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阵营在包括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等方面都展开了极为激烈的军备竞赛。作为结合了核武器和导弹这两种武器优点的核导弹,更是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竞相研制和装备的神兵利器。
当时的苏联战略导弹部队(1959年之前被称为“特殊任务部队”)装备了三种型号可带核弹头的战略导弹,分别是R-5、R-12和R-7。前两种导弹的射程不够,打不到美国本土。而R-7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虽有8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但R-7导弹毕竟是苏联的第一种洲际导弹,难免在设计上先天不足。R-7和那个年代的所有导弹一样,使用液氧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氧化剂,导弹从准备发射到发射成功需要长达32个小时的准备工作,而液氧作为一种超低温的物质,一旦灌注到导弹中,就必须要在8小时内发射导弹,因为时间一长,液氧会挥发导致发射变得非常不安全,同时低温的液氧也会使导弹的金属弹体结构变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R-5弹道导弹
R-12弹道导弹
R-7洲际导弹,也可充当运载火箭,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就由一枚改装过的R-7火箭发射
此外R-7导弹是使用无线电和惯性这两种方法混合制导,在导弹的起飞和最后命中目标阶段都是使用无线电制导。这种制导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在核大战的情况下,无线电信号很容易被干扰,而且导弹发射阶段的无线电制导是通过2个距离发射场276公里的控制点进行的,这2个控制点只能够在40度角的扇形区间内对导弹进行引导。而且R-7导弹的尺寸惊人,无法从地下发射井发射,只能摆在发射架上,而这很容易暴露目标,对导弹的生存性是不利的。此外,R-7导弹的价格也相当高昂。
因为有上述的一大堆缺点,最终苏联只生产了6枚R-7,其中只有部署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的4枚导弹能打击美国本土。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
而在50年代末期,美国本土已经部署了40枚处于戒备状态的、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此外,美国还在其盟国英国、意大利和土耳其领土上部署了了中程弹道核导弹,这些导弹能够攻击苏联的欧洲部分,而苏联的中程导弹却对美国本土目标望尘莫及(这也是后来苏联冒险将中程导弹运到古巴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与美国的核均势,苏联决心研制一种新型的洲际弹道导弹。
早在1956年,年轻气盛的苏联南方设计局(OKB-586)的首席导弹专师米哈伊尔·扬格尔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就主动研发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洲际弹道导弹,但他改用沸点较高的偏二甲基肼与四氧化二氮作为火箭燃料。这极大地简化了导弹发射的程序,并延长了导弹在加注燃料后的等待发射时间。他的另一项创新是导弹的制导系统,在导弹进入大气层的最后飞行阶段改为惯性制导,不再使用易受干扰的无线电制导模式。
杨格尔
但苏联政府考虑到当时国内生产偏二甲基肼与四氧化二氮燃料的能力尚不完善,(使用这种燃料的弹道导弹R-12,当时还在研制中),而且设计制导系统的设计局当时正忙着对R-14和R-15两种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攻关,根本抽不出精力搞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制导系统。1956年12月17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研制R-16型洲际弹道导弹(代号8K64)”的决议,虽然当时苏联最出名的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对这种导弹的态度很消极,但出于冷战的现实考虑,苏联政府还是决心不惜代价研制新型号导弹。
R-7导弹和R-16导弹的同比例视图
由于高层的密切关注,因此导弹的设计试验工作是快马加鞭。1957年11月,新式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方案就出炉了。为了对该方案进行评估,苏联政府成立了一个由科学院院长凯尔戴什为领导的政府特别委员会。1958年1月,委员会经过审核后,注意到该设计方案的一些缺点,并且向高层提交了关于P-16导弹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研制工作的可行性报告。于是导弹的研发工作得以继续进行。1958年8月2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第1003-476号决议,确定了P-16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试验工作的时间安排:其中第一次试射的时间定在1961年6月,在1962年第四季度进行导弹的全射程试验,同时测试导弹的命中精度。应该说这个时间表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同时兼顾了冷战的形势以及研制工作所要耗费的时间。
第二次柏林危机中驻德美军的M48坦克和驻德苏军的T54坦克在查理检查站武装对峙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1959年初,随着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美苏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世界大战似乎一触即发。苏联领导层要求各设计局加快研发能打到美国的R-14和R-16洲际导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听取杨格尔对R-16导弹研制工作进度的报告后说:“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R-16导弹研制成功,将能够有效地保卫苏联的安全!”
1959年5月13日,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一项法令,将所有的反舰导弹设计研制工作全部从南方设计局剥离,南方设计局的主要任务就是研制R-14和R-16导弹,同一份文件要求加速导弹的研制进度,必须在1960年第四季度进行试射,并在1962年就开始大规模生产。
在中央的高压下,南方设计局全体动员起来,开始投入了不眠不休的紧张研制工作中。与此同时,从1959年秋天开始,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建造导弹试验发射场的任务也开始了。为此在1960年3月18日从滨海边疆区调来了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一个工程团抵达预定试验场进行建造工作,并且在1960年6月28日专门指定该团保证R-16导弹的测试工作。试验场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41、42和43号命名。其中41号是发射场,有两个导弹发射架和一个地下指挥所,附近还有一个观察所;42号是导弹装配和测试大楼,以及其他辅助性建筑,所有测试人员、管理人员和设计所人员的宿舍;还有专门供火箭军、苏联党和政府高级代表居住的43号高级住宅区。
在拜科努尔试验场的工地上,工程兵们夜以继日地修建掩体,安装和调试各种设施。
拜科努尔发射场
而为了完成R-16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件头等军国大事,苏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首任总司令米特罗凡·伊万诺维奇·涅杰林炮兵主帅(军衔为大将)为主席、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杨格尔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国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抓此事。1960年8月,R-16导弹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发动机进行平台点火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在这个成功的消息鼓舞下,委员会召于1960年8月31日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R-16的原始型号(编号LD1-ZT)将于9月26日抵达42号试验场。在那里,将在导弹处于水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发射前的全面测试和检查,以便发现导弹,尤其是飞行控制系统和设备的缺点。在完成水平检查后,R-16导弹将被送到41号试验场,并且在1960年年底之前进行试射。
涅杰林(当时他还是上将),他的胸前挂着苏联英雄的金星奖章
1960年9月26日,R-16导弹的原型抵达了秋拉塔姆训练场。各项测试工作立即全面铺开,由于这是新型导弹,技术和测试人员对导弹的情况都不是非常熟悉,测试工作困难重重,尤其是导弹的制导系统和机构,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排查、并将其排除。而由于白天要进行测试,所以排查和检修工作需要在夜间进行工作,这导致所有人员都极度疲劳。而随着测试时间的逐步接近,大家的精神压力就更大了。
1960年10月,正值联大第15次会议之际,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发言中使用皮鞋敲桌子
这次发射的准备工作受到了苏共中央领导的密切关注,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这三巨头曾多次致电询(催)问(促)测试的进展,而来自其他中央高级领导的慰(施)问(加)关(压)心(力)那就更多了。按照苏联的传统,一般这种重大的试验通常是要在11月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之前或者当天进行,以体现“献礼”。虽然这些大佬并没有直接提具体的试验日期,委员会还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决定将发射日期定在10月23至24日之间进行,并严令必须在10月20日之前结束所有测试并且开始发射前准备工作!
赫鲁晓夫
马利诺夫斯基
在巨大的压力下,所有技术人员全都没日没夜地投入到了测试工作中去,在基地里实行了两班倒,以便最大限度地抓紧时间做好发射前的工作。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测试场的“特别”负责人马特约宁中校亲自带着一支小分队,严密地监督那些军方研究机构和设计局的专家的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各种偷懒和怠工的行为。在这种高压态势下,所有的测试工作终于赶在10月20日之前全部顺利结束。
10月21日上午8时,R-16导弹开始从42号测试场转运到41号发射场。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运输,导弹顺利抵达发射场,被测试团队移交给了发射团队。随后发射团队使用运输车将导弹小心翼翼地运到发射架旁边,并且竖起了导弹,将其固定在发射架上。在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发射进入了倒计时!
起竖完成的R-16导弹
10月21日至22日,发射团队开始了紧张的由发射前准备,他们给导弹装上了安装有各种测试仪器的模拟弹头、同时将助推火箭吊装到发射架上、还对弹头内的通信系统和其他测试的仪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一切正常。在这一片“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国家委员会决定在10月23日19时进行发射! 10 月 23 日上午,发射团队开始对导弹灌注燃料。R-16导弹的首席设计师杨格尔和助手科诺普列夫兴高采烈地抵达火箭发射试验场。他们对发射能够取得成功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之前他们设计的R-12、R-14两种型号导弹的试验都成功了,还获得了苏联政府的嘉奖,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徐徐登场。
科诺普列夫
就在加注导弹的液体推进剂的过程中,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发射团队的人员在进行发射前最后的检测时,发现导弹燃料仓其中的一个组件出现了滴漏,加注进导弹的燃料正在不断泄漏!因为当时苏联的低温材料加工工艺尚不成熟,在低温的火箭燃料灌注进导弹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一些密封部件就有可能在低温下发生泄漏。由于这属于常见的情况,现场的人群没有出现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地处理问题,先是专业的团队立即采取措施来对泄漏的燃料进行中和,随后进行堵漏作业。
但就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有接连发生了更多的情况,由于南方设计局研制的导弹的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的结构和制造上存在缺陷,在当天18时,测试人员在进行发射前1小时最后测试的时候,当测试人员在测试和检查电路时,从控制面板发出信号到二级火箭的氧化剂管线的耐低温高压阀门测试阀门是否启动时,结果发现居然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管线的耐低温高压阀门出现严重泄漏。此外,还发现控制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的一级气体发生器的A-120分流器也短路了!
当然这个故障要解决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把泄漏的地方堵住,然后再换几个阀门和分流器就是了。但问题是,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此时已经有不少燃料灌注进燃料仓里了,如果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的话,需要把燃料重新从燃料仓里抽出来,再进行作业。如果这样子的话,那23日当天,甚至24日都没法进行发射了!
当测试人员把情况报告给在现场的涅杰林和杨格尔等人时,大家都盯着委员会的主席涅杰林,看他怎么拿主意。涅杰林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发射时间推迟到24日,但他同时也做了补充,24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发射,他虽然没说有什么后果,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克里姆林宫的那位领导人可是在不久前的联大会议上用皮鞋敲桌子的,要是这事情搞砸了,那皮鞋没准就要砸在大家头上了!如果抽出燃料再进行检修那时间就肯定来不及了,最终大家决定冒险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
10月23日夜至24日凌晨,所有测试人员和维修人员渡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大家在极为疲惫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地寻找和排除故障。为什么在对二级火箭点火装置测试时,一级火箭却出现了情况呢?当维修人员小心翼翼地对控制A-120分流器的电路进行仔细检查的时候发现,其中一根电线的绝缘层在低温下已经完全消失不见,这导致裸线相互接触,从而造成了从控制面板发出信号的时候,控制系统的主分配器发生了电流紊乱,导致事故的发生。
到10月24日上午,导弹上的故障基本被排除了,维修人员更换了一个新的A-120的分流器和一级发动机的高压截止阀。午饭后,国家委员会听取了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科诺普列夫的报告,因为昨天出现的故障,他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他在发言中为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辩解。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系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一仔细研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抢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他的话在委员会里引起了共鸣,因此没遇到太过难堪的责备和攻击。在30分钟的报告后,委员会同意将导弹控制系统的步进电机在满载燃料、并且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重置到初始位置。这是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在带荷调试电路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电火花就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灾难。
除了部分专家质疑这样子不安全外,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赞成。在巨大的压力下,大家把导弹燃料可能在调试过程中出现泄漏并且引发爆炸的威胁给无视了。据事后一面与会者的回忆,涅杰林对冒险进行操作要冒的巨大风险是很清楚的,但是无可奈何,他对反对的专家解释说: “我要对尼基塔(赫鲁晓夫)说些什么?日期一开始就已经敲定了,现在全国都在等着我们呢!”。
为了抢在当天发射,调试工作继续进行!为了给大家打气,也树立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涅杰林主帅亲自在现场监督工作,他坐的椅子距离火箭底部的喷口只有大约 17米的距离!委员会的主席身先士卒,其他人自然也不能远远地躲在掩蔽所里,做在涅杰林身边的是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格里辛、R-16导弹的首席设计师杨格尔、科诺普列夫、菲尔索夫以及战略火箭军、工程兵部队的许多负责人,还有发射场的负责人格奇克少将和他的助手KV Gerchik 少将,他的副手伊金少将,在场的总共大约100人,此外还有另外150多人也在发射场内执行其他任务。
10月24日傍晚18时45分左右,R-16导弹开始进入30分钟倒计时发射准备,技术人员开始将分流器设置为零。但因为设计上的缺陷,分流器的开关不能倒拨回零,只能一直向前,相当于要走完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结果很不幸,当分流器的开关开到启动第二级火箭发动机时,一个电火花居然真的启动了火箭!炽烈的火舌从二级火箭的喷口处冲出,瞬间就引爆了第一级火箭的氧化剂和燃料箱!当时设置在试验场的高速自动相机(专为拍摄导弹发射而安装的)启动并捕捉到整个灾难的细节,从而为最终确定事故原因提供了直接证据。从导弹中泄漏的着火的燃料以同心波的方式迅速蔓延开来,吞噬了现场的几乎一切,全身着火的人从火海中冲出,惨叫着向四面八方逃去。这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剧烈燃烧持续了约20秒,而且现场的大火又整整持续了2个多小时,高温和有毒的浓烟使得人们只能远远地干看着,直到大火将现场的可燃物几乎全部烧尽,试验场的消防队和官兵才得以进入现场进行救援。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R-16导弹在发射架上爆炸的情景
爆炸现场宛如阿鼻地狱
这场巨大的爆炸和随后而来的火灾几乎将发射塔周边的所有人全部吞噬。遇难者包括涅杰林主帅、试验场副参谋长,工兵上校诺索夫、试验场的部门负责人奥斯塔谢夫工兵上校和格里戈良茨工兵上校、导弹发动机设计师菲尔索夫,导弹控制系统设计师科诺普列夫均当场遇难,现场一共有有 57 人死亡,42 人受伤,此外在试验场其他地方也有17 人死亡,7 人受伤。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格里辛受了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但因为伤势过重,不幸于11月2日死亡。
工兵上校诺索夫
工兵上校奥斯塔谢夫
好巧不巧的是,R-16导弹的首席设计师杨格尔居然大难不死!他在事故发生前几分钟的时候烟瘾犯了,于是想抽根烟,他不好意思当着一大堆上司和下属面吞云吐雾,于是就拉着和自己关系较好的设计局办公室主任约瑟夫和不会抽烟设计局总设计师博戈莫洛夫一起到附近的吸烟室里去,事实上他们也叫了格里辛副部长,但是副部长在走了一段后又停了下来,最终没有进入半地下的吸烟室。在吸烟室里,杨格尔的2个同事还在力图说服他向涅杰林进言,停止研发液体燃料导弹,而将主要精力转向固体燃料的导弹。在吸烟室里他们3人恰好避开了这场可怕的大爆炸,得以幸存下来,而距离现场较远的格里辛副部长虽然没有当场遇难,但最终没能逃过一劫。
事后,作为幸存的职务最高的领导扬格尔不得不硬着头皮向赫鲁晓夫通报这起事故的发生。他打了个紧急电报给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
当地时间18时45分,在导弹发射前30分钟,进行最后一次发射操作时发生火灾,导致装有燃料的导弹被彻底烧毁。事故可能造成上百人死伤,具体数字仍然在清查。涅杰林炮兵主帅也在事故现场,我们还在寻找他的下落。我要求中央紧急提供医疗支援,尤其是要治疗严重烧伤和烟雾中毒的伤员。
扬格尔
1960 年 10 月 24 日
当杨格尔发出报丧电时,医务人员和消防员仍然在事故现场进行搜索和救治,有许多幸存者受到严重烧伤,他们立即被送往附近的医院。遇难者的遗体则被堆放在一间低温的储藏室内,以防止腐烂,同时进行进一步的辨认。因为许多遗体都高温火焰被烧得面目全非,甚至尸骨无存,比如在涅杰林主帅坐的位置,人们只发现了一坨黄金,经判定是涅杰林的“苏联英雄”金星奖章,已经被高温熔化了,还有他的手表残骸,指针就停在爆炸的瞬间,以及被严重烧毁的他的军衔肩章,设计师科诺普列夫的遗体是通过他的身高来识别(他是现场最高的)。
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10月24日夜,苏共中央紧急从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等地抽调医护人员赶往遥远的哈萨克斯坦。14名被严重烧伤,需要进行大面积皮肤移植的伤员也被紧急空运到莫斯科的布尔登科中央军医院进行治疗。当天深夜,杨格尔和赫鲁晓夫进行了艰难的交谈。当扬格尔报告包括涅杰林主帅和设计局的设计师在内的一大批人遇难时,赫鲁晓夫颇为不客气地问道:“当时的测试技术负责人在哪里?”杨格尔也只能说现在情况仍然不明,还在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包括格里辛副部长在内又有4人伤重不治,使得这起事故的死亡人数最终达到78人,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至今仍然矗立在哈萨克斯坦的荒漠之中。但另外也有称遇难者有92人和126人的两种说法。
10月25日晚,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调查小组飞往试验场进行调查。据称赫鲁晓夫曾经打电话给科罗廖夫问:“我们要怎么处理扬格尔?”尽管科罗廖夫与扬格尔的关系很紧张,但他还是给出了中肯的回答:“这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毕竟这是种新技术。”
科罗廖夫
勃列日涅夫在抵达现场的第二天召集了所有的幸存者,这位好好先生当着大家的面说:“我们不会惩罚任何人。”经过现场取证调查,以及询问幸存者,所有的证据都显示这是一起严重违反安全规程的事故,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多数都已经丧生了,而且苏共高层从调查材料中也意识到自己把下面逼的太紧了,导致所有人精神高度紧张,加班加点抢时间,最终酿成事故。此外当时第二次柏林危机已经结束,美苏关系再次进入了缓和期,苏联对洲际弹道导弹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迫切了;还有就是在已经丧失了大批优秀的导弹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再把剩下的人交付审判显然对苏联研制开发新型导弹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此事最后没有人受到处分。
勃列日涅夫
从试验场返回导弹设计局后,扬格尔虽然逃过了大狱,但还是连着做了两次检讨才过关。他在10月底犯了一场心脏病。1960年11月中旬,第二枚R-16原型导弹根据之前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工厂里经过完整的测试后,改进后的导弹于1960年12月28日由专列运送到拜科努尔。以杨格尔为首的一组人员乘坐同一列火车。1961年1月1日,火车抵达了仍然满目疮痍的试验场。
这次发射加强了安全管理,现场无关人员不得停留或者经过,在加注导弹燃料时,现场只保留20个人,其他人全部进入掩体或者在安全距离之外。
1961年2月2日,在41号发射场的另外一个发射架上,第2枚R-16导弹整装待发,在发射前15分钟,所有人员就都已经全部进入掩体。但好死不死的是,发射前几分钟,测试人员又发现导弹上的应急引爆系统和遥测系统没有电源!好在杨格尔此时心态已经比较平和,他认为这次发射主要是为了证明导弹的性能,而且要做出成绩给莫斯科看,他决定在没有遥测的情况下发射。
最终导弹的模拟弹头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而不是预定的堪察加半岛,但整个发射还算正常。但因为缺乏遥测的数据,无法确定发生那么大偏差的原因。1961年3月3日,R-16导弹又进行了第三次发射,但这次发射仍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在导弹飞行中,测试人员发现导弹的第二级火箭燃料箱中的液体燃料震动非常厉害,以至于控制系统无法稳定火箭,但总算是发现了为什么第二次试射会发生那么大偏差的原因。
直到1962年8月,R-16导弹才克服了所有技术问题。1962年10月20日,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高潮,苏联政府紧急下令立即将R-16洲际弹道导弹投入现役。到1965年,苏联已经装备了186 枚 R-16洲际导弹(北约代号SS-7)。
这起事故长期以来一直被严格保密,苏联政府最初宣称涅杰林主帅是死于飞机失事,并在1960年10月27日在红场为他举行了葬礼,他的骨灰盒被安放在靠近克里姆林宫墙的墓地(没有追晋军衔,依旧是大将)。格里辛副部长的葬礼则在新圣女公墓举行。遇难的48名官兵被集中安葬在列宁斯克市公园内。其他遇难者则分别被安葬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基辅、莫斯科、扎戈尔斯克等地。
克里姆林宫宫墙墓地
尽管采取了这些保密措施,但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早在1960年12月8日,意大利大陆通讯社就报道涅杰林主帅和另外100多人在一次火箭爆炸中丧生。1965年10月16日,英国《卫报》也进行了报道。1976 年,英国杂志《新科学家》报道了这场悲剧的更多细节。
1989年,苏联媒体才对这场灾难的进行了公开报道。在苏联解体后的1994年,俄罗斯解密了一批苏联时期的档案,公布了更多的细节,至此这场事故才大白于天下。当然,这并不是冷战期间发生的唯一一场事故,但却是损失最大的一起。时至今日,俄罗斯航天界仍然视10月24日为不祥之日,总是避免在当天发射导弹或者火箭,同时也会在纪念碑之前向当年的遇难者献花致敬,认为他们是在为征服外层空间和利用外太空造福人类的探索中付出的不可避免的代价。他们和那些在探索太空中献出生命的人的名字一样,都值得被永远铭记。
在爆炸现场修筑的纪念碑上镌刻着所有死难者的名字,纪念碑前面是当年爆炸现场的发射架残骸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向纪念碑献花
1.《-1003是什么问题看这里!急功近利、献礼成了献祭,记1960年苏联拜科努尔导弹试射爆炸事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3是什么问题看这里!急功近利、献礼成了献祭,记1960年苏联拜科努尔导弹试射爆炸事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18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