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大工厂根本停不下来?就像最近网络又推出了“家长护送”一样。

门/车轮

游戏企业和未成年人的话题一定是今年国内游戏行业两家大厂的头等大事。

网易腾讯均在年后不断押注新的举措,而且持续时间之长,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就在近期,网易又推出了App版家长护航功能。家长可以通过网易手游管家App,绑定孩子的账号,在移动端随时随地实现对孩子游戏时间、游戏消费等的查询和管理,包括设置消费上限、禁玩时段等。

此前1月,网易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已集中升级多个动作,包括升级防沉迷,上线强制性的宵禁和限时功能,以及升级实名制度和家长关爱平台等等。据网易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其旗下游戏的未成年人在线时长对比防沉迷上线前最高已下降69.3%。

而此次推出App端的家长护航功能,则是试图实现对由企业主导的防沉迷系统的家庭端互补。不难看出,大厂对待未成年人保护课题,正在走出单一视角,开始布局更多维度、更多角色共同协作的保护网。

看来这场属于中国游戏行业的中场战事,或许还将延绵许久。但这场战役的主角——孩子是怎么想的?

当我们讨论未成年人游戏问题,我们往往关注的是问题这个定语,却常常忽略前面的限定词“未成年人”——他们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有主见。

网易未成年人守护团队的工作人员跟葡萄君分享过一条孩子的留言,其中孩子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客服我请求你告诉我,节假日的定义是什么?星期六为什么只有两小时?……我知道你们没办法,但是我真的想骂人……我可没说脏话,这可是猪年祝福呢。

在过去报道未成年人游戏的稿件中,我们已经先后收到600多条“快40岁”或“辍学好久了”的未成年人的留言,以及他们迫切的意愿……

面对这样一群“执着”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于是我采访了几位父母和孩子,也采访了游戏厂商负责未成年人保护的从业者,试图了解未成年人游戏的现状。

成长与和解

小吴小时候性格很好,他妈妈又是老师,人人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成功。但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他经历了一次转学,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对他有所忽视,小吴便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开始移情于游戏。

吴先生的爱人认为自己是老师,懂教育,“觉得别的孩子都能上学,不玩游戏,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行?”于是两个人强制禁止小吴玩游戏。在一段时间的妥协和强颜欢笑之后,小吴突如其来的出现了一些不适。

医生诊断出小吴存在心理问题,于是家人为他办了休学。休学后,他总是一整天“不说话,不出门,不吃饭,什么都不想做”。

在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效之后,吴先生决定破釜沉舟采用新的沟通方法。他不仅把小吴接到自己新的工作城市,更是和他讨论游戏心得,一起玩,慢慢进入他的生活,以此来修复父子关系,让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重塑心理状态。随之,小吴也渐渐愿意和他有一些沟通。

吴先生觉得,陪儿子玩游戏的2个月是他和小吴关系最好的2个月。他承认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沟通就好了:“堵不如疏,我真的很后悔,孩子的改变就是我们造成的。”

其实在非游戏领域,陪伴、理解和沟通一样有效。赵女士也会因为女儿薛小胖喜欢用手机看漫画和小说而焦虑,但她没有一味压制,而是尽可能保证高质量的陪伴,“练习圆号、吃饭和写作业我都会陪她,还会陪她一起弹琴唱歌,这也能减少她看手机的时间。”

这些做法也保证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葡萄君的采访中,薛小胖给“母亲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打了9.5分。

厂商的行动

近年来,游戏厂商给一些孩子带来了些许“困扰”。

在游戏贴吧、微博、游戏群里,一些用户晒出自己被强制下线的系统通知,也有人试图联系客服,谎称已实名登记的未成年人账号为“误操作”,或是说账号是数年前登记的、如今已成年等等,或是直接生气的责问客服,为什么要出台这么严格的时间限制。

如今头部企业的防沉迷系统主要从实名登记、限时、宵禁,加强家长联动和建立主动服务意识等角度着手。以网易为例,自2019年1月开始,网易陆续在《梦幻西游》手游、《大话西游》手游、《荒野行动》、《阴阳师》等首批热门手游中上线了防沉迷功能,该系统强制限制未成年用户的游戏时长,比如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的用户工作日只能限玩1小时。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夜间休息,网易游戏还在21:30——次日早上8:30实施了宵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

在网易上线防沉迷以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大幅下降已验证了强制性限制的实践效果。在采访中,许多家长和孩子都认可了游戏厂商推出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当然孩子们面对宵禁和限时肯定多了一些苦恼)。但他们也表示,这些措施不是万能的,还是需要堵疏结合,考虑孩子的体验,避免出现逆反心理。

像高女士的儿子表示,现在游戏行业越来越严格的实名制度和防沉迷体系确实有用:“……那些和充值相关的挺好,要不小孩不懂事,给他点儿钱就霍霍没了,这不扯犊子呢么?”

赵女士则表示,她希望这些保护措施能够更加完善,例如能够为游戏评级,对不同年龄段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限制。

不过保护措施的使用也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吴先生表示,如果早一些他会使用游戏厂商提供的防沉迷工具,但现在小吴已经14岁了,“单单用这些功能可能会激发他的斗志。”对于在管理与限制之外建立前期的沟通和理解,吴先生已经深有感触。

抵抗与沟通

正如吴先生所担心的,仅仅采用一些强制性的限制举措,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斗志和反抗。

网易未成年人守护团队的工作人员与葡萄君分享了一个案例。他们曾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说担心卧病在床的孩子长时间游戏影响病情,便在未与孩子沟通的情况下联系他们,要求限制游戏时间和充值。结果孩子知道后一怒绝食,以示抗议,险些导致了病情的恶化。

于是爱子心切的母亲迁怒于客服,先后5次拒接了客服的主动服务电话,最终客服通过短信重新与她取得了联系,一方面向她介绍了网易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协助进行游戏限制,另一方面又以游戏为切入点,和孩子聊天谈心,还送了一份周边,提醒她注意身体。最终事情终于得以解决。

不过这种服务虽然有效,但终究有所局限——自年初成立未成年人守护团队以来,网易的客服团队24小时在线,共计完成家长沟通与协助 超过1万起,主动提醒及回访电话超过5000起。其中,网易和用户的咨询与协助数据在上线家长关爱平台的次月即实现了环比上涨336%,但世界上玩游戏的孩子远不止于此,没有哪家厂商能对每起亲子矛盾进行一对一的长线追踪。

孩子的游戏问题背后,大多有着复杂的成因——来源于生活,表露在游戏里——守护未成年人,不是厂商和孩子的二维议题,而更像是一个由厂商、家庭、学校、社会等角色共同构成的多维立体议题。问题的真正解决无法依靠一刀切的技术限制,而是需要更整体性、系统性、人性化的保护体系及沟通手段。

好在游戏厂商也在通过其他方式和家长站在一起。像现在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都在向家长提供更多教育建议,帮助他们共同制定合理的管控方案。

时代的幸运

更令人欣慰的是,家长对游戏的态度也在改变。

虽然儿子依赖游戏,但吴先生不认为这是游戏的错。“在游戏中他很放松,能找到自我。如果有别的东西能这样,他也会选择别的,只是现在他只有游戏。”

赵女士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和音乐治疗师,她说自己有许多病人都会分享游戏中的音乐,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一个关卡,打开一片地图,就会响起一段音乐,那些音乐特别好听。”另外她自己也曾经和同事一起玩过《旅行青蛙》,认为这是不错的交流手段。

也有家长希望看到更好的游戏内容,呼吁功能游戏的出现。刘女士称,她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曾买过一些声称能帮孩子学语文,学数学,但质量有限的游戏,她一直希望看到寓教于乐的好游戏:“孩子假期猛玩,开学后学习变得特别简单。老师一上课就问,今天谁玩游戏了?都玩到第几关了?那孩子还不是学习都行了?”

说实话,采访了这么多父母,我发现大家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人传统,有人开明;有人是99年就通关《雪山兄弟》的硬核玩家,有人一年到头只会玩一场游戏;有人深受孩子信赖却也为游戏发愁,有人则小心翼翼,希望借游戏重新贴近孩子的内心。

的确有家庭还在为游戏困扰,但也有更多家庭慢慢接受了游戏的存在,并且试图在游戏厂商的帮助和推动下,为自己和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相处方式。他们把游戏视为亲子交流的桥梁,孩子社交的手段,治愈心灵的介质,甚至学习知识的工具。

这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事情。

推荐阅读

明日方舟|APEX英雄凉了|自走棋手游|疑案追声

游戏人众生相|版号|游戏公司招聘|王牌战士

如果你认为写得好,不妨点个“在看”呗

最新的游戏专业书上架啦!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获取

关注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每天获取最前瞻的游戏资讯

1.《被孩子疯狂吐槽600多次后,我们和4个家庭聊了聊未成年人保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被孩子疯狂吐槽600多次后,我们和4个家庭聊了聊未成年人保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4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