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精锐损失殆尽
1949年1月底,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结束,国民党军精锐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能用于作战的仅剩146万军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漫长战线上,连战略上的有效防御都无法实现。此时,即便国民党当局也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东拼西凑兵力,加紧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险,负隅顽抗,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编辑搜图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
国民党军在南京周边构筑集结重兵
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更是成为其防守的重中之重。蒋介石的亲信汤恩伯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防守已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集结18个军54个师部署于南京、上海之间;以江防舰队及海军第二舰队50余艘军舰和大量炮艇往来穿梭,另外还有300多架飞机随时配合作战。
南京城内以城垣工事为主要防御地带,外围修筑钢筋水泥工事和野战工事,形成三道前后联系、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南京城外狮子山上,则坐落着江宁要塞,紧靠挹江门,配置大量新式火炮,居高临下,随时可以轰击对岸的浦口码头和长江江面。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期间,炮台守军在日寇飞机、舰炮的狂轰滥炸下,依然取得了击毁驱逐舰1艘,飞机1架,战车3辆以及重炮2门的骄人战绩。
编辑搜图
▲江宁炮台要塞遗址
渡江战役中江宁要塞一炮不发
但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后,江宁要塞所在的狮子山却显得格外宁静,尽管解放军第35军已经炮声隆隆的攻打江对岸的桥头堡——浦江县城和浦镇,江宁要塞的重炮群却并未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23日,解放军经浦口横渡长江,由于渡船缺乏,不得不在大白天乘坐运煤船、摆渡州连续不断的运兵。在此期间,江宁要塞虽然响了8声炮响,但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处炮弹在江面爆炸。
原来,此时江宁要塞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已被策反,其中,就包括担任第一炮台台长的胡念恭、要塞总团长的黄端和守备总队副总队长李祥麟。渡江战役前几天,胡念恭就向自己的哥哥、要塞司令胡雄报告“弹药受潮,火炮不能射击”,胡雄无奈,紧急新拉来2门大炮,打出了那“礼炮”一般的8声炮响,可惜这8发炮弹在李祥麟的指示下并未安装信管,只能听见响动,却根本没有杀伤力。
编辑搜图
▲解放军强渡长江
眼看解放军兵临城下,胡雄和担任要塞参谋长的宗占文为了逃命,慌忙逃走。这两位“大佬”脚底抹油,黄端就成了要塞的最高指挥官,总管一切军务,遂下令将炮台留守的所有人员和武器装备集中起来,登记造册,准备接受解放军改编。结果,本来是敌人防御重点的南京城,反而与其他一些渡江地点的激战形成鲜明对比,几乎没有遭到轰炸拦截,就被成功解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编辑搜图
▲南京城解放
1.《【要塞报告】渡江战役中,我军白天乘船向南京进发,对岸江宁要塞为何一炮不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要塞报告】渡江战役中,我军白天乘船向南京进发,对岸江宁要塞为何一炮不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1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