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思考莎士比亚成就了英国,还是英国成就了莎士比亚。根据英国的宣传,莎士比亚创造了英国。
而做为世界上曾经的超级强国,人们也相信了这就是英国强大的“秘籍”。我在06年上大学时,学校给我们放过央视拍的一个纪录片,叫“大国崛起”。主要内容就是当今各个世界强国的发展历程。这部纪录片结尾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说“宁可没有出现瓦特,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总结性的说出了思想启蒙对于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把“文人”提高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学工科的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笃定的认为是对的,这就是国家崛起的“秘匙”。
莎士比亚
随着时间推移,参加了工作,也去过了几个发达国家,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了解了更多的世界历史,听到了不同专家学者对于发展的观点和理论后,我开始质疑我之前的观点了。
泰戈尔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相信他的影响力也能对印度人民有极大思想启蒙作用。但为什么印度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在某些人眼里异常羡慕的“大师”云集的民国时代,为什么在日本人面前这么不堪一击?
直到前一阵自在网上看到一大V说到了民国出“大师”,但为什么民国没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民国为什么造不出汽车,火车和飞机呢?因为汽车,火车,飞机是靠科研实力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也都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大师”只是动动笔杆子,动动嘴皮子互相吹捧出来的。没有科技和产业,只有动嘴皮子的“大师”,社会才真的陷入麻烦中。
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然后又回看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工业革命?
是需求,英国甚至欧洲始终都不是一个产粮“狗大户”。人们可能很难想象,饥荒始终伴随着欧洲历史。因此从阿拉伯国家带去的商贸文化能在欧洲“生根发芽”,欧洲人主要通过“做生意”赚钱然后去买粮食。
所以欧洲形成了发达的商贸文明和资本文化,而大航海时代美洲的“发现”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资本家想要提高效率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促成了蒸汽机乃至工业化的到来。
英国以及英国的继承者美国发达的“秘匙”就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而宣传时就是把因果给你搞混,把没那么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强行拔高。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很多人民就陷在这个逻辑里出不来。英国哪会那么“好心”的把正确的发展逻辑告诉你?英国要好心的话怎么会有印巴问题,怎么会有巴以问题,津巴布韦怎么会有恶性通胀?
万幸的是我们的精英阶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抛开英美的宣传逻辑,事实求是的走英美的发展逻辑,同时又总结出自己的发展逻辑。只有极个别的“文人骚客”还在英美的逻辑漩涡里不能自拔,以为只有自己动动笔头子就能救国救民,以为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就能让我们民族复兴。
这些文人的笔头能搞出“两弹一星”吗?这些文人的笔头能修得了青藏铁路吗?这些文人的笔头能助我们产业升级吗?任正非说过,要想突破高端芯片制造光砸钱不行,要往里砸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任老爷子提到文人了吗?
当然,上面所说的这些是有些极端。对于那些能带给我们“正能量”,激励我们前行的文人作家我们当然要鼓励他们多出作品。这里所说的只是针对那些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坐在书桌前通过道听途说然后拿起笔就开始混淆试听,“妄议”发展的那些“文人骚客”。
这些人如果能走出书房,真正走进基层客观的看下国家发展,走进人民生活当中去估计就不会发这么多牢骚。但“自古文人多矫情”,满身的傲气又让他们放不下身段去和普通人民在一起,他们是最看不起普通老百姓,最不脚踏实地,最好高骛远的一批人。所以我们看到古时候有很多文人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在侧面反映自己的“不得志”。也对了,如果这些人要“得志了”,那遭罪的真的是老百姓了。
也希望我们能客观的看待文人,尤其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功底确实深厚,用词或华丽,或朴实,确实能深入普通读者内心。但普通读者一定要客观看待他们的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是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空中楼阁”。
图自网路,侵删。
1.《【国家崛起秘籍】是国家成就了“文人”,而不是“文人”成就了国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家崛起秘籍】是国家成就了“文人”,而不是“文人”成就了国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82977.html