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乐龙
书法的正确练习和创作及鉴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学书者能否走向成功,而且关系到书法的发展导向。书法艺术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代代传承,要靠对书法教育的正确引导。当代书法界和书法教育者“任重而道远”。本文作者主要从自身练书体会和对书法的研究理解,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地阐明书法的正确练习与创作及提高欣赏水平的问题。【关键词】练习与创作;临摹;碑帖;欣赏水平.
书法这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是体现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引导大家正确练习、创作和欣赏书法,使练习者少走弯路、爱书者懂得如何去欣赏,普及提高广大国民的书法艺术修养,使书法艺术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让书法的艺术生命代代相传,进而形成一种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代书法家所应尽的职责。 一、练习与创作 无论学习何种艺术,从“模仿”到“创作”的程序是不可少的。书法艺术的学习,首先也必须从临摹开始,临摹到一定程度,有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能进行创作。即便是已到了创作阶段的书法家,也还需常常临摹不断,从古今碑帖中吸取营养。如此看来,临摹是终生的事。许多的书法名家,也是时而临摹,时而创作;创作中夹着临摹,临摹中有创作的。一般来讲,练习与创作书法,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才能较快速而有效地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一)选帖要准确 书法临摹之前,有一个选碑帖的问题。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各种碑帖名目之繁多,可谓是浩如烟海。初学者不可能一一临摹。因此,选准练习的碑帖非常重要,是正确练习书法的第一步。选帖一般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选历史上公认的著名的容易临摹的优秀碑帖练习,这些碑帖前人有许多的临摹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还有这些优秀碑帖本身点画到位、结构合理、章法精美,符合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习惯。二是选帖一般要从“隶”“楷”书入门(“隶”“楷”书规范工整,容易把握和学习,实用性也强),然后再有意向性地选自己要主攻的书体学习。这是一条“先学会走,再学会跑”的正常路子。同时,不管你是主攻什么书体,都要练习“行书”。因为行书是最实用的书体,在创作中“题引”和“落款”时,经常要用到。三是要选你最喜欢的碑帖来临摹。只有当你被某种书体博大精深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和吸引,你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执著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不断去研究它、碰撞它。艺术创造是需要灵感的,灵感从哪里来?就是你不断碰撞一种挚爱的艺术内核所产生的“火花”。 (二)点画练习要精到 所谓“精到”,就是要精确、到位的意思,我们临摹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练习的碑帖一点一画都临摹到精确、到位。首先具备其形似,把其韵味和标志性的技法体现出来,然后通过背临、意临等手段,使字里行间体现出该字体的神韵和风格来,这样临摹的基础就打牢了。在一些简单的书法创作或抄录中,就会自然而然地透出该种字体的影子。此时,你再找一种别的字体进行融合或取舍,合理地改变前体的风格。如果这种融合或取舍获得成功,那你就会较快地形成有自己智慧结晶的新书风,离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也就不远了。 (三)字形结构要合理 每种字体的字形都有它们较固定的书法特征。如小篆两头皆圆并粗细一致,横平竖直,不偏不倚;隶书的波画以“蚕头燕尾”的姿态,表现波势的生动变化;楷书的字形结构非常严谨,笔画标准,结字规范,书写工整;行书是楷书的快体,具有省变笔画,放纵体势,强化联系等特征。因此,我们在练习和创作中:一是不能任意、草率地改变和推翻汉字书体固有的基本规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求变化。如把小篆写成扁平形的横向取势,或把隶书写成“瘦长”形的纵向趋势,就推翻了书法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审美定势,是难以让人产生美感的。二是处理好字体倚与正、疏与密的关系。汉字的特点是笔画有多有少,框架结构也不一样。结体的优美主要取决于倚与正、疏与密的关系上。(1)书法以平正为美是与人们的一般审美心理一致的,是基础性的,但过于平正就会呆板,失去神采气韵。因此,又需要有奇险来补充,但此关系不能倒置了,倒置了就会“舍本求末”,流于狂怪了。(2)汉字由点画组成,点画与空白处要“虚实相生”。因此,字形小的,笔画要伸展,字形大的,笔画要内敛;笔画少的,写粗点,笔画多的,写细些。形成大小匀衡,疏密得当,结构和谐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不甘于平凡地对碑帖横平竖直地临摹,急功近利,一门心思地追求奇险,创作出一些写谁像谁的“画字”,有更急进的甚至对字形进行解构,写出谁也看不懂的“天书”。这样创作是浅薄的,至少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研究的。 (四)章法布局要有灵气
中国书法的审美思想来自于太极阴阳学说,讲究阴阳和谐、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最能体现书法章法美的是“虚实相生”加“一气呵成”。书法是靠黑白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体现虚实的,“虚”是指“空白”的地方,“实”是指落墨实笔的地方。“虚实相生”才能产生“灵气”,使书法似乎有了生命。所谓“宽可以走马,密不能插针”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幅书作处处都写实,那整幅书法就变成一片黑的“墨猪”了,反之,整幅作品都是枯滞、飞白,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残败寡趣了。首尾相顾,字字求变,一气呵成,亦是章法中所不可少的。每个字的笔画、字形写好了,只能使每个字“立”起来,而章法则要使每个字互相有呼应,要有一种气脉贯通或磁力相吸的感觉,让每个字都“活”起来,从内容到形式上组成完美的组合,形成经得起推敲、找不出瑕疵的整体。这样的作品才能是高水平的。 (五)功夫在字外 “功夫在字外”是书法与其他姊妹艺术所不同的地方。如演员可以没有什么文化,在经常演练后可以演好戏;画家可以通过对实物的临摹练习画好画;剪纸、陶瓷、杂技、武术等都可以通过实练达到较高的境界。而书法不行,书法家必须有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更高层次的理解上与其他艺术融会贯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书法的内容本身是对汉文字的书写,要求书法家要有诗、词、歌、赋等文艺修养,才能选出优秀的正能量的千古文章,并用书法诠释它。其次是书法内容不能有错别字,这也要求书法家对文字的发展史,历朝历代的传统用法、汉字简化、习惯性的写法和经典典故进行考究,有一个相当深度的了解,才能做到不写错或误用。再次是书法练的是抽象化了的文字符号,无实物可临摹,只能从古今碑帖中吸取营养。创作时要结合其他事物或者自然现象进行联想,物化成自己的理解去创作。书法家要抓住山峦、鸟兽、鱼虫、花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这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得到启发和感受,并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去创作,是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的。高僧怀素能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领悟到草书的真谛,是与他高深的修养分不开的。 二、如何提高欣赏水平 在书法的品评或评审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同样的一幅作品,有的人认为很好,而有的人认为不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比较复杂了,有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是欣赏者的水平高低不同。如王羲之是历史上公认的大书法家,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当前有的书法家,从批评的角度认为王书过于媚俗,“一钱不值”;还有的崇拜碑学的书法家更偏激地认为,当代不懂碑法的书法家称不上真正的书法家,对帖学持否认态度。书法家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欣赏者了。因此,书法的欣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书法的欣赏并不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也不是只有书法家才懂的事,人们对书法的直觉感知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但书法中所透出的韵味和意境,便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领悟了。因此,多看和多交流学习是必要的。只要多研究就会发现好的书法与其他艺术品一样,好的就是好的。即便“鸡蛋里挑骨头”,也找不出其多少瑕疵来;哪怕是一时被否定,也掩盖不了它的艺术价值,就像被沙子掩盖的金子一样,总会被挖掘出来。这就是艺术作品的自身价值所在。下面我就简单谈谈书法欣赏: (一)书法欣赏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书法欣赏的步骤与书法练习的步骤是相反的。书法欣赏,首先应初看一幅作品的整体效果,也就是看其章法如何,看字与字之间布局的呼应性如何,整幅作品是否新奇,神韵和意境是否深远;其次进一步看每一个字的字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在每个字都没有出现错用或者别用的情况下,再斟酌每个字的笔法是否精到,有无败笔之处。如果第一关章法过不了,就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单个的字书写得再好也只能称“俗品”;若章法很好,而字形却怪异不合理,也是难称得上“精品”的;若有错别字出现,则为“硬伤”,说明文化底蕴不够,点画再“精妙”也难掩其“瑕”。只有章法布局巧妙、新奇,意境深远,字形合理、流美,点画法度精严、奔放,才是书法中真正的精品、妙品、逸品。 (二)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 对于书法欣赏,古今总结了许多的方法,现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归纳如下六个方面谈谈,希望能对学书者有所补益: 1.书通拳理 大凡学拳术的人,其初衷就是要学好技击本领的,然后才会考虑到武术健身、套路表演等诸多因素,因此,拳术核心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其技击性,离开了它就不是拳术,而是“舞术”了。书通拳理,书法最核心的基础性是汉字的实用性,然后才是其艺术审美价值。因此,书法不能背离汉字的实用性,不能对汉字进行任意解构或涂鸦。否定了汉字的实用性就不是书法,而是别的什么绘画流派了。只有保留汉字的实用性,才能谈书法的审美性等问题。因此,我们在研究书法活动中,不能动不动就自诩为现代派或超现代派,不下功夫去临摹古今法帖,而专门做解字和变怪游戏,或信手涂鸦地创造文字,这是会让书法走进死胡同的。所以,欣赏书法一定要把握好必须是可辨认的文字内容这个度。这是鉴别书法最基本的要求。 2.书画同源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就把生活、形象、审美等诸因素熔铸其中了。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图画,具有山川、日月等的象形性。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字,尽管通过不断演变抽象化了,但仍具有象形的因素。因此,可以说书画是同源的。衡量它们的艺术标准的尺度是基本一致的。在欣赏书法时,可以借鉴绘画的意境去理解,把“楷书”等对应于“工笔画”,“行草书”等对应于“写意画”去欣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字正法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唱戏的讲究“字正腔圆”,武术要求“势正招圆”,书法也要求“字正法严”,在简单的横平竖直中,就讲明了字要正的道理。就像站立的人,只有站直了,重心在中间,才能站得稳。字也一样,要有一个向下的重心,并使重心处于一个字的正中间,才能使字站立不垮。虽然后来有人在写草书时为创新故意把字体歪斜得呈“S”形排列,但其整列仍然在一个重心线上,或整体看重心是平衡的。书法发展到今天,各种字体都有严谨的法度,尤以楷书最为严格规范,因此,学书先学楷是有道理的。我们临摹书法,就是首先要掌握各种书体的法度,使创作有最基本的笔法依据。创新才不至于“狂怪”。书法欣赏就要仔细地分析每一个字是否有其法度,经得起考究。创新笔法不是随随便便的,是需要有理论支持和历史证明的。在未被证明之前,是无法作为评判依据的。 4.书为心画
书法是对客观世界形态美的反映,每幅作品都渗透着书法家的思想情感,点、横、撇、捺之间都是情感的抒发和表现。书法艺术不是以描绘特定的事物和形象为目的,而是以表现书家的主观情感为目的,字里行间更能体现书家的喜怒哀乐。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就是指这层意思。因此,欣赏书法还要看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书法家人品是否高尚等方面,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和内心世界,品评其书法的积极意义。好的书法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展望光明,陶冶情操,增强斗志。所以,书法内容的好坏和精神境界的高低,也能决定它艺术生命力的强弱。 5.书贵创新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因此,创新是书法生命力的关键,没有书法的创新就没有书法生命力。那么,欣赏书法要从哪几个方面去看其创新因素呢?一是时代精神。“笔墨当随时代”。守旧与倒退本身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当前书法要以“传播中华文明”,“复兴中华文化”为主导,发挥书法的中华民族特有文化价值。二是继承传统。传统是历史,是根本性的,是书法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如果丢掉传统去搞创新,就是割裂历史,断流文化,舍本求末。所以,书法必须追根溯源,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三是贵在创新。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不断发现和放大其生命力。因此,这种创新是合理创新,辨证创新。就是要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进行自我更新,“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割裂历史的,无任何书法功底的“急于求成”的创新,是没有什么历史和艺术价值的。 6.回归自然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然”。李可染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艺术的基本规律就是这样,学习时要用最大的功力去打基础,练好基本功。基础打牢后,就要想办法推陈出新,摆脱旧的樊篱。学习书法,无实物可参照去描绘图创新,只能从历代名家碑帖的临摹中找灵感。如果一味地只懂得临摹古人,就谈不上传承和发展了。因此,必须在有一定的功底后求变,以中华文化为基,以自然万物为师,观世界万象而产生联想,寻求“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那种自然美。而不能像工匠雕琢一样,把作品弄得像个现代玻璃工艺品,看起来闪闪发亮,实际上没有多少文化品位。现代有那么一些书家,为张扬个性,写的字剑拔弩张,极尽装饰,哗众取宠,看起来像美术字和装饰画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看后没有多少回味,不耐看。其就是没有以自然为师,没有以我们的老祖宗的阴阳和谐的审美理论为师,而闭门造车、极度自我臆造的结果。
1.《关于怎么创作艺术字,你需要知道这些谈谈书法应如何练习与创作及提高欣赏水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怎么创作艺术字,你需要知道这些谈谈书法应如何练习与创作及提高欣赏水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5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