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5日中午,灰色蘑菇云从汤加海域升起。在淡城大学汤加开展教育院外项目的3名教师暂时失去了联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确认三位老师的人身安全后,网民们开始放心“歪楼”。这些老师跨越大洋,原来是去教汤加人种菜的。
不会吧?地球上居然有人不能种菜?
对于种菜,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天仙之子。再加上五千多年的勤奋,“中国人的蔬菜心”已经越过山海,打破了次元壁。
#01
蔬菜栽培技术
中国人满了
毫不夸张地说,蔬菜种植的天赋已经深深地嵌在中国人的DNA里。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谢凯教授拍了一段视频,内容是拿着竹笋插花,用彩斗菜尾巴扎根,把居家隔离日真的变成了“花”。(莎士比亚)。
种发出一点绿色。/微博
能种蔬菜的日子不无聊,不能种蔬菜怎么办?嫦娥五号又挖了两斤月球土壤。网友们发现月阳的有机质太少,不适合种植蔬菜,微博评论区瞬间变身为大型梦想的破碎现场。
中国人的蔬菜心念冲破了大气。/微博
一个人种菜比和全宇宙人民一起种菜快乐得多。例如,教汤加人种植蔬菜。
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汤加王国是地球上第一个看到日出的国家。这里有丰富的阳光和雨水,木薯和面包果随便扔在地上就能收获丰收。汤加人常年以土豆类为主食,再加上肥胖为美好传统,导致当地居民冠心病和糖尿病高发。
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汤加人也能拥有好身材。/网络
20世纪末,汤加国王带头推动全国的“减肥运动”。为了改善民众的饮食结构,这位国王请求“蔬菜种植大国”中国的技术援助,在岛上推广蔬菜种植技术。从2019年开始,聊城大学选拔了多名“蔬菜专家”前往汤加完成“蔬菜援助外”任务。
可以说,中国老师在汤加的实验田是白手起家的。在没有蔬菜种子,缺乏适当的农具的情况下,他们带领当地学生在40的炎热下平整土地,手拉手传授尖头技术,用树枝做蔬菜支架,手动浇水抓虫子。
聊城教师给汤加餐桌增添了“绿色”。/微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到一个季度,中国老师们在汤加成功种植了中国黄瓜、南瓜、大豆、韭菜等10多种蔬菜。慢慢地,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还学了几种地道的中国菜,就像炒吉山森一样。
目前留在汤加的赵培博、林爱智、张剑峰已经是第二位汤加援外的聊城老师。去年本应回国的他们在汤加物色耐热和耐寒性强的蔬菜品种的同时,继续努力寻找适合当地气候的间作、套种等规模化种植模式。
中国老师的实验田逐渐变成汤加学院的农场,各种蔬菜品种也越来越多。田里收获的蔬菜不仅可以供应学生食堂,还可以乐意与当地人分享。
聊城大学教师教汤加学生烹饪。/聊城大学主页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第一次去汤加的老师张瑞丽说:“在汤加帮助两年多的农活动,不能说能改变多少人,但至少能让部分孩子掌握蔬菜种植技术,认识到合理饮食生活的重要性。”(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
由于全球疫情和国际航班不通,三名城市教师要在汤加迎来第三个年头。起初,网民们对老师们不能立即回国感到遗憾。后来听说火山灰土壤富含矿物质,大家开始讨论在火山灰上种植蔬菜的无限可能性。
1tu/Svc0UOIAq0ZcHN?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640" height="388"/>网友在线补习火山灰的营养成分。
#02中国式大棚海外展翅
如果说聊城的几位老师向汤加年轻人传授了种菜技术,那么北大研究生董健毅则教会了加拿大孩子何为“菜有菜味”。
董健毅早年去加拿大从事石油行业工作,后来当地石油业不景气,转行当菜农,把中国大棚搬到加拿大,种植有机蔬菜。
图片来源/紫牛头条
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土壤肥沃,但冬季漫长,对种菜技术要求较高。以前当地没什么人种菜,超市里的蔬菜都靠进口美国和墨西哥的。
董健毅瞅准了当地市场的空缺,先回国到宇宙寿光学习大棚技术,再到处找同胞求问,精进种菜技术。短短三年多,董健毅建起了中式蔬菜大棚,还引起很多白人的好奇,去参观学习。
大棚的原材料几乎都从中国进口。/紫牛头条
受农业工业化的影响,很多加拿大孩子没吃过天然味道的蔬菜。在他们眼里,西红柿是寡淡无味的。有些孩子尝过董健毅种的西红柿后,仿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此爱上吃菜。
中国人的蔬菜大棚,不仅北上加拿大,而且南渡非洲。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周边,开设了多个中国蔬菜农场。有70多个大棚、占地200多亩的农场,在当地也只能算中小型规模。
约翰内斯堡的“中国菜篮子”。/人民日报
每天清晨6点,满载蔬菜的卡车就进城,给唐人街摊档送菜。空心菜、西红柿、花菜、茄子等南北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哪怕远在非洲大陆最南端,也保证能吃上中国菜。
华人移民的脚步去到哪里,种菜魂就燃烧到哪里。西班牙马略卡岛曾被旅游网站评为“全球最值得游览的十大海岛”之一。别人去岛上享受阳光与海滩,华人Ying Min Zhao却选择去种菜。
据中国侨网的报道, Zhao是马略卡岛上第一个种亚洲蔬菜的中国人。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到自己3公顷的农田里耕作,中午照顾超市,下午再回到田里。自己开的超市里,卖自己种的蔬果,产销一条龙,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西班牙人称赞,Zhao的勤奋和他的西班牙语一样无可挑剔。
Zhao,低调的种菜人。/网络
华人对种菜的热爱,既能跨越山和大海,又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据不完全统计,秘鲁有数千家中餐馆,它们的招牌上通常会写着“CHIFA”。这个词的秘鲁发音,与粤语“食饭”发音近似,是当地中餐厅的代名词。
秘鲁的中餐炒菜。/图虫创意
根据《秘鲁中餐馆历史及食谱》,19世纪中期约9万名中国人(大部分来自广东农村)因饥荒贫穷,漂洋过海去到秘鲁做苦力,后来到当地开小饭馆。这些本小利薄的中餐馆,先是喂饱了秘鲁的底层,后来逐渐俘获中上阶层的胃。
中餐的流行,反过来促进秘鲁农业结构的改变。秘鲁开始种植来自中国的蔬菜,例如黄瓜、白菜、韭菜、芋头、大白菜等。作为秘鲁家喻户晓的四大中餐,炒饭、馄饨、八珍炒面和柱候鸡印在2017年发行的邮票上。
中餐印在秘鲁邮票上。/网络
#03虚拟种田客90%是中国人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爱采集野菜,河姆渡遗址出土过菱角,半坡遗址发现了芥菜种子。
到了农耕时代,种菜技能的升级极大丰富了古人的味蕾。无论是南昌海昏侯墓,还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中,都能在墓主的遗骸里发现甜瓜子,同时代的墓穴里还出土了梅子和青梅等果品。
除了饱腹尝鲜外,种菜也是一种精神情结。自汉文帝以来,很多皇帝讲究“亲耕”的仪式感,每年正月下地劳作,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中国文人更是推崇耕读并举的生活方式,就算种菜水平不高也无妨。像陶渊明那样种豆,种出个“草盛豆苗稀”也可以写进诗里,在自嘲中收获另一番乐趣。
大户人家的家训。/图虫创意
进入21世纪,住在城市出租屋的人们,也许不能拥有大片的菜地,以实践耕读传家的祖训。但是在数字屏幕的数字农场里,许多年轻人依然延续着种菜的传统。
刚放寒假,有些学生就发票圈求种田游戏推荐。偶然广播里听到《摩尔庄园》BGM,有玩家感觉自己已骑上小车准备去后山挖菜。种田玩家的浪漫,不外乎在欧式城堡里开垦几块菜地,夜里无人时自种自浇自收。
种菜,假期里早于8点起床的动力。
如果你没几天就厌倦了哈利波特的打打杀杀,想重新下载种田游戏,又或者对“动森”念念不忘,请记住这不是你独特的个人爱好。
据说,在游戏中遇到种田玩家,那么90%都是中国玩家。《中世纪王朝》是模拟欧洲中世纪生活的游戏。在游戏初期,玩家要拓土、播种、施肥、造石磨、加工面粉、建造灶台……经历一番从0到1,恶补四季作物的种植知识,玩家才能做出一个馒头。
在欧美玩家眼里,这个农耕系统约等于劝退系统,但中国玩家却乐此不疲,有人甚至表示:“这是老夫向往的生活。”
游戏博主对《中世纪王朝》种田系统的分析。
即使海外游戏中并不具备优良的种田条件,中国玩家也会想方设法去开垦农田。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冰汽时代》。作为一款末世生存类产品,玩家需扮演避难所的领袖,直面资源枯竭、暴风雪压境的恶劣环境,带领幸存者走出绝望。
在这样的游戏设定里,外国玩家通常会为了个体利益和集体存亡而纠结。而在不少中国玩家手中,这游戏就变成了“生产大自救”,动员男女老少,种田种到世界末日。
左边是普通玩家,右边是中国玩家。/网络
在游戏里种菜,既花时间精力,又不能收菜做饭,玩这个有什么意义?一次普通不过的种田游戏过程中,某网友收到母亲大人的灵魂叩问。
种田与人生意义。/微博
就像生命那样,意义不在乎最终的结局,而在于过程。不能给田园牧歌的理想插上翅膀,但至少可以沉浸在浇水收割的慢节奏中。
每一个摸鱼种菜的午休时刻,每一次孤单落寞的收菜夜,每一篇看过和写过的种田文……总是满怀喜悦地拥抱奇迹般的时光,最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当你以为自己错过的只有泥土,很可能错过了整个生活。
参考资料:
[1] “日出之国”汤加,高关中,《百科知识》
[2] 中国老师的菜园“缤纷”了汤加人民的餐桌,王秀清 王黎,《神州学人》
[3] 汤加火山喷发,三位教当地人种菜的中国老师选择继续留下,赵利新,《新京报》
[4] 为什么中国人爱种菜?盛玉雷,《扬子晚报》
[5] 北大小伙的加拿大菜农生涯:中国蔬菜大棚让我成了“网红”,宋世锋,紫牛头条
[6] 中国游戏玩家为何偏好“种田游戏”? 36氪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撰文 丨 晓洋
设计 丨 欧阳波比
今日话题你喜欢种菜吗?
1.《【穿塑身衣能减肥吗蚂蚁庄园】果然,还是种菜适合老妇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穿塑身衣能减肥吗蚂蚁庄园】果然,还是种菜适合老妇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0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