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中的记录有很多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关于它们只留下了只言片语。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事件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千百年来,这些历史事件中只有少数能够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接下来就带你看看世界上最特别的七宗未解之谜,看看有你知道的吗?
巨石阵传说
巨石阵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它的出现一直是个谜。巨石阵具体地点在英格兰的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 ,该地位于埃姆斯伯里西边。
石阵由一个垂直的立石外环组成,每个石头高约4米,宽度在2米左右,重量达到了25吨。顶部的连接处还有一块水平放置的石板,石阵内部则是由一圈较小的青石组成,并且相互独立。
巨石阵
据悉巨石阵从公元前三千年就存在了,但考虑到时间跨度中的环境变化影响和一些人为因素,历史学家推测它在时间跨度上应该更长,最长可能在6000年。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这些石阵和当时的埋葬仪式有关。石阵景观中延伸出来的长形通道是为了方便类似手推车这种工具进出,而当时的索尔兹伯里平原树木比较繁茂。人们为了修建这座石阵时对周围的树林进行了清理。
巨石阵
这种埋葬的方式可能得追溯到公元4000年前,人们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才让这里的石阵发展成今天这种规模。
但是奇怪的地方在于,当科学家们对石阵进行成分分析和年代推算时,在时间进程上和历史学家们推断的时间有很大差异。除此之外,石阵的建筑方式和后续的补充修筑过程中还有工艺上的差别。
高大的巨石阵
这种差别非常大,并且在公元2600年前就出现了,是一种以石头为主,用榫眼和榫接的方式进行修整和成型。这在当时来说明显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那么当时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去进行操作的呢?
另外这些石头主要来自于新石器时期,对于刚进入工具时代的原始人来讲,这些技术未免太过于先进。而巨型的石头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进行移动、打磨的,科学家也不得而知。
科学家推测巨石阵是祭祀场地
巨石阵在计算机的动画模型演算中还显示出了一种非常高级的整体结构,看起来就像是一艘飞船或者一件大型工具。而在现实对照中,石阵外的中央大石构建的马蹄形,脚跟位置与冬至的日落和夏至的相对于日出对齐。
巨石阵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许多研究手段都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无独有偶,离英国不远的一处地方同样也有着许多神秘的石头。
复活节岛石像
和巨石阵的石头相比,在波利尼西亚东部的复活岛上,这里的石头看起来似乎更有明显含义。这个小岛上有着900多尊类似的石头雕像,每个雕像估计都在80吨以上。
复活岛上的巨人像
如此沉重的雕像,当时的人们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搬运的呢?随着石像的不断发现,逐渐暴露的石像现出了原本的面貌,原来石像并不是只有脑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的身子都被埋藏于地下。
这样以来搬运难度又提升了,不少人推测这些石像原本就产自当地,当地土著就地取材进行雕刻。但是这样也无法解释这些石像为什么面朝一个方向,总不可能原本的石头就刚好这么排成一列吧。
巨人石像背后刻着奇怪的文字
最神秘的地方在于,石像中石板上面记录的文字至今也无法被破译,兴许这上面记录着石像的由来和制造过程。如今这里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它们的具体成因还不能够完全得知。
说完石头再来看看建筑,下一个谜团则是源自我国古书中的记载,楼兰。
楼兰王国
相传在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带有一个绿洲城市,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被人熟知。这处位于丝绸之路东北边缘,途经罗布沙漠的地方便是楼兰。
丝绸之路
根据记载,公元前77年,当地国王被汉朝使臣暗杀后,改称为鄯善,而旁边位于咸水沙漠的罗布泊西北角的小镇则保留了楼兰这个名字。
据《汉书》记载,汉使将楼兰军队描述得不堪一击,鄯善14000人有2912人能够携带武器,便能够轻易攻下楼兰。另外书中还记录了楼兰周围地区险恶的地理环境,位处盐碱地的楼兰农作物产量非常少,而且可以饮用的水源也非常少。
楼兰古城遗址
当地不少居民常常要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够维持日常的起居生活。楼兰在其他史书资料中还显示了当地的多元文化,宗教的多样化是楼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楼兰在短短两三百年里断断续续地被中国统治过,但是在公元330年时开始逐渐被废弃,至此之后完全消失。到了公元644年,经闻玄奘法师的记录,楼兰只剩下曾经的残骸。
楼兰古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楼兰古国的消失,这件事一直在历史学中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楼兰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的另一边,古罗马。
消失的古罗马第一军团
古罗马帝国曾经在历史上非常强盛,其军队有着强悍的战斗力,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帝国。但在这种状态下催生出来的军队在历史中也失踪过。
军事强悍的古罗马帝国
这便是古罗马第一军团的失踪之谜,英国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德效骞对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提出了一段历史假说。他认为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的7个罗马军团在卡莱战役中虽然战败,但是克拉苏长子并没有战死。
相反,他的长子带领着剩下的军队突破安息军防线,不过再也没有回来过,他被猜测为定居在中国甘肃省。这个假说来自上世纪80年代甘肃研究人员到甘肃省永昌县附近的者来寨。
者来寨
当地居民大多是棕色或者黄色的头发,眼睛为蓝色或者灰色,并且长相奇特而备受歧视。除此之外,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也与汉族截然不同。
比如做牛鼻子形状的馒头祭奠先祖,节日活动中有类似斗牛的活动,所有墓葬方向全部朝西。而在考古学家对寨子附近的西汉墓葬考察发现,墓主几乎都是男性,头身比在1比8,远远高于汉人的1比7.5的标准。
者来寨当地居民
多方面的线索似乎都能证明寨子里的村民不是汉族,更像是墓葬里的人。历史学家推测这些村民很有可能是当初败退的古罗马第一军团,败退后的军队向东逃亡进入匈奴人的领地并效忠匈奴人,直到匈奴与汉朝军队交战,这些军人才流落至甘肃省。
不过该假说缺乏一些直接证明的证据,而且科学家们后来对当地村民进行DNA检测时也未曾发现与墓葬人员有相似的地方。该事件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究竟他们归属何地呢?
者来寨村民
古埃及文明曾经也是历史中的“红人”,和古罗马帝国一样,也曾经历了辉煌的时期,不过接下来提到的却是一名争议不断的人物,克里奥佩托拉七世。
埃及艳后死亡之谜
托勒密王国当初因中央集权政府衰弱以及腐败等各种因素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在托勒密十二世前往罗马时,克里奥佩托拉六世趁机夺取了政权,但随后却突然死去。
埃及艳后影视形象
在此之后,年幼的克里奥佩托拉七世成为了王权统治的备选人。成年后进行掌权的克里奥佩托拉展现了过人的外交手段,同时在外交政策上也特别用心。
不过好景不长,在王权争夺上,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里奥佩托拉七世又一次像曾经的父辈们一样面临政治争斗问题。有着埃及最美姿色的克里奥佩托拉七世在当时成功利用了自己的美色引诱了凯撒大帝,顺便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原本埃及与罗马的战争就这样被一出美人计给消解。
凯撒大帝剧照
但随着凯撒的死亡和国内的动荡政变,克里奥佩托拉七世无力应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逃避追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后也不得不面临逃亡。最后这名女王却死在自己的手上,通过服毒进行自杀,也有记载流传说埃及艳后是用的眼镜蛇进行自杀。
不过历史学家可完全不认同这一点,首先是这名女强人的表现让历史学家们不相信她会选择自杀,另一方面如果是用毒蛇自杀,蛇毒生效也需要半小时。因此人们推测是屋大维派人刺杀了她。
埃及艳后剧照
关于她的传说和死亡结局仍然多种多样,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接下来另外两个谜团则更加像是传说,但它们却没被证实过。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相传亚特兰蒂斯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有着先进的文明和高超的科技技术。在柏拉图的描述中,这个国家最后因失去上天的宠爱而消失。
想象中的亚特兰斯
不少历史学家和调查者在对相关的文学著作和传记中都有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语言学家和古典学家认为柏拉图的故事不仅是寓言警示这么简单。
文中的一些隐喻可能揭示了亚特兰蒂斯的所在,大多数历史资料都提出这个文明的地点应该是在地中海内或附近。而在一些流行文化中,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更接近大西洋附近,这片海域的海底火山活动被不少人认为是亚特兰蒂斯淹没的原因。
海底火山活动
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充满各种各样的传奇色彩,从神话到乌托邦构建,似乎这里是人类曾经最美好的故土。当今文化中的亚特兰蒂斯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象征,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同样基于这种传说式的记载还有《圣经》中的记录,宗教故事兴许更多的是教徒之间的传承。
诺亚方舟
根据《圣经》的记载,诺亚接受上帝的旨意,在大洪水来临前必须要造一艘大船。船只能够让诺亚带上选中的动物逃离洪水,大洪水来临时,诺亚成功地带领动物们逃离了灾难,洪水在白鸽叼含的橄榄枝中退去。
诺亚方舟想象图
不仅是《圣经》,来自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而且这首巨船在记录中显示它有着像美国独立号航空母舰那样巨大。1771年的第一版大英百科全书将其描述为真实存在的物体,过去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神学家对其进行细致研究。
大洪水的故事可能在历史存在的宗教中更多是一则寓言故事,方舟是否存在如今并不得知,但多地的宗教记录中却把它当作现实存在。由于这艘大船体积太过庞大,不少科学家认为这种巨型船只在过去不可能存在。
以上就是如今较为特别的几宗世界未解之谜,它们的存在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类文明在历史中总会逐渐消亡,新的文明不断诞生,循环往复似乎才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本质。
1.《【佩托拉】千百年来,七宗最特别的世界未解之谜,看看有你知道的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佩托拉】千百年来,七宗最特别的世界未解之谜,看看有你知道的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7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