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前沿科技探索公司德雷珀研究所发布了名为“蜻蜓眼睛”控制生物无人机的照片和飞行视频。
这种无人机为蜻蜓加装包含微型导航、微型太阳能电池和光极等系统的电子背包,通过电子背包的控制,使蜻蜓按照人类的指令飞行。相比传统微型无人机,这种半生物、半机械的受控蜻蜓无人机,拥有与蜻蜓类似的飞行时间、机动和隐蔽性,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蜻蜓眼”受控生物无人机模型
主要特点: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蜻蜓眼”无人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保持了蜻蜓的高效飞行技能。“蜻蜓眼”从诱骗昆虫或直接刺激肌肉来控制它们行动,升级到采用光极技术直接刺激蜻蜓神经系统进行控制。
二是通过捕食和光实现极强飞行耐久性。蜻蜓可通过捕食自行补充能量,而电子背包的能源可通过太阳能补充。故“蜻蜓眼”的动力全部来自自然,留空时间很长。
三是蜻蜓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可保证良好的隐蔽性。另外其体型较小,故“蜻蜓眼”作战过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隐蔽性很好。
工作人员展示“蜻蜓眼”无人机
发展前景:
全新的微型飞行器
“蜻蜓眼”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空中ISR(情报、监视、侦察)装备。德雷珀实验室项目首席研究员认为,“蜻蜓眼”无人机代表了一类全新的微型飞行器,各种先进技术都能集成在昆虫负载的微型电子背包中,比其他任何机械无人机都更加微小、轻盈和隐蔽。
但是,目前“蜻蜓眼”离实用化还有距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仅能控制飞行过程中的蜻蜓实现转向,不能控制蜻蜓完成起飞、悬停和降落等复杂动作,即无法持续控制,导致侦察能力相对受限,未来需要完善控制。
二是当前电子背包系统功能预计仅支持在视距范围内控制“蜻蜓眼”,作用半径较小,未来可能需在背包中集成微型摄像系统等,实现视距外操控。
三是目前报道中并未说明是否通过人脑控制蜻蜓转向,操作可能有延迟,未来可能需为士兵配装脑机接口设备,用人类意念操纵控制其飞行,缩短控制流程,实现蜻蜓受控近零时间差。
德雷珀实验室公布的“蜻蜓眼”无人机照片
受控生物技术,
未来战力重要来源
我国古代曾训练信鸽传递军情,现代美军则训练海豚来探测水雷。但受训动物无法完全按人类指令行动,限制了其效能。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受控生物技术正成为发展热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美军资助下推出受控花甲虫,通过在肌肉植入电极控制昆虫行动;我国上海交大通过把翻译出的人类脑电波信号发送到植入蟑螂脑部的微电极,成功控制了蟑螂的行动。“蜻蜓眼”无人机则利用柔性光极控制生物的行动意念,代表了受控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未来,如能解决高效持续控制、生物排异反应等问题,受控生物可能对战争形态产生变革性影响,将极大地提升作战的突然性、隐蔽性、持续性,成为新战斗力的重要来源。其中,受控昆虫类无人机尤其适合参与特种作战。(中国国防报)
资料图:仿生蝴蝶无人机
【订阅关注“国防时报排头兵”,纵览军情,聚焦热点!】
1.《怎么控制昆虫看这里!受控生物无人机,让昆虫加入特种作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怎么控制昆虫看这里!受控生物无人机,让昆虫加入特种作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1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