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去打扫很多代码。点这个,点那个,再加上自己的眼睛,手机也很小。特别是上车的时候扫描代码非常紧急。

“现在短视频特别多,别人教会我了,时间一长又忘记了。”

“我的手机显示内存不足,照不了照片,该怎么办?”

今年64岁的赵奶奶,对智能手机使用还在逐渐摸索中。

不会手机购物,不会扫健康码,不会发位置……这种窘境是当前很多老年人正在经历的。如今,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能“一机解决”。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当代人最重要、不可离开的“伴侣”。

漫画/左骏

不敢用、不会用、不愿用成为“拦路虎”

不可否认,在生活中,有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年龄原因似乎被“排斥”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之外,这就是老年人群体。“慢了一拍”的老年人,难以像年轻人那样轻而易举地使用智能化的电子产品。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不能放任老人成为数字时代的“绝缘体”和“边缘人”。

“现在上台跳舞啥的不紧张,面对手机镜头反而紧张了。” 赵奶奶在采访中说。

“不敢用”,互联网鱼龙混杂,常有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发生,导致老人对网络存在一定的防范心理,很多老人宁可使用传统老人手机,也不愿不敢使用智能手机。尤其是一些涉及资金和金融的环节,老人还是会选择现金或银行卡方式。

“现在遇到最大困难,就是在微信里面发位置,每次无论是别人发给我的,还是自己发送位置,现在都不会。”今年60岁的杜奶奶也面临着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窘境。

“不会用”,老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同时,由于市场上缺少相应的培训机构,部分想学习的老人出现“想学却没地方学”的尴尬境地,部分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由于缺少实际使用,出现学完就忘的情况。

此外,很多老年人“不愿用”,由于叠加的服务内容和增值功能越来越多,目前网络应用和智能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导致老人不愿意使用智能化产品,更愿意通过传统模式解决问题。

社区智能手机培训 让老年人“智”享生活

“我觉得这次培训特别好,刚才在课堂上,我看见其他老年人加好友都挺困难,通过这次社区组织的培训让我们老年人也与时俱进,我们也不再害怕使用手机。” 杜奶奶说。

7月21日下午,西安市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退休爱党”俱乐部举办“红色智能手机课堂”活动,吸引不少辖区老党员以及居民群众前来参与。

“有的时候我们在外出的时候,有个朋友不知道他在哪,找不到他的位置,那我们怎么办呢?”

“各位奶奶,看这里。我们只需要打开微信,找到最下面这个加号,点击位置就会显示‘发送位置’和‘共享实时位置’,点击‘共享实时位置’就可以看到他在哪里了。”陕西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佳雨在课堂上教授老年人如何发送共享位置。

本次活动主要教授老党员们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包括手机的基础操作,微信等APP下载以及功能学习。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一些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出示不了健康码而造成出行不便。社区工作人员针对老年人的困惑,手把手教老人如何出示使用健康码、面部识别、以及本人信息扫码登记等常用功能。

“我们机构也是在调查了社区老人问题的基础之上,关注到很多老人可能跟随儿女在城里,对于手机的使用及现在更智能化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他们无论是融入社区还是融入城市还是隔阂的。因此,我们联合社区制定了一系列课程,帮助老年人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 刘佳雨说。

“每次做核酸找健康码半天找不到,都要志愿者帮忙,既耽误自己时间又耽误别人,今天终于在课堂上学会了,以后也能快速扫码做核酸了。希望社区以后能多举办这样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智能生活的实用讲座活动,让老年人也能与时俱进,享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活动结束后,居民程娟阿姨意犹未尽地说道。

“银发一族”不减学习热情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18.70%,当老年群体人数上升,全社会老龄化加剧,重视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现状,改善他们的数字化体验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融合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聚焦60岁以上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特别关注智能手机与老年人在亲子沟通、 家庭关系、社会参与等行为中的关系。

《报告》显示,在老年人购买智能手机的理由中,“打电话、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位列TOP 1,通过车、马、邮件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时代已经逝去,老年人渴望用新的通信工具与亲朋好友连接,以满足自身情感互动的精神需求。

《报告》指出,68.1%的老年人上网时长低于4小时,其中29.71%的老年人上网时间低于2小时,持续积极拥抱数字生活。

过半数子女关心父母“冲浪”情况,温暖陪伴跨越数字鸿沟,虽然老年人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信息,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他们比年轻人低很多,再加上年轻人对初次迈入网络世界的老年人缺乏耐心,对老年人的信息分享往往没有正面反馈,导致老年人对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缺乏信心。

当老年人在线上与子女分享自己从网上获取的信息时,51.05%的子女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网上的信息”,26.92%的子女认为父母分享的信息有价值、并一起进行讨论,18.97%的子女对于老年人的分享行为“没有反馈”。

多位老年人在访问中提到,当自己向子女请教手机使用方法时,子女不够耐心,72.94%的老年人将这种情况归因于“子女工作太忙”,可以说是很体贴子女;有意思的是,对于提升手机上网能力这件事,65.13%的老年人最盼望的问题解决者是“子女和孙辈”,最盼望的解决方式是来自子女的耐心教导,其次才是社区课程、老年大学、网络教学视频等解决方案。

化解“数字鸿沟” 工信部推出三大举措

如何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从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领域着手,为老年人提供能感知、有温度、更便利的服务,取得积极成效。

在手机终端等智能产品和服务方面,组织市场主流手机,基本实现“长辈模式”功能。通过大图标、大字体、大音量、一键呼叫等,帮助老年人便捷的获取各类信息。在电信服务方面,组织三家运营商实现了“老人座席”,老年人进入三家运营商线下的营业厅,无需再排队等候,有专人引导并提供“面对面”服务。还实现了“一键呼入”,老年人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无需再经过语音提示、数字选择等环节,直接由人工提供咨询服务。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广大互联网企业积极响应,加速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网站、手机APP的改造规范、评测标准、标识授予等作出了明确要求。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出200余项优质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方便老年人选购使用。尽管上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应看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亿,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道远。

短评:解决“数字鸿沟” 不能让任何一个群体掉队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但科技迅速迭代的同时,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人面临“数字鸿沟”,解决“数字鸿沟”,不能让任何一个群体掉队。

我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应该从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做起。智能时代,不能丢下老人不管,更不能人为给老人设置障碍。现在的各类APP已经设置有关怀模式。文字更大,更清晰;色彩更强,更好认;按钮更大,更易用,我们已经看到了改变。

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会因未来几十年的代际变化而放缓脚步,老龄化社会逼近也是无法忽视的事实,如何让两者实现融合,是全社会未来都要面对的一道考题。“适老化”APP的改变,不仅仅是将APP改版,我们还要帮助老人更好地学习智能手机和APP使用,我们的社会是否能多为老人开办一些免费的操作培训呢?老人多一些选择,年轻人多一些耐心,在老龄化阶段的数字时代,给予老年人舒适的数字生活,社会也会多一些温度,少一些摩擦,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幸福感,岂不美哉!让老年人跨越社会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融入现代智能生活,“他们”也不能掉队。

本报记者 周生来 柴迎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1.《关于微信里面的地址怎么改变了,你需要知道这些莫让“大爷大妈”成为数字时代的边缘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微信里面的地址怎么改变了,你需要知道这些莫让“大爷大妈”成为数字时代的边缘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97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