不如腹腔镜手术。而且由于机器人手术系统费用昂贵,目前国内只有有限的十几家医院有此手术系统,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医生目前来说临床实用性不高,但是可以作为开阔眼界和知识更新。而国内很多腹腔镜的大师们已在多次手术演示中用腹腔镜也能完美的演绎相似的手术,令人叹为观止。但我更为关心的确是手术的安全性,一个是腹腔污染后处理,一个是肿瘤切除的安全性。由于是使用超声刀全层切开胃壁切除肿瘤,必然会使胃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污染,文中未提及如何清洗腹腔等控制污染的措施,以减少术后出现感染的问题。另外就是肿瘤切除的安全性,虽然文中提到一些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安全性,但都是一些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且本文中三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也不长。目前确实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腹腔镜手术在胃非适宜解剖部位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因此我们非常期待在曹辉教授主持下国内多中心的相关研究早日开展并完成,以便能在国际上发出我们中国的声音。

经典个案

1、大网膜修补联合内镜下荷包缝合术用于胃肠间质瘤患者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后创面的闭合(个案报告)

Omental Patching and Purse-String Endosuture Closure after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ayat F, Aslam A, Grunwald MD, Hussain Q, Hurairah A, Iqbal S.

Allama Iqbal Medical College, Lahore, Pakistan;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 USA;

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Brooklyn, NY, USA;

Shifa College of Medicine, Islamabad, Pakistan;

Hofstra-Northwell School of Medicine, Hempstead, NY, USA.

Clin Endosc. 2018 Oct 5. doi: 10.5946.

IF: 1.89

胃肠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来源肿瘤,主要来源于胃。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更新,胃GIST越来越多地被早期发现,使得可以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内镜下全层切除(EFTR)是一项改良的技术,被认为对于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是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EFTR术后如何关闭医源性创面仍是临床实践中关注的热点。如果这一潜在的隐患可以被很好地解决,胃GIST也可以是这一技术的适应症之一。据笔者所了解,本文是首次提出大网膜修补联合内镜下荷包缝合关闭技术可以用于胃GIST接受EFTR术后的患者。

高志冬 教授

这是一篇来自巴基斯坦的个案报道,文章宣称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了大网膜填充修补联合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用于胃GIST患者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EFTR)术后创面的闭合。本文通过3例胃GIST(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直径分别为2.2cm、2.8cm、3.5cm)EFTR术后,均先后尝试2-3次以上采取其他关闭技术失败后,应用大网膜填充修补联合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成功完成了闭合,并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这一技术具体如何做?笔者描述首先将穿孔附近大网膜或肠系膜脂肪拉入胃腔,将组织展平应用止血夹与缺损周围组织固定,为了进一步加固防止滑动,需联合应用尼龙圈荷包收紧从而关闭创面。

说实话如果说这是一项首次报道的内镜技术,我觉得本文作者可能想多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首先使我想到了普外科的经典手术——大网膜填充修补胃穿孔手术,相信每一个外科医生初长成,在上学期间就对这一术式有所耳闻,但内镜下如何操作?我们来溯溯源。2004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利用钛夹联合尼龙圈技术可以有效关闭结直肠EMR切除后创面(Matsuda T,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4. 60:836-838.)。2006年同样是日本学者先后报道早期胃癌或粘膜病变全层切除术后常规止血夹夹闭等失败后可采取大网膜填充修补技术。(Minami S,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6.63:596–601. Fujishiro M, et al. Endoscopy, 2006.38:1001-6.)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和姚礼庆教授团队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胃黏膜下肿物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中心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11年发表文章(Zhou PH, et al. Surg Endosc. 2011.25:2926-31.)详述了EFTR术后创面的关闭技术,提到了大网膜填充技术对于较大缺损关闭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随后2012年再次发表文章提到对于较大缺损的创面的关闭,大网膜填充技术操作难度大,且操作过程中易造成胃部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提倡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可应用于胃部病变EFTR治疗后的缺损修补,并取得了满意效果。近年来类似的内镜操作技术国内外的文章很多,各位看客可自行检索。无论怎样,本文作者将技术组合某种程度上也可能算创新吧。对于胃GIST内镜下EFTR术后创面特别大的情况下,内镜下荷包缝合失败后,可考虑大网膜填充联合荷包缝合关闭创面。

2、表现为GIST样的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间质。

Gastric inverted hyperplastic polyp with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like stroma, mimicking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Koh J, Lee KL, Lee MS,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Boramae Hospital,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Seoul, Republic of Korea.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Oct 16. pii: S0016-5107(18)33169-9. PMID: 30339952. DOI: 10.1016.

IF: 7.204

一例无症状、无相关病史的46岁男性患者接受常规胃镜筛查。胃镜发现胃体上部前壁有一个大小约2cm的黏膜下肿物伴中央溃疡。超声胃镜显示为低-高回声的异质性黏膜下肿物。胃部CT扫描显示胃部实性强化肿物。由于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接受了胃部楔形切除术。肿物镜检显示一个3.3cm大小的包含增生粘膜成分向下生长至黏膜下层。病灶间质呈纺锤样梭形细胞增殖伴vimentin和SMA(+),而c-kit、CD34、DOG-1、S100和ALK(-),Ki-67指数为2%。最终诊断为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样间质。在IMT样间质中进行ETV6、RET和ROS1的FISH检测未测出基因重排。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临床罕见,在病理检查前常被误诊为GIST或异位胰腺。它很少伴随IMT样间质。一些IMT可显示局部复发和转移。由于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中可伴发腺癌,因此,肿物的完整切除是必要的。

简评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普通外科

顾国利 教授

作者在IF 7.204分的GIE杂志上报道了1例表现为GIST样的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合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间质的病例,值得临床病例资源丰富且需要高分论文(不限论著)的我国学者们学习借鉴。

胃部的逆向增生性息肉(IHP)临床少见,1993年才被首次报道,具体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局部炎症刺激和随后的上皮修复有关;曾被称为孤立息肉样错构瘤和错构瘤样息肉。其组织学特征是增生的黏膜成分进入粘膜下层。由于其在临床较少见且大体上表现为粘膜下肿物,因此,在组织学检查前常被误诊为其他粘膜下肿瘤(比如GIST)。通常情况下,胃部逆向增生性息肉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而多为辅助检查时被意外发现。偶尔,患者可因息肉慢性失血而继发慢性缺铁性贫血。约有20%的胃部IHP可伴发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因此,内镜或腔镜下的肿物完整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胃部IHP的主要手段。本文的IHP影像资料有助于临床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3、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GIST患者合并双肾和颈部囊肿以及SDHC基因突变

Succin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ith SDHC Germline Mutation and Bilateral Renal and Neck Cysts

Stanley K, Friehling E, Davis A, Ranganathan S.

Division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UPMC Children’s Hospital of Pittsburgh, 4401 Penn Avenue, Pittsburgh, PA 15224, USA.

Pediatr Dev Pathol. 2018 Oct 9:1093526618805354. doi: 10.1177/1093526618805354.

IF: 1.25

胃肠间质瘤在儿童中罕见。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SDH-deficient)的GIST是一种野生型的GIST,其缺乏原癌基因KIT受体酪氨酸激酶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A)突变。这些肿瘤起源于胚系SDH基因突变,包括了SDHA,SDHB, SDHC或SDHD,这样的突变通常发生在Carney–Stratakis综合症,副神经节瘤综合症患者,而这些患者具有GIST的易感性。SDHB任何一个亚单位突变,免疫组化染色均会阴性,这提示了线粒体复合体的功能丧失。我们展示了一个既往没有报道的罹患了SDH缺陷性GIST的少年男性患者,其SDHC胚系突变,并且合并双侧肾囊肿和颈部囊肿。SDH突变最重要的检查是胚系基因突变的检测,这对于治疗和随访的意义重大。当然,更进一步对于这一突变表型表达的研究仍需要进行下去且很有必要。

简评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邵逸夫医院

钱浩然 教授

上述文章同样是一篇个案报告,和本月另外一篇个案报告类似,也是展示了一个野生型GIST的诊治情况。读文章先看标题,而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后我刚开始时有点不以为然,一个具有SDH-deficient野生型的GIST合并肾囊肿和颈部囊肿并非罕见,这也能写出个案报告啊?不过读完全文,还是很有收获的?首先,我充分了解了作者的诊治思路。因为在具有SDH-deficient的GIST患者中,经常合并其他类型的肿瘤,比如作者提到了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以及肾脏的肾细胞癌,而在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的颈部和双肾的“囊性肿块”自然引起了作者的高度重视,作者甚至提到虽然过了2年,他仍然不能排除上述“囊性肿块”变化的可能性。其次,作者已经检测出患儿SDHC基因突变,但当出现双肾囊肿后,作者仍然脑洞大开的想到会不会是多囊肾呢,于是乎PKD1和PKD2基因也进行了测序,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仅仅检测到了同义突变。我们时常感叹高分文章离我们很远,而事实上离我们很远的不是文章,而是一份探究疑问的热情!

最后借着这篇个案来复习一下典型SDH-deficient GIST的临床表现:

1)多结节病灶,最常发生于胃部,可能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2)胃局部切除和转移淋巴结切除是最重要治疗手段;

3) 基因检测KIT和PDGFRA无突变,SDH基因四个亚单位其中一个突变;

4)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故不推荐;

5)由于生物学性质惰性,故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中需要关注SDH相关的其他肿瘤的异时性发生。

4、经腹经骶入路切除直肠后壁巨大肿瘤2例

Abdominosacral Res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LargeSize Retrorectal Tumors: A Report of 2 Rare Cases

Yuda Handaya, Sutamto Wibowo

Digestive Surger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as Gadjah Mada/Dr. Sardjito Hospital, Yogyakarta;

Digestive Surger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culty of Medicine, Airlangga University/Dr. Soetomo Hospital, Surabaya, Indonesia

Ann Coloproctol. 2018 Oct 10. doi: 10.3393.

IF:0.97

对于巨大的直肠后壁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诊断和治疗是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这可能会在完整切除肿瘤的手术过程中造成技术上的困难。经腹经骶入路切除的优点是通过肿瘤前方切口提高可视化,增强直肠中段的暴露,这使得完全切除肿瘤更容易。我们报告2例直肠后GIST和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一例为27岁女性伴有排便困难,另一例为58岁女性伴有大便和排尿困难。根据病理,两位患者都被诊断为GIST。经腹经骶入路切除肿瘤。直肠后壁GIST是罕见的,经腹经尾入路切除术对于直肠后壁巨大的GIST来说,可以既做到完整切除又不会造成功能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应考虑经腹经骶入路切除手术。

这篇文献是由印尼医生报道两例直肠后壁巨大GIST,经腹经骶入路切除的手术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翻身法,即患者先取折刀位,经骶尾路入路先游离肿瘤中下部,甚至切除部分尾骨和骶骨,然后患者翻身,经腹部切口游离肿瘤上部,完整切除肿瘤。尤其适用于盆腔巨大肿瘤且肿瘤下界位置极低,,单独经腹或经骶入路均很难完成肿瘤切除。这对于我们国内的外科同道来说,这类手术还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法倒没有太吸引人之处。但我对这两例患者诊疗有些疑惑。首先,第一个病例术前穿刺活检CD117阴性,术后病理CD117,desmin,SMA均是阴性,仅凭形态学诊断是GIST,未免有所证据不足,难道印尼不做DOG-1和CD34免疫组化,也不做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检测,相同病例放在国内讨论,恐怕会出现争议。第二个病例为何不考虑经直肠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后,先进行伊马替尼的新辅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有可能会大为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出血和脏器损伤。这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请海涵指正。

5、KIT基因突变相关性皮肤色素沉着和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

Cutaneous hyperpigmentation and famili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associated with KIT mutation

G. N. Wali, D. Halliday, J. Dua, E. Ieremia, T. McPherson and R. N. Mat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Clinical Genetics and Cellular Pat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Oxford, UK,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

IF= 1.484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来自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在转移前完整切除能够实现根治。约85%的GISTs和KIT基因突变有关,虽然绝大多数为散发性,但存在少数GIST为家族性。曾有研究报道数个GIST多发的家族,发现这些患者常带有各种皮肤改变,包括色素沉着,雀斑,白癜风和着色性寻麻疹。本文报道一例以异常皮肤色素沉着为表现的6岁男孩,该患者家族中有GIST病史(两年前其父行小肠GIST手术)。男孩的着色皮肤及其父亲的GIST肿瘤中能检测出致病性KIT突变。该患者随后转诊至儿童胃肠专科接受GIST筛查。既往有人建议将KIT基因胚系突变所致的家族性GIST相关性皮肤色素沉着称为“GIST皮肤色素沉着病”。

结直肠外科

伍小军 教授

肖斌毅 博士

虽然GIST的发生与c-kit基因突变关系紧密,但绝大多数为体细胞突变所致,胚系突变所致的家族性GIST十分罕见。c-kit 11外显子是最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且由于该基因还参与了色素合成,这类患者常以皮肤色素沉着为首发症状,诊断较为困难。本例报道中,患者出生后会阴部色素沉着进行性加重,结合其父的小肠GIST病史,最终经病理确诊为胚系c-kit基因突变相关性色素沉着。有研究报道家族性GIST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肿瘤控制稳定,说明伊马替尼对这类患者治疗有效。虽然皮肤症状出现较早,GIST的发生常在成年以后,除了定期筛查外,如何预防GIST的发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舒尼替尼导致严重的急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例病例报道

Sunitinib‑induced acute severe hypothyroidism in a case of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 case report

Manir KS, Banerjee D, Bhowmick R,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R. G. Kar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s, Kolkata, West Bengal, India.

J Cancer Res Ther. 2018 Sep;14(Supplement):S818-S819. doi: 10. 4103.

IF. 0.842

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70%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绝大多数患者为一过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极少患者因急性发病而需要住院就诊。本文报道了一例基础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转移性GIST患者,服用舒尼替尼第四周时,因反应迟钝和疲劳急诊,查体提示生命体征稳定,但是体温下降,皮肤湿冷,生化检查提示TSH增高,T3和T4水平下降。口服左旋甲状腺素一周后症状改善,生化指标接近正常而出院。因而对于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的基线检测和监测(包括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舒尼替尼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是比较常见的,多出现在用药后一个疗程后,多为慢性过程,早期可出现TSH水平增高,T3,T4正常,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某些患者主诉疲劳或记忆力减退可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特别是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的患者更需密切监测,对于拟进行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甲状腺水平的基线检测。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后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般患者在替代治疗基础上不需要调整舒尼替尼的剂量。

7、全椎体切除术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En bloc corpectomy for lat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akaki Shimizu, Hideki Murakami*, Apiruk Sangsin, Satoru Demura, Satoshi Kato, Kazuya Shinmura, Noriaki Yokogawa, Norihiro Oku, Ryo Kitagawa and Hiroyuki Tsuchiya

日本金泽大学医学研究生院 骨科外科,金泽,日本

J Med Case Rep. 2018 Oct 16;12(1):300. doi: 10.1186/s13256-018-1844-3.

IF:0.69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的脊椎转移是罕见的。然而,自从引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来提高了患者总体生存率,胃肠道间质瘤的脊椎转移发病率却一直在增加。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脊椎转移十分罕见,没有可依据的治疗指南。我们描述一位因直肠胃肠道间质瘤而接受脊椎转移瘤切除的病人;我们进一步回顾提供所有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脊椎转移的病例。

病例介绍:一位51岁的日本男性,因直肠胃肠道间质瘤接受切除,手术后10年被诊断为L3椎体转移。由于没有转移至重要器官,采用双侧腹膜后入路对L3椎体进行整体切除,以实现局部治愈和防止神经压迫。3年随访无局部复发或新转移,具有完整的神经功能。

结论:脊柱转移瘤切除术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单发脊柱转移的有效方法。

一位51岁的日本男性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发现直肠肿块。他接受了内镜活检诊断为直肠GIST。他以400毫克/天,伊马替尼治疗肿瘤9个月后接受结肠切除术。每年随访的CT扫描显示无局部复发或远处内脏器官转移。手术后他没有在服用伊马替尼。术后10年CT显示L3椎体破坏性溶骨性病变。骨科医生对其L3椎体从后部的椎骨上截断。切除椎体的病理学表现与GIST转移一致。这例直肠GIST手术10年后脊柱转移瘤是少见,绝无仅有的。随着TKI的应用,GIST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肿瘤复发转移、带瘤生存的患者也逐渐增加。脊柱GIST转移瘤并没有可遵循的治疗原则,本文中骨科医生对转移L3椎体进行了完整的切除,符合肿瘤治疗的原则。同时也提醒GIST临床医生晚期转移的可能性,如本病例,并应更加重视脊椎转移GIST的诊断。脊椎转移瘤切除术是治疗GIST孤立性脊椎转移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GIST术后病人,是否继续服用GIST进行术后治疗,治疗剂量、时长,仍是目前讨论的重点。本例患者在术后停止的伊马替尼的使用,10年后出现GIST的转移,对于停药的指征得把握还需要斟酌。同时,是否有潜在其他原发肿瘤的存在,也需要骨科医生在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充分的评估,避免漏诊、误诊。

8、回肠间质瘤伴穿孔:一个罕见的Torricelli-Bernoulli征象病例

Perforat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 rare case of Torricelli-Bernoulli sign

Tajima T, Nishi T, Tomioku M, Ogimi T, Chan LF, Okazaki T, Myoujin K, Shimada H.

Department of Surgery, Tokai University Oiso Hospital, Kanagawa

Mol Clin Oncol. 2018 Oct;9(4):399-402. doi: 10.3892. Epub 2018 Aug 16.

该杂志与Oncol Lett是同一个出版社,暂未被SCI收录

Torricelli-Bernoulli征象是指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发生溃疡或坏死时空气流入坏死腔隙的CT表现。一名夜间出现急性腹痛的75岁男性被诊断急腹症,CT扫描中可见右下腹部播散性肿瘤样病变,同时存在Torricelli-Bernoulli征和腹腔游离气体,肠道肿瘤穿孔诊断明确后进行了急诊手术。术中探及右下腹少量浑浊腹水,肿瘤位于回肠并伴腹膜种植结节。手术行回肠局部切除并进行了腹腔灌洗。术后病理提示胃肠间质瘤(高危型)。腹膜转移结节提示肿瘤IV期。病人目前正在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

这篇文章是日本东海大学Oiso医院TAKAYUKI TAJIMA医生分享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作者在Discussion中特别指出:Torricelli-Bernoulli征多见于肿瘤直径≥6cm的病例,而该病例肿瘤最大径5.5cm,出现Torricelli-Bernoulli征比较罕见,也是这篇CASE最大的卖点,目前认为T-B征常见于肠道的平滑肌肉瘤和胃肠间质瘤。Torricelli-Bernoulli征最早是由Fortman教授用于胃平滑肌肉瘤的描述,该征象最初源自意大利科学家Evangelista Torricelli在1643年描述的Torricelli定律,即将液体通过容器中孔口的流出速度和液体在孔口上方的高度联系起来,随后该定律被纳入Bernoulli流体动力学方程中,后来CT表现为大于5cm的肿瘤内可见坏死,与肠腔相通,气体进入肿瘤内,形成气液平的这种征象定义为T-B征。由此可见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是不是比较执着?

1.《【dohnadohna】Pubmed GIST文献月评第二十三期(Oct. 2018)》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ohnadohna】Pubmed GIST文献月评第二十三期(Oct. 2018)》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078753.html

上一篇

【dohnadohna】专题第24届斯图加特动画节获奖名单公布

下一篇

DNF:100版本红眼加点方案解析,小蹦已成过去式,三觉绑一觉最佳

【dohnadohna】专题第24届斯图加特动画节获奖名单公布

【dohnadohna】专题第24届斯图加特动画节获奖名单公布

dohnadohna相关介绍,这篇文章在公众号“动漫学术趴”上发行,请转载并注明出处。 斯图加特国际动漫节(ITFS,国际Es Trickfilm Festival)始于1982年,每年5月初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 该动画节由德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