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黔春立交桥,对,这就是是今天的贵州。摄影/ 天祺


-风物君语-

贵州速度

蔚为大观



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无论如何不会有人将之与“速度”二字相连。但是在近10年里,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比贵州更适合用“速度”来形容。

▲ 板坝至江底高速公路马岭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跨越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桥梁主跨360米,为省内第一座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摄影/ 唐可

仿佛是按下了快捷键一般——GDP在2015年突破“万亿大关”,并在十八大后,始终以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


▲ 贵阳火烧云。摄影/ 徐永健

数万座大桥、总长百万米的隧道穿山跨水,以6453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在西部率先完成“县县通高速”,从“地无三里平”一跃成为西南交通枢纽。


▲ 贵州省高速公路网。制图/ Paprika

大数据产业如同“云霄飞车”,互联网出省带宽突破1万Gbps,全省“上云企业”则达到1万多户,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位,更有省会贵阳入围首批5G城市。

而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位,700万亩茶海碧映苍穹,年产量达到36.2万吨,足以在连续一周之内,让普天下近76亿人口,每人每天喝上一杯好茶。


▲ 雷公山茶园。摄影/ 陈沛亮

同时又保持着无可比拟的多彩文化——18个世居民族在此传承不绝,56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撑开一片净土,而在12.8万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出露区域上,奇山异水极目难穷。


▲ 传承。摄影/ 宋卫华

数亿年的自然之力打造出这个“喀斯特王国”,两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这里多彩的文化,而今贵州又以几十年的“朝夕之功”,突破了山水阻隔,显露出峥嵘的崛起之势。

何为贵?恐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



贵州,从何而来?

220000000年前,贵州还藏于一片汪洋大海。


▲ 255ma古特提。制图/ Paprika

中生代的鱼龙在此称霸一方、横冲直撞,千姿百态的海百合四处“盛开”、随波招展。大量的古海洋生物在这里兴盛又走向消亡,只剩骨骼随泥沙而下,与其他物质一同在海底沉积,形成了广袤而厚重的碳酸盐岩地层。



▲ 贵州鱼龙和海百合化石。海百合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壳的棘皮动物。摄影/ 李贵云

此后,一方面板块之间的碰撞使得沧海成陆,岩层在抬升中逐渐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中国南方的湿热气候带来的大量降水,又不断地将地表溶蚀。在这场长达数亿年的“角力”中,贵州高原作为水与土争锋的主战场,变得支离破碎、满目疮痍,形成了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



▲ 中国喀斯特地貌图。图/ Paprika

黔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可谓浑然天成。从地图上看,若以省会贵阳为中心,向四面延伸,整个贵州都被大山团团围困。



▲ 贵州省地形概览。图/ Paprika

最西边,在滇、黔的交界处,磅礴的乌蒙山横空出世、绵亘南北,山上的韭菜坪海拔达2901米,为贵州之最高峰。


▲ 每到秋天,贵州赫章大韭菜坪野韭菜开花,是世界同类最大面积韭菜花,被称为天上花海。摄影/ 杨元德

向西南,兴义的万峰林仿佛在大地上铺开一张巨幅天然画卷,近两万座青翠峰峦陈列其间,倾今古画师之力,也难描摹出其全貌。


最北,大娄山拔地而起,成为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间的天然屏障,唯余一道天险娄山关矗立在海拔1576米的主峰之上,可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娄山关全貌。摄影/ 何雄周

在东北,武陵山脉自湘西探入黔地,其主峰梵净山(以变质岩为主)在一片喀斯特汪洋中异峰突起,恍若一位“高僧大德”绝世独立。



▲ 雾绕梵净山太子石。摄影/ 李贵云

在黔中,苗岭横贯全境,延伸至黔东南,啸聚的群山与山间夹杂的盆地、宽谷,打造出了一片苗侗秘境。



▲ 茶园位于丹寨最高海拔苗岭(1693米)——牛角山,常年山雾缭绕、气候独特,生态植被、天然氧吧。摄影/ 韦朝阳

而在这些群山之间,更有八大水系纵横交错,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3条之多。这些河流随着贵州高原西高东低的地势,在高峡深谷间穿行,由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浩荡奔流。

▲ 江黎芝峡乌江大桥—G75兰海高速贵遵段。摄影/张家裕

以贵州中部的苗岭为界,分水岭之北,牛栏江、横江、乌江、赤水河、綦江五条河流一路向北,直通长江;而锦江、㵲阳河、清水江则高歌东进,流入湖南境内,抵达洞庭湖平原。


▲ 清水江。摄影/ 李贵云

分水岭之南,滋生于乌蒙山的珠江水系,分作南盘江和北盘江两大支流深深地切穿云贵高原,最终并作红水河,沿黔桂边界东南而行,流向两广。另有都柳江在东南一隅兀自东流,经广西汇入珠江水系。

万山的林立,千水的切割,在上形成了幽深险峻、使人望而生畏的喀斯特峡谷,在下则诞生了迷幻瑰丽、风情万种的“地底王国”。


关岭的北盘江大峡谷气势雄浑,若从云端俯瞰,好似天人一怒,手起斧落,劈出的一道前后绵延近14公里,最深处超过千米的“大地伤痕”。

兴义的马岭河峡谷则山水明秀,在80公里的连绵群山之间,由千米落差产生的数百条瀑布次第排列,飞流直下,激荡出浓浓的水雾,远远观之,仿佛是在云端垂下一道道白练。


▲ 马岭河峡谷。摄影/李贵云

至黔中腹地的安顺,打邦河经行之处,黄果树瀑布如同银河天降,一洗人间。激流之下,岩层一边缓慢而坚定地抬升,一边同时被流水日复一日地侵蚀,瀑布也逐渐向源头退缩。这种被称为“溯源侵蚀”的现象,昭示着那场旷日持久的“山水之战”仍在延续,从未息止。

如果说黄果树的瀑帘,让人担心有只天生石猴随时会蹦跶出来,那么35公里外的地底龙宫,则仿佛已遭到了美猴王的“洗劫”,在“定海神针”被失窃后,历经天翻地覆而变得千疮百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多的水旱溶洞群。

▲ 龙宫。摄影/ 李贵云

在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一个地下溶洞“博物馆”已经摘得太多的桂冠:贵州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奇洞之首、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盛名之下的织金洞,远不止游客所见的6.6公里已开发洞腔,不知向更深处探寻,又是何等风光?



▲ 织金洞,被誉为“溶洞之王”。摄影/ 杨秀勇

到了最南的荔波,更是在重岩叠嶂之间生长出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种景观,玲珑秀丽的荔波小七孔,堪称微缩版的喀斯特全图,又像是一处“超级盆景”。

因而,贵州的土地,如同一张已近“收官”的棋盘。

以江河为经纬边线,黑白二子如同缀连的峰峦,而在棋子之间至为关键的空隙,正如这片土地上仅存的平坦之地,在棋局中叫“眼”、叫“气”,而在贵州人这儿,叫“坝、冲、坪、坳、塘、坡”,又以“坝子”最为常见。



▲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制图/ Q年


正是坝上之人,使得这局棋有了生气。



“坝子”,文化的沃土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环境的阻隔使得住在“坝子”上的人难以沟通往来,在这里,岁月好像也停步了。


▲ 肇兴侗寨。摄影/ 陆宇堃

因此,在过去的千年里,贵州众多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如同喀斯特海洋中四散的“孤岛”;而到如今,正是由于相对独立,隐于群山之间的古老传承保存完好,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 苗绣。摄影/ 曾丽

在贵州,56个民族都曾留下过独有的痕迹,18个民族在此世代安居。汉族通常生活在城镇和交通沿线附近,在山间安营扎寨的往往是苗族、瑶族和彝族,仡佬族青睐山谷生活,傍水而居的则多为布依族、侗族和水族。


▲ 侗族一家人。摄影/ 李立洪

▲ 六枝梭嘎苗装。摄影/ 李贵云

自华北平原历经辗转,迁徙而来的苗族,相传是五千年前铩羽中原的蚩尤后裔,在西南部麻山地区,流传着记载那段迁徙岁月的英雄史诗《亚鲁王》,以渺远的歌声回应了“从何而来、将往何去、归于何处”的人生终极问题。

▲ 图片依次为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藏平县数纱绣苗族服饰。摄影/ 王寰


▲ 贵州丹寨苗族蜡染。摄影/ 李若渔

苗族的银饰,是他们永不褪色的潮流。远在明清时期,黔东南的苗人就将当地珍贵的木材,由清水江输往各地,甚至成为宫廷建筑所用的“皇木”。以此换来的大量白银,被打造成巧夺天工的银饰,穿戴在姑娘们的身上,以至有“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之说。



▲ 戴银饰的苗族少女。摄影/ 卢文

银饰下的衣服,则取代庙宇、祠堂等建筑,成为了苗人“行走着的信仰”。

▲ 从江县芭莎苗寨。摄影/ 舒中胜


而当古越之民聚居于此,衍生出的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给这片山地带来了某种“水乡气质”。

最为浪漫的侗族人,崇尚以音乐将整个族群连接起来。除了最著名的侗族大歌,在进寨前,侗族人有象征友好的“拦路歌”;酒足饭饱后,他们会聚在楼中以歌叙事;最为隐秘的,则是木房子里男女传情的“行歌坐月”,曲调千回百转,尽显“古越人”之风流。



▲ 从江县小黄侗寨大歌。摄影/舒中胜

布依族则在水边搭造了一片“莹白色的石头寨子”,寨中青花瓷般的蜡染,以棉麻做线,蓝靛为染,他们携手苗族一同将安顺打造成举世知名的“蜡染之乡”。

▲ 安顺高荡村千年的布依石寨。摄影/ 李若渔

到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是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掌握着“水族易经”的水书先生,负责了整个族群的婚丧嫁娶,在山水之间,维持着乡野礼仪的传承。



▲ 水书。摄影/李贵云

而在安顺的屯堡里,生活着600年前“调北征南”的明军后裔。屯堡人的头饰上,顶端的攒尖象征着山,底部的方玉代表着田,中间的梭型如同河流,上下连接的银线,则传达了屯堡妇女对征人的相思。方寸之间,写满了家国情怀。

▲ 安顺屯堡西秀区刘官乡金齿村老地戏所带的面具。摄影/ 李光荣

因为山水阻隔,贵州时常被作为流放之地、探幽之处和避难之所,反而让这里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阳西北七十里,王阳明曾经在龙场悟道,至今南山的花树,依旧开落在天下人的心头;兴义的万峰林,知名“驴友”徐霞客曾到此一游,大发“票圈”赞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而安顺的华严洞,在抗战时期藏着故宫南迁的国宝,默默守护着中华文明的遗产……


如果说“坝子”是人们的诗意栖居所在,那么连绵的青山,则是动植物们赖以生存的乐土。

仅存于梵净山的黔金丝猴,被喻为“世界独生子”,在这处梵天净土中,存续着一个物种的百代“香火”。


▲ 看看梵净娇子这浓密秀亮的毛发,就知道在这里生活有多好了。摄影/ 李贵云

另一种同样珍稀的黑叶猴,只在人迹罕至、草木稀疏的悬崖峭壁间活动觅食,白日啸聚在山巅,夜里栖息于岩洞,好似“深居简出”的山间隐者。


苗岭的主峰雷公山,因未曾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严寒洗劫,成为了众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各类动植物近2000种,因珍稀、濒危而列入国家保护的有43种。以山为名的雷山髭蟾,正是此地的独有物种。


而在赤水一带,生存条件极其苛刻的“活化石”——桫椤集中分布于此。这种古老的蕨类植物,只能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因而海拔较低、多热多湿的赤水“绿洲”中生存下来。

▲ 赤水桫椤。摄影/ 李贵云

还有6000万年前就已问世的珙桐,凭借着种子休眠,跨越时间长河,在贵州安家落户。每逢春夏之交,满树白花宛如白鸽群集,高高栖于枝头。

▲ 珙桐。摄影/ 李贵云


贵州的道途不通、封闭阻塞,为这片土地留存了最珍贵的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使得时间在此凝固,空间在此折叠,一经释放,便如同一幅浩浩荡荡的五彩画卷,惊艳问世。

▲ 飞跃百里杜鹃。摄影/ 王纯亮



一地镇西南

在中国,“国家”的概念起始于中原一带。而当山地阻隔被逐渐打破,贵州的地理位置优势突显而出,这个古时候的“化外之地”,逐渐成为了镇守西南的交通要塞。



▲ 江界河大桥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风景区。该桥系桁式组合拱桥,在当时的同类桥梁中,江界河大桥雄居世界前列。 摄影/ 陈沛亮

2500年前,楚国为了抗击已据巴、蜀之地的强秦,派出奇兵包抄秦军后方。这支由楚将庄橋率领的孤军,一路向西溯沅江而上,冒失地闯入了云贵高原的千山万水之中。尽管这次行动失败了——楚国为秦所灭,庄橋由黔入滇,最终自立为王。但这支远征军所经之路,成为了后世入黔的模板。


▲ G60高速关岭境内风光。摄影/李光荣


而真正让贵州名声大噪的,是西汉的博望侯,张骞。他在凿空西域之后,还希望能找到一条直通身毒(今印度)的道路,因而深入西南,并在途中遇见了滇王和夜郎王。两位老哥不约而同地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与大汉相比,谁大?“夜郎自大”一词从此流传。


至宋元之际,为抵御南下的蒙古铁骑,一座建于崇山之间的堡垒——海龙屯拔地而起,与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遥相呼应,意图依托山势“以步遏骑”。最终,随着蒙哥在钓鱼城意外身亡,大军迂回东进,引兵襄阳,这座西南雄关未及抛洒热血,便承受了“亡宋之痛”,只得潸然北望。

▲ 海龙屯。图/ 海龙屯管理局


到明代,贵州“西南要塞”的地位展露无遗。明初,沿着当年庄橋入滇的线路,朱元璋将数十万来自中原、两湖、江西、江淮之地的大军由清水江送入黔中,经过今天的贵阳、安顺,屯兵以征云南。大战之后,有20万“调北征南”的明军奉命驻守贵州,永镇西南。从此,无数的屯堡连缀成为帝国的边陲。



▲ 镇远古城祝圣桥。摄影/ 卢文


其间清水江流经黔东的一段,㵲阳河,则成为了日后湖广粮食输入的重要通道,被称作“滇楚锁钥、黔东门户”的雄城镇远由此而生。直至清末,横跨㵲阳河的祝圣桥上,仍然有缅甸使节骑象而来,换乘船只,顺流入湘。

▲ 赤水河。摄影/ 杨元德


而万历年间,当年北拒蒙军的海龙屯,成为了在此盘踞700年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杨氏叛乱的根据地。一场历时114天的“平播之役”打尽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故后世史家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

▲ 大娄山脚下。摄影/ 吕昌均


这场大战中极为重要的娄山关,则从未褪去“天险”之名。三百多年后,当红军长征途经此地,一首《忆秦娥·娄山关》使之永垂青史,在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背后,是一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贵阳北站。摄影/ 徐永健

在古代,重山阻隔使得贵州陆路难行,故唐人柳宗元说“黔无驴”,得用“船载以入”。颇具戏剧性的是,1927年,贵州地区的第一辆轿车,也是由当时的省主席周西成,令人从广西都柳江水运而入的。汽车的疾驰声震动了山河,同年,贵州第一条近代公路——贵阳环城马路开始修建。

▲ 贵州交通史N个第一。制图/ Paprika 插画/李欢


当时人们的惊讶,与今天我们见到“过山车”似的贵阳黔春立交桥时相差仿佛,5层立体交叉、11条匝道、8个出入口,这座最大落差达55米的立交桥,用“8D模式”将“山水幻城”贵阳在眼前徒然展开。



▲ 城市纽带黔春立交桥。摄影/罗杨

而这样的惊叹,在今天的贵州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尤其群山之间那些“渺万里层云”的大桥,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 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总溪河大桥,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厍东关和维新交界的总溪河峡谷上。主桥跨径360米,建成时是贵州省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上承式土桁拱桥。摄影/ 龚小勇


自2009年底,G60沪昆高速上的坝陵河大桥横空出世,开了在高山峡谷区修建千米级桥梁之先河,十年之间,全省境内最长的清水河大桥、全世界最高的北盘江大桥、跨越4A级景区如在画中的马岭河大桥纷纷问世,一时贵州境内,天堑化作通途。

▲ 世界高桥排行榜前十位。图/ Paprika

至今,贵州之桥在世界高桥排行榜前十里占据半壁江山,在这些桥上搭建的高速公路,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络,将川、渝、滇、桂、湘连成一片。此外,乌江航道全线贯通,古老的水路再次焕发新生;而在不远处,高铁正飞速向黔地驶来——贵阳正加快建成全国十大高铁枢纽,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这个历经千载而形成的西南交通枢纽,正是“贵州速度”的最佳诠释。


而当黔道出山,贵州时刻处在高速发展之中,贵州人却依旧保持着一颗既能出尘、又可入世的心,延续着传统,又欣然接受着外来文化。



多彩贵州人


贵州是个“大家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五湖四海之人来此定居,并在崇山峻岭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因而形成了多彩的贵州人。


一方面,数千年来的山居生活,使得他们的骨子里沉淀着“桃花源”式的低调与自信,坐拥天下好景而不张扬,安于小镇生活而不浮躁,因而具有了出尘之气。

▲ 龙里县毛基堡梯田。摄影/ 林火星


另一方面,不管是川渝之地传来的“享乐主义”,还是抗战时期江南人带来的“时髦”文化,以至于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气象,都顺利地融入这片“世外桃源”,又为之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在安顺,走遍这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吃过去。当华灯初上,顾府老街的人声、油炸声、拌辣椒声同时响起,裹卷、鸡蛋糕、砂锅粉、丝娃娃的气味冲击五感,热闹非凡,听说如今已迁到了新兴的“好吃街”,再续风流。

▲ 小锅凉粉,名叫凉粉,其实是砂锅煮成的。摄影/ 李立洪

所谓“安顺的吃喝,贵阳的穿着”。在贵阳,爱消费、讲时髦似乎是一种共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7年,贵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6元,消费支出却达26063元,将挣的钱八成以上花了出去,比例犹胜素以“能挣会花”著称的上海人。想必花果园里白天忙碌的年轻人,一到夜晚,就变成了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吃喝玩乐小能手”了。


在凯里,酸汤鱼依旧延续着苗族人“以酸以辣代盐”的古老岁月,而以”凯里酸汤鱼“为招牌的时尚餐厅,却在全国各地颇受欢迎。


在黎平,从传统侗药“百草汤”中衍生出来的牛瘪,既代表着侗族人“药食同源”的饮食文化,又成为了受到无数人追捧的“网红黑暗料理”。

▲ 榕江炒牛瘪。摄影/ 王寰

而当瑶、侗等少数民族的“打油茶”还保留着先民以茶为汤的智慧,大批优质的黔茶已随着贵州丰厚的文化浩荡出山、惊艳问世。

▲ 打油茶。摄影/ 学文映像



因此,何为贵?

是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是在山水里孕育的千载文化,是积累千年而厚积薄发的惊人崛起,也是在崛起时依然温情脉脉的世外桃源与烟火人间。


- END -

文丨叶吟啸

图片编辑丨袁千禧

地图编辑丨Paprika

1.《热血传奇火龙果怎么吃?总结很全面速看!贵州速度,蔚为大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热血传奇火龙果怎么吃?总结很全面速看!贵州速度,蔚为大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1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