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
第114段穿插了徐爱系列的22部
作家:肖云
114团1营1营3排经过近一天的激烈战斗,彻底消灭了躲在博雷山山洞里的越军残余。
黄昏之际,他们迎着天空橘红色的晚霞,踏上了返回团结高地的归途。官兵们怀着胜利的喜悦,完全忘却了整整一天激烈战斗的紧张和疲惫。一路上,那红霞笼罩下碧绿色的庄稼,弯弯曲曲犹如彩带缭绕的羊肠小道,还有那散发着迷人馨香的野花, 清新爽朗的空气与微风,都仿佛在欢送他们返回负责防守的团结高地一般。野花吐芳不择地,幽草吹馥尤知春
此时,团指接到上级通报,友邻部队昨夜遭到越军特工部队袭击,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所以,团指命令各营连加强戒备,特别是位于磷矿最南边的团结高地,夜间不能睡觉,干部更是要加强督促检查。
凌晨,东方渐渐泛出了鱼肚白,团结高地周边的山川树木在朦胧中逐渐显露出了自己的轮廓。王邦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决定趁天亮之际,除了警戒岗哨以外,让战士们睡上一两个小时。通知一出,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且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怦然倒地,呼噜噜地大睡起来。
正当战士们沉睡时,团指下达了命令:全团上午8点钟统一行动,各营连留一半兵力防守阵地,抽一半兵力继续清剿北公山北坡的山林。清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越南民众,做好群众工作。要尽量动员自己防区内的越南民众返回村寨,帮助他们恢复春耕生产。同时要严格遵守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别是男女关系问题。
上午八点钟,全团清剿部队分成多路,向北公山北坡进发。
当1连2班搜索到半山腰时,突然发现前面树林里有一个人影,悉悉索索地,时隐时现。2班长立即用半生半熟的越南话喊:“站住,不许动!”那人听到喊声后,飞一般地朝密林深处跑去。2班长举枪“砰”的一声,那人便“噗通”一声跌倒在地。全班人员立即分两路包抄上去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坐在地上举起双手,浑身瑟瑟发抖。2班长继续询问老者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只见老者一边像拨浪鼓似的摇着脑袋,一边叽里哇啦地说着什么。看得出来,老者根本听不懂2班长说的话。
一排长周启松走上前去,浑身上下摸了摸老者,没有发现枪支弹药,便和善地示意老者放下双手。老者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周排长,点了点头。
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闻讯带着翻译赶来。经询问后得知,老者是玻莱村村长。他们听信了越南当局的宣传,害怕我军烧杀抢掠。所以柑塘磷矿失守后,他就带着全村老少钻进了深山,躲进了山洞。
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通过翻译,向村长宣传了我军纪律,叫村长动员村民回家开展春耕生产。半信半疑的老村长经不住再三动员,缩手缩脚地带着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等人向峡谷中的山洞走去。在离山洞100来米的地方,老村长提出,最多只能允许3、4个人跟进,其余人员不要继续前进。
于是,王副营长决定亲自带领2名通信员和翻译,与村长同行,让陈金玉连长带领其余人员在100米开外警戒待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冲过来增援。
到了洞口,老村长要求王副营长等4人留在洞外,他自己进去把村民带出来。但是,老村长进去动员了半天,村民们还是不敢出来。于是,王副营长就亲自在洞外向村民喊话,他喊一句,翻译就照原意翻译一句。喊了好一阵,才见老村长带着几十个老幼妇孺,颤颤巍巍地走出洞口。
这时,陈金玉连长也带着除岗哨之外的其余人员,和颜悦色地走了过来。他们又通过翻译,再次耐心地向村民宣传了我军纪律,动员村民返回村寨恢复春耕生产。动员完毕,王副营长还组织指挥大家,一起唱胡志明时代歌颂越中友谊的歌曲:“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
年长的村民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消除了紧张情绪。其中一个身材窈窕、眉清目秀的年轻妇女,大声地和解放军一起唱当年的中越友谊之歌,还带头喊乡亲们回村去。村长通过翻译告诉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这个年轻少妇叫阿香,原来是老街的一个小学教师,战争爆发后回到老家来避难。于是,陈连长命令周启松排长带领2班护送村民回村,王副营长和陈金玉连长则带领其他班排继续在山中搜索清剿。
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第二天,一连刘引成指导员带着部分官兵和营部的翻译小郑,进入玻莱村,帮助村民扫地,挑水,耕田犁地,翻盖破漏的房屋。开始,村民们还多有戒备,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只有村东头那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少妇阿香,则敞开大门,坐在屋檐下慢悠悠地梳理长长的秀发,偶尔还用越语哼几句小调。刘引成指导员见其他村民闭门不出,就派翻译小郑去帮助阿香干活,并嘱咐小郑多同她交流沟通,了解情况,要注意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想以此打开缺口,改变村民不与我军往来的局面。
小郑去了之后,一会儿扫地挑水,一会儿扛犁荷锄,忙里忙外,手勤眼快。不久,就与女主人熟络起来了。女主人给小郑端茶递水,还拿出手帕上前要给小郑擦汗,很是热情。时不时地,还闪着又大又黑的眸子端详着小郑,并主动告诉小郑:她能歌善舞,战前在老街教书。她的丈夫是个军人,被该死的黎笋集团抽调到柬埔寨打仗去了,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音讯,不知是死是活。现在家里就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如果丈夫回不来了,那她这一辈子就惨了。所以,她不想就这么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地过一辈子。
她还说,他特别羡慕繁华的中国,如果这辈子能够生活在中国,那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接着,她又询问小郑是哪里人,结婚没有?小郑也推心置腹地告诉阿香,自己是云南人,目前还没有结婚成家。阿香听说小郑还没有结婚成家,很是有些兴奋。
小郑从阿香的言谈中,似乎多少听出了一点女主人的弦外之音,对这位妇女也有几分好感,有时候也忍不住多看几眼阿香。但小郑牢记指导员的叮嘱,特别要严格把握和处理好男女关系,所以始终注意把握与女主人交往的分寸。
村里的其他人,从门缝或者窗户里看到阿香与中国军人交往甚好,渐渐地消除顾虑,“吱吱呀呀”地打开房门,小心翼翼地走出来,各干各的家务活和农活。刘引成指导员见状,急忙吩咐战士们深入到各家各户去开展助民劳动,玻莱村的村民们与中国军人的隔阂少了许多。
夕阳西下,半个天空好像被抹上了一层橘红色的颜料。大团大团的彩霞在空中慢慢地移动。太阳时隐时现地扫描着炊烟袅袅的村庄,绿树婆娑的山川,流水潺潺的河流。整个天地都显得那么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忙碌了一天的1连官兵,告别了玻莱村的村民们,踏上了回归团结高地的山间小路。
正当大家急匆匆地往团结高地方向进发时,背后突然传来一阵悠扬婉转、悦耳动听的越语歌声:“哎——木棉花儿伴霞光,映着妹妹望远方。妹妹日夜想情郎啊,盼得心酸泪汪汪!”
这歌声,为傍晚的偏僻空寂的小山村平添了几分灵动与感伤。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叫阿香的少妇,站在高高的竹楼台上,一边拨弄着长长的秀发,一边用她那甜美迷人的声音,对着我军远去的方向高歌。可惜大家都听不懂她究竟唱的什么内容,只有翻译小郑一个人偷偷地抿着嘴窃笑。
以后几天,1连的部分官兵在刘引成指导员的带领下,几度来到玻莱村开展工作,从事助民劳动,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欢迎。有的村民甚至还当着我军官兵,倾述黎笋集团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的愤懑。阿香每每看到翻译小郑到来,就兴奋异常,总是瞅准一切机会与小郑说话。
越南村民与帮助他们的中国军人关系良好,有的部队所驻扎的村庄,甚至有越南村民主动向我军举报可疑的越军人员,协助我军抓获藏匿在村民家中的特工。
我军在柑塘部分地区成功开展了对越南民众的宣传工作,也进一步印证了“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的古训。
春日的南方,满山遍野的木棉花鲜艳夺目,如熊熊烈焰呼呼跳跃,似满天彩霞冉冉飘飞,气息芳香袭人,情景十分壮观!
驻守在团结高地上的1连官兵,时不时地听到山下那颗高大的木棉树下,传来阵阵用越语演唱的动情歌声。那歌声婉转悠扬,犹如柔情融化冰雪,春风拂动柳枝。他们心想:这一定是附近村民们在抒发劫后余生、安居乐业的舒坦心情吧。所以,大家除了借以悦耳赏心、舒缓情志以外,谁也没有更多地去关注这件事。
老街归来朱颜少 笑时犹带木棉香
只有驻守在1连阵地上的越语翻译小郑,听懂了歌词的意思,明白是阿香在山下呼唤自己下山去。但他更清楚,自己虽然是一个战前临时抽调的随军翻译人员,不是现役军人,但毕竟身在军营,使命在肩,决不能在战场上做出有违军纪军规的事情来。所以,他只好装作没听见,不予理会。
一天傍晚,小郑正坐在团结高地阵地前的土坡上,慢慢地翻看着越语译本。突然从山下那棵高大的木棉树下又传来了阿香深情婉转的歌声。小郑侧耳一听,歌词的意思是:“金梭梭啊银梭梭,高棉树下唱情歌。声声情歌唤情郎啊,阿妹天天等阿哥!”
小郑听后,认为自己如果错过了与阿香最后一次交流,也许将成为今生今世无可弥补的最大遗憾。于是,他壮着胆,决心用唱歌的方式,来安抚慰藉一下阿香,反正阵地上的战友们也听不懂越语。
于是,他假装仰望着远方的夕阳,扯起嗓子用越语高唱道:“情歌声声绕山坡,阿妹日夜想阿哥。阿哥不能来相会,阿妹有意去老窝!”远处的阿香仿佛听懂了小郑歌里的弦外之音,信手“啪嚓”一声折了一枝火红的木棉花,慢吞吞地舞动着花枝朝玻莱村的方向走去,婀娜多姿的身影,融进了金灿灿的晚霞中。
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
据后来去过玻莱村的官兵说,老村长告诉他们,阿香前两天突然不知所终了。村民们有的说,她以为自己的丈夫死在了柬埔寨,所以殉情投河自尽了;有的说,她到河内寻找新生活去了;还有的说,她悄悄跑到北边的云南去了,在那里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
(待续)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1.《走出奔妹房间,干货看这篇!我军搜索越南村庄,上级明确:严守三大纪律,注意男女关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走出奔妹房间,干货看这篇!我军搜索越南村庄,上级明确:严守三大纪律,注意男女关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6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