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产业新秀观察者:锌刻度。欢迎关注
1.这是国内首首入驻移动歌曲市场的歌曲,从网上开始风景无限。
2.当唱吧刚刚积累了2亿用户的时候,全民K歌刚刚上线,令唱吧没有想到的是,全民K歌实现弯道超车只用了短短2年。
3.面对更多破局者的威胁,用户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移动K歌产品来说,不仅要在内容上推陈出新,还要时刻把握用户需求的转变,不断扩充消费场景,打造社群空间以贴合用户的社交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留存。
前段时间,唱吧发布了专注于声音技术研发的“未来之音”实验室子品牌,在发布会上唱吧技术团队推出了智能混音技术。
早在2018年,唱吧为解决用户唱歌走调问题就推出过“一键修音”功能,但用户反响平平。如今,唱吧表示该实验室未来将推出更多有趣的声音技术,并将进行全面的品牌升级,大家即将看到一个全新的唱吧。
再次出山的唱吧又开始“唱”起了技术,而这个时代,我们真的需要“技术型”的唱吧吗?
1/逐渐没落的唱吧
作为国内最早进驻移动K歌市场的唱吧,自上线起,便风光无限。2012年,唱吧上线了。首次将线下K歌行为搬到线上的唱吧完全改变了用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资料显示,唱吧上线首日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0万,5天之内登顶AppStore排行榜。2013年10月,用户数量突破1亿,上线一年,唱吧的成绩令业内侧目。
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唱吧还以65.2%的用户渗透率位居移动K歌领域榜首,而到了第三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便下降到53.6%。
唱吧作为移动K歌领域的先行者,最初依靠内置混响和回响效果技术累积了大批用户。但随着行业内的竞争者不断切入,声音技术成了各方玩家的标配,在消费场景不断变化的趋势下,用户对技术的需求在逐渐减弱,在家录歌、修音、发布这样单一的消费场景自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此时唱吧还在技术上不断加大发力,在自画的技术生态圈内陷入了死循环。
2/唱吧的技术生态圈
在七年时间里,唱吧从歌唱类娱乐产品开始延伸,做起了线下KTV 、直播APP、唱吧硬件甚至是手游,打造出一个以声音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唱吧”生态圈,而一一看去,唱吧所谓的技术生态圈又为自身赢得了什么?
布局线下KTV
2014年,已拥有2亿用户的在线K歌APP唱吧开始布局线下,于是唱吧瞄准了拥有独立系统和数据以及相似用户群的麦颂。2014年年底,唱吧与麦颂联手推出了KTV品牌“唱吧麦颂”,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2016年,唱吧正式将麦颂原本的自营模式改为加盟。不高的门槛和完善的加盟机制,使得唱吧麦颂线下门店随着唱吧用户数一样开始激增。
唱吧CEO陈华曾公开表示,希望五年后将这种线上线下的打通模式复制到全国2000家KTV店。
而目前已经签约门店数只有500多家,只到预期的四分之一。
在商业模式上,麦颂通过“小快灵”的经营模式快速扩张,但线下门店目前正面临着租金、人力成本上涨、经营同质化等问题,传统线下KTV整体呈现衰落之势,唱吧麦颂自然也难逃此劫。
依托唱吧,推出的诸如“我要和你唱”、“唱吧秀”、等一系列K歌玩法看似丰富多变,但却没有戳中用户的消费痛点,譬如唱吧推出的“一键录歌及拍摄MV”功能,传统KTV打造的是多人聚会场景,环境嘈杂且公共属性较强,而多数用户录歌及拍摄MV大多会在安静且私密的环境下进行,“一键录歌及拍摄MV”以及“我要和你唱”、“唱吧秀”等一系列私人属性明显的功能在ktv门店这样的公共场合下就显得很无用。
而“APP歌单导入”功能也因为歌曲版权问题,使用户体验受到很大影响。体验过唱吧麦颂“歌单导入”功能的刘琪冉告诉锌刻度记者,“刚开始发现这个功能的时候觉得很惊喜,当我尝试把听歌软件里的歌单导入才发现,真正能导进去的没几首,而且操作步骤很多,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涉足直播APP
唱吧还试图抓住直播的风口,在2015年,唱吧推出了基于唱吧APP衍生出来的、独立的唱吧直播间APP,随后又推出了一款新产品“火星直播”。
渴望抓住风口的唱吧虽然试水了下半场,但无奈入局太晚,在映客等直播平台的流量争夺战中并未获得较大的曝光度和流量。此时唱吧的业务重心仍在唱吧APP上,遭遇风口退烧的直播业务也并未给唱吧贡献可观的现金流。
推出手游
2014年唱吧布局手游市场,2015年推出旗下第一款手游“炮炮兵团”,不过这款塔防类游戏并没有实现唱吧CEO陈华宣称的“吸引600万日活用户进行互动”的预期,如今,在应用商店中早已搜寻不到“炮炮军团”的踪迹。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只有唱吧智能硬件唱吧麦克风,在2016年登陆德国市场,并且获得了德国红点奖。
但智能硬件并非唱吧的核心业务,作为衍生品的智能硬件自然无法为唱吧力挽狂澜。
如此看来,唱吧构建的技术生态圈主要以线上用户为依托,通过引流积累资本。再转身布局线下,实现盈利,完成闭环。但目前来看,唱吧线上用户流失加剧,布局线下屡屡受挫,唱吧生态圈遭遇重挫,在技术这条路上唱吧走得越发艰难。
3/拼不过的“社交玩家”
2014年,当唱吧刚刚积累了2亿用户的时候,全民K歌刚刚上线,令唱吧没有想到的是,全民K歌实现弯道超车只用了短短2年。
全民K歌自2014年上线以来,凭借腾讯系海量社交用户的优势,打着泛熟人社交的定位抢占了大量资源和流量,同时借助腾讯的海量音频版权,月活跃用户数开始激增。
2016年12月,全民K歌宣布注册用户总量破3亿,登顶移动K歌类APP榜首。
2016年,随着直播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全民K歌上线了直播功能,不同于唱吧推出独立APP,全民K歌依托本平台开设新的内容板块,实现了直接引流。
全民K歌相继加入新的内容板块,包括家族、社区、在线歌房等,不断完善闭环的维度,企图挖掘更多市场。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传统的线下KTV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更能贴合用户的消费行为和需求。
2017年9月,全民K歌发布并开放测试了“全民K歌LIVEHOUSE店”首家实验店,在2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可同时容纳近200人,单日进店人流超过千人。
2018年3月,全民K歌LIVESHOUSE店进行了全新升级,包含舞台区、观众区、K歌房区、休闲区四大功能区域,在提升用户K歌核心体验的同时,打造出更多社交场景满足用户需求。
从2018年11月底开始,一款名叫音遇的K歌APP开始走红,并且持续保持在社交免费榜的前列。这款应用主打歌曲接唱的游戏玩法,被认为是声音社交的一种新尝试,虽然目前声音识别等部分功能尚不成熟,但其凭借着极强的社交属性笼络了大批用户。
音遇这款在线K歌APP以游戏化玩法切入,一反移动K歌模式常态,因此避开了与头部K歌应用的竞争,以游戏性和社交性获得了不少年轻用户的青睐。
音遇的主要玩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包括劲歌抢唱、热歌接唱和全民领唱。前两种的比赛形式是根据歌词接出下半句,劲歌抢唱环节中的每道题都必须抢答,而热歌接唱时可以按顺序轮流答题,充分保证每人都有发声机会,极大的增强了用户的参与积极性。
在全民领唱中用户可以选择想唱的歌曲片段演唱,也可以自主生产内容,不仅保证了内容的消费同时也加速了内容分发,增强了用户彼此间的连接性和互动性。
4/移动K歌领域生存空间遭抢占
同样是多元化布局,全民K歌依托社交关系网,深入洞察用户需求不断丰富使用场景,在保证内容生产与传播环节畅通的基础,新增多种模块实现多维度扩展,逐渐建立起全民K歌的泛娱乐音乐生态体系。
音遇从游戏玩法入手,开辟出了移动K歌的新模式,游戏玩法贴近了用户的娱乐性消费需求,通过极大的互动性维系了用户间的活跃度。
而回头看看以声音技术著称的唱吧,从去年推出的“一键修音”到今年的“智能混音”,除了打技术牌,难产的唱吧似乎已经别无他法。而用户在声音技术的处理上是否有足够强烈的需求?至少目前来看,玩社交的K歌产品更能抓住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唱吧、全民K歌还是音遇,作为娱乐信息流产品的实质都是对用户时间及注意力的争夺。
而从2017年起,短视频综合平台用户量开始显著增长,移动K歌领域则遭遇颓势,随着短视频领域黑马的异军突起,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移动产品正在蚕食移动K歌的生存空间。
面对更多破局者的威胁,用户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移动K歌产品来说,不仅要在内容上推陈出新,还要时刻把握用户需求的转变,不断扩充消费场景,打造社群空间以贴合用户的社交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留存。
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竞争早已不在围墙内,领域内的市场蛋糕也越做越小,因此新的市场领域或许能给移动K歌玩家带来机会。
而保证产品形态与需求不脱节的前提下,提升用户的核心体验是玩家们实现多维度布局、打造新的市场空间的关键。
1.《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唱吧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唱吧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2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